松德精神科診所 林耿立醫師的心情文章

台北精神科與身心科健保診所 心理諮商
Home » 2008 (網誌分頁 2)

對付憂鬱症,你找對治療方法了嗎?簡介用藥

九月 22nd, 2008 Posted in 憂鬱症 Tags: , ,

憂鬱症的治療方式有許多種,包括調整生活作息、運動、飲食、心理治療及藥物治療及其他治療如光照治療或斷眠療法等等。心理治療主要是利用調整認知或思考模式、行為習慣來協助患者面對種種壓力及症狀。藥物治療則是用來改變腦部神經化學物質的不平衡,主要使用抗憂鬱劑,搭配抗焦慮藥物及助眠劑來改善不適。

憂鬱症通常不只有單一起因,因此在治療上必須由精神科專科醫師針對病患的個別狀況診斷,並處方適合病患的治療方式。目前所有選擇中,藥物治療為最重要且有效的主要治療方式。使用藥物治療憂鬱症往往有顯著的成效,而一個療程需要持續用藥一段時間以上才能完整治療憂鬱症,並預防復發。

抗憂鬱症的藥物約在1950年代開始發展,第一類在治療憂鬱症有顯著廣泛成效的藥物為三環抗憂鬱劑(Tricyclic Antidepressant),命名是因其化學結構具有三個苯環而來。這類藥物主要是作用在抑制腦內神經傳導物質,如正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血清素(serotonin)等的回收至神經突觸前的神經末稍,如此可以提高這些傳導物質於突觸的作用,因此可以治療憂鬱狀態的症狀。另外,三環抗憂鬱劑也常被用在治療神經性疼痛,如纖維肌痛或神經病變引起的疼痛。

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RIs)是近來廣受注意的主流抗憂鬱藥物。此類藥物選擇性的抑制血清素(Serotonin)的再吸收,而不抑制正腎上腺素的再吸收。優點在於具有與三環抗憂鬱劑相同的良好療效,且不容易發生副作用。重要的代表性藥物如百憂解(Prozac®)、樂復得(Zoloft®)等。

新一型的抗憂鬱藥物為血清素及正腎上腺素再吸收抑制劑(Serotonin-Norepinephrine Reuptake InhibitorsSNRIs),同時增加血清素及正腎上腺素的量,改善憂鬱症狀有極好的療效,臨床上作用似乎也比較好一點。這一類藥物有速悅(Efexor XR®),及千憂解(Cymbalta®)等。

近幾年抗憂鬱症的新藥選擇很多,如速悅、千憂解及樂活憂® (Remeron)等等,都能協助憂鬱症患者改善疾病帶來種種不適的症狀,對於減低患者的慢性疼痛也有一些效果。

其中千憂解在美國也用於治療糖尿病週邊神經病變引起的疼痛。與舊有藥物相比,這些新一代抗憂鬱藥物的臨床反應相當不錯,且副作用也小,無論是初次發作或憂鬱症狀復發的病患都有相當不錯的治療效果。

研究上或是臨床經驗都指出,相對於其他治療方式,抗憂鬱藥物對絕大多數的憂鬱症患者來說,都是對抗病魔的最主要利器。憂鬱症的病因和治療因人而異。請和精神科醫師討論使用最適合你的憂鬱症治療藥物,搭配心理治療,穩定持續用藥一段時間,你一定可以擺脫憂鬱症的困擾。

淺談男性更年期及憂鬱症狀

九月 17th, 2008 Posted in 憂鬱症 Tags: , ,
如果你身邊有憂鬱症的朋友家人,你一定發現大多數都是女性。雖然憂鬱症好發在25歲到44歲之間的女性,憂鬱症女性病患也約為男性的兩倍,再加上男性罹患憂鬱症時的症狀與女性略有不同,男性罹患憂鬱症的議題也因此常常被大家忽略。男性憂鬱症容易出現在青壯族群,另外一個不能忽視的好發時期為男性的更年期,也容易出現憂鬱的症狀。男性被賦予的社會角色往往是堅強,男兒有淚不輕彈,作為一家之主的男主人即使承擔巨大的壓力也不能示弱。種種因素使得男性的憂鬱症症狀更難發現。在更年期男性身上,因為睪固酮的下降,生理上開始有心臟問題、高血壓、攝護腺問題、糖尿病、性功能障礙,這些問題通常又會彼此影響,常見的更年期症狀列於下方。 

 

荷爾蒙方面:睪固酮、活性睪固酮、DHEA、皮質激素、甲狀腺素及其他荷爾蒙含量減少。 生理:容易疲倦、短期記憶力喪失、體重持續增加。 

 

心理:易怒、猶豫不決、憂鬱。
社交:渴望親密的友情,擔心自己的社交孤立。

性:性欲降低、勃起機能障礙、懼怕性事及性能力的喪失。

精神:焦躁不安、內在空虛等。

一般來說 ,女性憂鬱症的患者會出現憂傷且自責的情緒,而一般男性憂鬱症患者則會表現憤怒及責怪他人的傾向。更年期的男性因為種種生理因素及外在因素的環境或壓力的多重影響,容易出現憂鬱症的傾向且與性欲、性功能降低等男性更年期症狀密切相關。

大部分患憂鬱症的男人不知自己有憂鬱症,常見的症狀多是持續低落的心情、不太能思考或集中精神、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睡太多、沒有活力、失去從事日常活動的樂趣、以及(或)體重大幅增加或減輕。性機能障礙和憂鬱症通常相關,沮喪時,會有性的問題;有性功能的問題時,就會變得沮喪。

男性的更年期可能長達五到十五年,雖然更年期的症狀因人而異,但對男性本身及家人的生活品質影響甚鉅。更年期的長短受很多因素影響,適當的治療跟伴侶的互相支持相當重要。

近來一些治療憂鬱症及調整男性更年期情緒的方式,其中睪固酮補充療法不僅對於更年期症狀改善有相當的療效,對於改善憂鬱症狀也有不錯的效果。

目前改善更年期症狀的方式有以下幾種:

1.日常生活習慣調整

維持適度的運動與健康的飲食。有研究指出,食物中的抗氧化劑成分、不飽和脂肪酸可以減少更年期的不適症狀。戒菸及減少酒精攝取、做好壓力調節及跟家人溝通也可以減少更年期症狀帶來的影響。

2.醫療協助

在情緒、睡眠以及溝通的問題上,可以尋求專業精神科醫師的協助,必要的時候接受有效藥物治療。根據研究,抗憂鬱劑例如 venlafaxine, Wellbutrin等,可以改善情緒症狀、熱潮紅跟盜汗等等,且不會產生性功能抑制的副作用。另外,也可以經由精神科醫師診斷,使用助眠劑協助改善失眠症狀。心理諮商或是認知行為治療,也可以協助更年期男性及親密的家人因應更年期的種種變化。

3.最後可以考慮補充男性荷爾蒙,但適用性因人而異,必須先經過醫師的專業診斷判定是否適宜使用。有研究指出,使用睪固酮治療30-65歲罹患難治型憂鬱症男性病患有良好的效果。而對於許多尚未被診斷的,具有低睪固酮濃度的憂鬱症男性患者,睪固酮治療可能帶來良好的抗憂鬱效果。

 

 

參考資料:

睪固酮凝膠補充療法對於難治型憂鬱症男性病患的作用:一項隨機安慰劑控制試驗
Testosterone Gel Supplementation for Men With Refractory Depression: 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Harrison G. Pope, Jr., M.D.
Geoffrey H. Cohane, B.A.
Gen Kanayama, M.D., Ph.D.
Arthur J. Siegel, M.D.
James I. Hudson, M.D., Sc.D.

 

目的:睪固酮補充療法對男性有抗憂鬱的效果,但因其需注射使用至今仍帶來許多麻煩。在一項八週隨機安慰劑控制的試驗中,對30-65歲罹患難治型憂鬱症男性病患中睪固酮偏低或在下限者,研究者使用睪固酮穿皮凝膠治療。
研究方法: 56名男性病患經過篩檢,24名(42.9%)的病患晨間血中睪固酮濃度等於或低於350 ng/dl (正常範圍為270-1070)。其中有23人納入試驗。有一人對首週單盲安慰劑有療效反應,其他22人則被隨機分派:12人使用1%睪固酮凝膠10g/日,10人使用外型相同的安慰劑凝膠。每位受試者皆持續接受原有抗憂鬱治療。接受睪固酮及安慰劑療法的病患各有10人及9人完成八週試驗。
結果:研究組別間的人口學及精神病狀態相近。接受睪固酮凝膠治療的受試者,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分數的改善顯著高於接受安慰劑的組別。

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中vegetative及affective的次指標上的分數差別也都相當明顯。在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嚴重度指標也有明顯的差距,但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上並沒有出現。其中一個接受睪固酮凝膠治療的病患發生排尿困難,可能原因為前列腺肥大惡化,其他病患則沒有出現與睪固酮有關的不良反應。

結論:這些早期研究結果指出,對於許多尚未被診斷的,具有低睪固酮濃度的憂鬱症男性患者,睪固酮凝膠可能帶來良好的抗憂鬱效果。

(Am J Psychiatry 2003; 160:105-111)

 

 

 

 

 

 

 

自律神經失調

自律神經是指獨立自主而無法用人體自己意志去控制的神經,分為交感及副交感神經兩大系統,兩者保持著絕佳的平衡,並對我們體內的內臟器官進行調控。當自律神經無法承受來自外界的壓力時,交感及副交感神經就會失去平衡,一旦失調,會引起各種現代文明病;交感神經過度緊張,會導致頭痛、高血壓、心臟病、心悸、心律不整、呼吸急促、血糖上升;副交感神經過度興奮,會導致氣管收縮(氣喘),消化液分泌過多、胃痛、胃潰瘍等症狀。造成自神經平衡失調,交感神經占優勢的最大原因是壓力。

當自律神經功能產生失調時,只有調整恢復神經傳導物質活性相關的作用,才能恢復自律神經功能。因為各種神經都具有良好的可塑性,長時間讓他維持在良好狀況下運作,自然會有適應學習的反應,以致恢復自行穩定運作的能力,所以自律神經失調的人,必須從調整腦內荷爾蒙,來修復凌亂的自律神經。

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範圍非常廣泛,包括:

1. 頭:頭暈、頭重、頭痛、頭部發麻、發燙感。
2.
眼:眼睛疲勞、眼痛、淚眼、眼睛張不開、視線模糊、眼睛乾澀。
3.
耳:耳鳴、耳阻塞感。
4.
口:口乾、口渴、口內疼痛、口舌異常感、味覺異常。
5.
喉嚨:阻塞感、異物感、壓迫感、發癢、異常咳嗽。
6.
手:發麻、發抖、疼痛、感覺異常、發冷、發燙。
7.
腳:下肢麻木、發冷、發燙、疼痛、腳跟貼地疼痛、肌肉跳動。
8.
肌肉、關節:頸部緊繃酸痛、肩膀緊繃酸痛、全身肌肉疼痛、多處神經痛、背部及腰部緊繃疼痛、關節倦怠或無力。
9.
呼吸器官:呼吸困難、肋間神經痛、呼吸肌肉緊繃酸痛、呼吸道阻塞感、類似鼻塞而無法呼吸、不自主深呼吸或嘆氣。
10.
心臟:心悸(感覺到心跳)、心跳加速、心跳強勁、心臟無力感、胸悶、胸部壓迫感。
11.
血管循環:血壓起伏變動、頭昏眼花、手腳冰冷、臉部潮紅燥熱、起立性暈眩、血氣上衝、偏頭痛。
12.
消化器官:食道阻塞感、噁心、嘔吐、胃部發熱、胃部痙攣、腹脹、腹部疼痛、便秘或腹瀉、腸胃蠕動異常、、便意感頻繁。
13.
膀胱:膀胱神經敏感、尿意感頻繁、頻尿、排尿不易、排尿後不適感、殘尿感。
15.
皮膚:多汗、不出汗、異常發汗、皮膚乾燥、全身發癢、發燙、發冷。
16.
精神症狀:焦躁易怒、莫名奇妙的恐慌不安感、寂寞孤獨感、悲傷感、沒有慾望、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
17.
全身症狀:全身倦怠、異常疲勞、全身無力、提不起勁、輕度發燒發燙、缺乏食慾、睡不著、淺眠或多夢、白天賴床睏倦。

自律神經失調的其他名稱;

1. 腸胃科:大腸激躁症、過敏性腸症候群、機能性胃腸症、神經性嘔吐症、膽道運動障礙、反覆性臍疝痛。
2.
胸腔科: 過度呼吸症候群、支氣管氣喘。(尤其是壓力、情緒相關者)
3.
心臟血管科:心臟神經症、起立性調節障礙,遊時會說是二尖瓣脫垂。
4.
神經科:肌肉緊繃性頭痛、偏頭痛。
5.
耳鼻喉科:眩暈症、咽喉頭異常感症、梅尼爾氏症。
6.
泌尿科:膀胱神經症、夜尿症、心因性性功能障礙。

7. 婦產科:經前症候群、產後憂鬱症、更年期症候群、性感異常症。
8.
皮膚科:圓形脫毛症、慢性蕁麻疹、發汗異常。
9.
口腔牙科:舌痛症、口內異常感症。

憂鬱流行的季節

九月 10th, 2008 Posted in 憂鬱症 Tags:

你不能理解,為什麼隨著天氣轉涼,自己的心情會持續低落到了谷底, 每天完全沒有動力起床,不知道自己為何而活。

面對外面的世界好像失去了興趣,不想吃東西,每天只想躲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

家人不斷的責罵也只是讓自己更退縮,以前的伶牙俐齒好像也不知道躲到哪裡去了

家人因為你的轉變而生氣自責,你覺得這一切都是因你而起的,他們不知道你其實更痛苦。 偶爾忍不住想如果你消失了,是不是這一切事情就會跟著解決

直到有一天,朋友硬拖著你去看醫生。醫生說,這是憂鬱症的關係,你露出狐疑的眼神說我不懂

醫生微笑著說,像是情緒感冒了,只是需要多一點時間跟藥物幫你慢慢好起來。

而你其實不是很清楚,好端端的怎麼會情緒感冒? 會不會跟普通感冒一樣,流流眼淚,蒙頭睡睡覺就會突然好起來。朋友握著你的手說,醫生看來很有信心,就一起努力試試看吧!

剛開始你很猶豫,吃了幾天的藥情況似乎沒有明顯好轉,心情還是很低落,笑不太出來,但至少晚上可以睡的比較好一些些。 朋友也每天打電話來叮嚀,要準時吃藥。

過一個禮拜回診,醫師說,情緒感冒比普通感冒的過程久一些些,但是藉著藥物的幫忙,你會更有力氣對抗疾病,吃藥一到兩個月療效才會明顯,大致上藥物需要持續服用六個月以上,期間可能會看你的情況調整藥物種類,但請不要隨便停止用藥。

情緒感冒是一場耐力大作戰, 敵人不可怕,只要好好跟醫師合作,你的情緒感冒一定會改善的

林醫師的叮嚀:

憂鬱症不是絕症,它就像情緒感冒一樣,只不過流的是眼淚不是鼻水。 哭也沒有關係,讓悲傷流光就有了溫暖容身的空間

我了解你一定是鼓起了很大的勇氣才能踏進診間,為了幫助我們能更快了解你的痛苦,踏出家門之前,請你先列一張清單幫助我們了解你的情緒感冒狀況

1.你的情緒,行為及身體狀況,睡眠的狀況如何?是否常常困惑或猶豫不決?是否有不尋常的悲傷或快樂?發生多久了?有沒有什麼事情會讓症狀減輕或更糟?是否試著用藥物減輕你的症狀?

2.問診的時候醫生可能會問到一些涉及隱私的問題,例如酒精,藥物使用的狀況。或許你會覺得有些困窘,不過醫生對你的資料都會保密。更重要的是,你提供的資訊越多越能幫助醫生正確診斷及治療

3.另外,醫生可能會問到你家人的健康狀況,特別是家族成員是否有過情緒感冒的經驗。

我們會全心支持你,一起設定未來的治療計劃

但一定要注意按時用藥定期回診,不但幫助你對抗壞情緒,讓你更有勇氣跟體力爬出那個黑暗的深淵。

感冒會復發,情緒感冒也可能會再出現。 好好認真服藥可以幫助你降低以後復發的機率!

躁鬱症

九月 8th, 2008 Posted in 憂鬱症, 躁鬱症 Tags: ,

簡介

雙極性精神失調疾病一般又被稱為躁鬱症。它是一種陣發性且伴隨有許多情緒變化的長期性精神疾病,病人的情緒、思想會出現躁動以及憂鬱兩種非常極端的精神狀態。躁動狀態像是亢奮、自以為是、情緒激動、活動力增加、思想靈活及精力充沛等;憂鬱狀態則會有悲傷、無精打采、內疚自責、感覺生活沒有樂趣、煩惱憂愁等症狀。症狀嚴重的病人可能還會因此無法工作而導致失業或是無法從事正常的社交活動及課業,甚至還會有自殺或是傷害他人的傾向。幸運的是,經過適當的治療能夠讓躁鬱症患者的病情得到良好的控制,使病人能夠維持正常的社交生活及工作。

而根據研究指出,躁鬱症發作的平均年齡約在21歲左右。目前已知躁鬱症和遺傳有很密切的關係,兩者之間的原因仍不清楚,推測可能是因為基因表現的失調而產生躁鬱症。

如果家族中有人曾經得到躁鬱症,其發生躁鬱症的機率就比一般人高15-35%

臨床症狀

躁鬱症患者的行為在平時和一般人並沒有差別,可是症狀發作時就會出現異常的精神狀態或是行為。主要出現的症狀就是躁動以及憂鬱這兩種異常的精神狀態。不同病人所表現出來的症狀、嚴重度及發作時間也因人而異。

治療

由於躁鬱症病人表現出來的症狀與其他精神疾病相似,所以患者有時會被誤診為其他的精神疾病而得到錯誤的治療,致使病情不但沒有好轉反而更加嚴重。因此,為了達到有效治療躁鬱症的目的,首先需要臨床醫師的正確診斷,這部分也需要病患及家屬的完全配合。雖然躁鬱症到目前還無法被完全治癒,但是有效的治療可以降低發作的次數以及死亡率。治療的目標主要是減少躁動或是憂鬱的頻率及程度以及改善病患平時的精神狀態,使病人可以從事正常的社交生活而不會對自己及周圍的人造成傷害和困擾。

精神安定劑

目前用在治療躁鬱症病人的藥物主要有鋰鹽(lithium)、valproateVPA)及carbamazepineCBZ)三種,這類藥物也被稱為精神安定劑(mood stabilizers)。鋰鹽(lithium)一直是作為治療躁鬱症的首選藥物,也是首先被FDA通過用來治療躁鬱症的藥物。

抗精神病藥物(Antipsychotic agents

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藥物(atypical antipsychotics),如:clozapineolanzapinerisperidone也可用來治療躁鬱症。

seroquel在最近已被FDA核准可用於治療躁鬱症病患的急性躁動及精神性憂鬱狀態。這些藥物慢慢的有取代傳統精神安定劑的趨勢。

結論

即使躁鬱症病患有固定服用藥物控制病情,仍然可能會有再發的情形,因此,在躁鬱症的治療過程中須隨時根據病人的精神狀態來調整適當的治療策略。躁鬱症是一種需要長期治療的疾病,確實的遵照治療計劃及持續的追蹤病情,不但可以減少病患再次發作的機會,而且也能有效地控制病情,如此才能真正做到改善病患生活品質的目的。

她為什麼不笑了?

八月 27th, 2008 Posted in 失眠
寶寶才剛剛出生,她的生活卻已經舖天蓋地似的反了。沒有一丁點時間做自己的事情,強大的挫折感壓的自己什麼都提不起勁,沒有食慾,失眠,另一半也忽略了自己被疼惜的需要,面對著全然依賴自己的小寶貝,不知道脆弱又無力的自己到底還能撐多久? 

產後憂鬱症不管程度是輕微還是嚴重,對整個家庭的影響都絕對不可輕忽。如果家人發現婦女產後表現出過度焦慮、情緒低落、食慾不佳、失眠等等情形,未來均有可能發展成憂鬱症。產後憂鬱症不管程度是輕微還是嚴重,對整個家庭的影響都絕對不可輕忽。如果家人發現婦女產後表現出過度焦慮、情緒低落、食慾不佳、失眠等等情形,未來均有可能發展成憂鬱症。

 

 

 

 

 

 

如果有以下狀況,她可能有較高的風險會出現產後憂鬱的情形:

˙有憂鬱症的病史

˙懷孕時經歷憂鬱症

˙婚姻出問題

˙懷孕時遭受艱困的生命重大事件

˙缺乏社會支持系統

 

產後憂鬱症的常見症狀

 

 

 

 

症狀
心情低落
在所有或幾乎所有的活動、興趣或喜樂都顯著減少
思考能力或專注力減退、或無決斷力
精神運動性激動(agitation)或遲滯(retardation)
疲累或失去活力
失眠或嗜睡
反覆想到死亡、重複出現自殺意念或企圖(attempt)
無價值感、罪惡感
體重下降或增加;食慾減少或增加

 

 

 

 

 

 

 

 

 

 

 

 

 

 

一般而言,產後憂鬱症可概分為三:

 

 

 

I.產後情緒低落(postpartum blue):

 

約有五到八成的產婦會經歷產後情緒低落的狀況,容易出現在患有嚴重經前緊張症候群的患者、意外懷孕、曾想墮胎者,及晚期懷孕時表現情緒不穩定的產婦。情緒低落大多在產後3-10天內發生,時間很短暫,由數分鐘至數日,最多不超過二週,症狀也輕微。她會出現愛哭、疲憊、心情低落、易怒的情緒變化,在身體方面則會出現頭痛、失眠、作惡夢等等症狀,對嬰兒則會表現出喜怒無常的矛盾反應,認為自己不能盡到照顧新生兒的責任。 

 

 

 

 

 

 

 

 

在治療方面是多給病人鼓勵,建議她做一些休閒活動,如果有逐漸惡化趨勢,則可能需要精神科的諮商。由於此病多以短暫及輕微的方式表現,往往不需藥物,預後也大多良好。

 
II.產後沮喪(postpartum depression):

10%-20%的產婦會發生產後沮喪,大多在生產後三天出現,症狀與「產後情緒低落」類似,只是更多樣化、更嚴重、發作時間更久。嚴重的行為失常在產後數週乃至數月才會發生,發作時間平均六至九個月,有近半數甚至超過一年。

 

典型的症狀包括激動、哭泣、失眠、反應變遲鈍、疲憊不堪、強烈的,罪惡感擔心照顧孩子不夠、無法集中精神處理日常事物,不停的產生自殺或是想死的念頭。一旦發生此病,下次產後再發生的比率約20%-30%,家中的其他成員需要多加注意。

在治療方面家人的扶持非常重要,尤其需要分擔大部分照顧嬰兒的責任。此外,經由精神科處方抗憂鬱藥物及心理諮商也有很大的幫助。

 

III.產後精神病(postpartum psychosis):

 

 

 
此病的發生率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二,因此婦產科醫師所見不多,但在精神科門診卻常可見到。但在精神科門診卻常可見到。大多在生產二天以後才開始發作,以產後一至四週發作為最常見,但也有病人會遲至產後一年才發作,症狀常會持續好幾個月以上。產後精神病可分為兩種型態,一種為早發型,在產後三週內發作,多發生在第一胎、較年輕,有類似情感性精神病的症狀,預後似乎較好。另一種為晚發型,在產後三週以後才發作,多發生於經產婦、較年長、未婚、社經地位較低,有類似精神分裂症狀,預後似乎較差。

 

 

 

 

 

產後精神病的典型症狀

 

最常見的有情緒激動、不穩定、哭泣、失眠、神智不清、像「木頭人」,幾乎對外界沒有任何反應,有罪惡感、無力感及產生一些誤認胎兒已死亡,或是被掉包了等等幻覺,其中有40%的病人剛開始會表現出「躁症」的症狀,如過度興奮、走個不停、認為自己是超人,其後才顯出「鬱症」特徵,這種雙極性的患者往往較單極性的「鬱症」預後良好。

 

 

自我照顧策略

1.放鬆心情,並且有充分的休息。當嬰兒睡覺時也是著讓自己休息。

2.當妳有新生兒時,家庭環境並不需要求十分的清潔。

3.當妳需要時請立即尋求協助。

4.向妳的丈夫、家人、朋友尋求情緒性的支持。

5.每天至少離開家一段時間讓自己有喘息的機會。

6.與妳的丈夫單獨相處一段時間。

7.尋求精神科醫師的協助。

8.和其他產婦分享心情並從其中學習經驗。

 

 

 

 

根據國外研究報告,患者有5%的自殺率及4%的殺嬰率,因此積極治療有絕對的必要性。治療這個疾病除了尋求精神科的諮商外,家人的協同照護也可使病人較迅速恢復正常的人際關係,而抗憂鬱劑及抗精神病藥物更是不可少。

 

 

 

 

對於過動注意力不足孩子家長的管教與方法

八月 21st, 2008 Posted in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Tags: , , ,

(轉載自凱旋醫院衛教網站)

許多家長面臨如何教養注意力缺損過動的孩子時,常常因為缺乏相關的技巧,造成親子之間發生衝突,以致成效不佳。因此當家中有注意力缺損過動的孩子時,父母應如何來教養他們是很重要的一個課題

了解事實並接受他

他的過動和不專心行從小就有,他不知如何來控制自己的行為
‧他非故意不聽話或是與你做對。

養育原則

· 學習接受,也讓常與兒童接觸的人了解兒童本身控制上的困難

· 照顧過動兒童需付出較多的耐心,可以避免兒童在成長中及將來的一些問題。

· 與專家討論,有教養上的問題及困擾時,請與心理專家討論。

管教規則要簡明易行

養育的原則

· 訂定行為管教規則 ─ 必要遵守的、可實行的,但勿繁瑣,且應說明清楚,讓兒童能懂。

· 規則應徹底執行 ─ 培養行為準則的一致性。

· 態度一致 ─ 避免兒童無所適從或因不同的管教態度造成在不同的人面前表現現出不同的行為)

言語指導直簡短扼要

兒童的現象

· 注意力短暫且容易分心,因此常對成人跟他說的話未能聽進去或對指示、交待他的事未能完成。

· 難予專心聆聽長篇教條訓示。

養育的原則

· 兒童違反家規時 ─ 給予簡要解釋。

· 父母指導口氣 ─ 宜平靜緩慢、態度嚴肅,中肯。

· 必要時給予叮嚀 ─ 於兒童行動之前,給予一至二次簡單明確叮嚀,防止隨後可能出現的不當行為。

· 反覆出現不適當行為時 ─ 除了耐心解釋指導或給予行為處理外,有時可利用其他方式代替言語上的指導,如以手指敲桌子或用眼睛看一下,提醒他注意自己的行為。

· 言語上之禁忌 ─ 避免大聲叫罵、重複叮嚀、口頭上的強烈威脅、指責非難或給予道德上的批判、爭論等,這些均會增加家庭中之緊張氣氛且影響父母有效的指導。

作息要能定時、培養好習慣

兒童的現象
‧好動行為及衝動性使得生活較難有規律且養成好習慣較困難。

養育的原則

· 培養用餐、遊戲、睡覺及做功課的良好習慣 ─ 如吃飯的規矩、遊戲地點、方式的適當性和善後收拾、定時睡覺、起床、做功課習慣和專心的訓練等。

· 開始訓練之時間 ─ 視兒童發展上的程度與需要宜儘早開始,養成規律。

· 要有耐心 ─ 好的習慣的培養需要一段時間的耐心指導與訓練,視其改善程度一步步來。

· 逐項培養 ─ 同時要訓練多項會有困難,故可由最基本、最需要的習慣來開始、逐項訓練。

不要體罰

兒童的現象
‧常被認為不聽話、搗蛋而被體罰,而非其難以自我控制.
‧較小的兒童不明白何以動不動就被處罰挨打.
‧體罰會使兒童產生極大的焦慮、傷害自尊心和出現報復性的想法.
‧體罰會提供給兒童模仿暴力的機會,導致其學習用來攻擊其他兒童.
養育的原則

· 少用體罰 ─ 由經驗中發現,只靠體罰對過動兒童是極少有效的,往往體罰後沒幾分鐘,又開始好動起來了。

· 採取”活動暫停”方式 ─ 兒童在活動中出現不適當行為,把他由活動中帶開到另外一個地方,如房間、廁所、走廊等其稍安靜下來之後,告訴他被帶開的原因,然後再讓他出來繼續活動。

· 不去注意,不理會他的部份行為 ─ 若其行為的目的為的是要引起你的注意,而其後果不會很嚴重時,可採用不去注意,不理會的方式,則其行為會慢慢消失。

· 做行為處理時要顧及其自尊心 ─ 儘量在單獨之情況下處理其行為問題,勿在大眾前以保持其自尊心及避免因此引起強烈的反抗心理,否認事實或拒絕接受管教。

· 增強好的行為表現 ─ 當兒童表現好的行為時,應立即給予口頭上的稱讚或摸摸頭、拍肩膀鼓勵讚許他,以培養自信心及增強其自我要求表現好行為的動機,於較小的兒童可配合使用實質的獎勵 (如小玩具、零食、看電視等) 來鼓勵表現好行為。

· 自我教導的訓練 ─ 為增強兒童對行為的自我控制能力,可教導兒童使用一些語言來要求自己、提醒自己、達到自我控制的效果。例如:”我要專心”,”我要唸完才休息”,於分心時可教其大聲唸出,訓練自我控制,以後逐漸小聲到最後以內心默想來控制自己,可配合不同的指導語言來訓練其他之行為。

培養兒童的注意力

兒童的表現

· 容易分心,尤其是受到聽覺及視覺上的刺激,如屋外小販叫賣聲,上課中同學的動作及發出的聲音,室外旁人經過或房間內的各種擺設、月曆、時鐘等均易引起分心。

· 注意力難持久,做完功課常拖時間和邊做邊玩。

· 難以計劃如何完成一項工作和注意力易分散,以致做事常有始無終。

養育的原則

· 從小培養注意力的延長 ─ 學齡前在家可於固定時間由父母陪同看圖畫書、聽慢且柔和的音樂、聽錄音帶故事等,慢慢的延長時間,到上小學時在學習上效果會好些。

· 與兒童說話要簡單明瞭 ─ 勿繁複或牽扯無關的事件和就事論事,以訓練其專心聆聽別人講話的習慣。

· 書房之設置 ─ 讀書、做功課最好能有單獨房間且具備隔音效果,在佈置上愈簡單愈好,如單色牆壁,避免懸掛各種圖片,書桌上不用到的文具和書籍宜收到看不到的地方,以防止注意力的分散。

· 分段讀書、做功課 ─ 不宜要求兒童坐很久或需完成全部作業才准休息,宜觀察實際一次能坐多久和維持專心來採用分段時間和中間休息的方式,以訓練其在固定時間內的專心學習。

· 讀書、做功課的訓練 ─ 宜自國小低年級就開始,初期由父母在旁督導,先討論在多久時間內做完那些功課,並觀察兒童可維持專心的時間有多長,當於表現坐不住或分心之前可讓他有合法活動的機會,如准其上廁所、喝水或起來動一動,然後再回來做功課,如此逐漸加長他每次做功課的時間,待專心的習慣建立後,可逐漸改善督導方式 (由在旁督導 → 不陪在旁但定時督導、檢視其達成之程度 → 不定時督導) 來訓練其專心功課之習慣。

當一切努力都無效時

經過父母、師長及孩子的努力,一部份的孩子會有改善,可惜仍有些孩子改善不多,這時可以考慮以下處理原則。
1. 找專業諮商機構求援,或許有不錯的建議,也可降低自己的壓力及無助感。
2. 尋求兒童精神科醫師的協助,考慮給予藥物治療,並同時作心理社會方式的治療,多管齊下效果會更好。

給藥的原則:

· 通常使用的藥物有幾顆,最常用的為一種中樞神經興奮劑,約對七成的孩子有效果。

· 藥物的使用方式,仍應遵照醫師指導,有些藥物馬上吃就有效有些藥需吃一段時間才有效,有些藥只白天吃,有些藥必須早晚吃,所以仍應遵照醫囑服用。

· 藥物服用的效果如何,除家長的觀感也可參考老師的意見,若效果不好可再與醫師討論,有時可以更換種類,有時可以調整劑量,有時需連續服用一段時間才有效果。

· 有關藥物的任何疑問,譬如副作用,需服用多久的時間……等,都可以和醫師討論,評估其利弊得失,兩害取其輕,找出對孩子最好的方法。

可以克服,何必忍耐? 管理妳的經前症候群

八月 15th, 2008 Posted in 憂鬱症 Tags: ,

妳一定或多或少經歷過以下這些狀況

「明天有重要的會議要跟大老闆報告,可是姨媽快來了根本睡不好,小腹漲的要命,整個人跟大象一樣腫,腦袋也靜不下來好好準備,剛剛又不小心對隔壁同事和男友大發雷霆,好像連我都跟自己作對到底是怎麼了?

 

什麼是經前症候群?

「經前症候群」是一種常見的婦女身心症,大約在月經前7天,出現生理、心理及行為症狀包括:焦慮、憂鬱、易怒、失眠、疲憊、健忘、暈眩、胸悶、心悸、腰痛、體重增加、四肢水腫、胃口改變、胸部及下腹腫脹、頭痛等症狀,月經來後幾天症狀便會消失。有月經的女性中約有四成至八成曾經出現上述症狀,但只有約百分之五的女性,會因此而嚴重影響到工作、學業、一般社交活動及人際關係等。

 

如何自我檢測

(一)在過去一年中,大部分月經週期裏,在月經來潮前一星期內,出現下列症狀,並在月經出血後幾天內消失:明顯的憂鬱心情、明顯焦慮及煩躁、常突然感覺悲傷而哭泣、易怒或人際衝突增加、平日活動(如工作、學校、朋友、嗜好)的興趣減少、覺得注意力不集中、易疲累、胃口顯著改變、嗜睡或失眠、覺得即將失控的感覺、乳房壓痛或腫大、頭痛、腹脹感覺、體重增加。

(二)出現上述症狀且嚴重到無法上班或上學,就可能是「經前不悅症」。此時若可以每天評量自己的症狀並加以紀錄,至少連續紀錄兩次月經週期,更有助於證實自己是否有「經前不悅症」。

為何會出現經前症候群

大約五到八成女性曾經歷輕至中度的經前症候群,3~10%會影響到日常生活功能,需要治療介入。

好發危險因子包括:
(1)
飲食不均衡,有抽煙、喝酒者
(2)
生活繁忙壓力大,長期缺乏運動者
(3)
月經不規則,曾懷孕、流產者
(4)
曾罹患憂鬱症、焦慮症,或婚姻關係不和諧者
(5)
母親或姐妹有類似經前症狀者

妳的選擇

自我治療

1.觀察並記錄自己的症狀至少兩個週期,找出主要症狀及症狀出現的時間(月經來前幾天開始,到月經來後幾天結束。)

2.排定重要會議、面談或社交活動時,儘量避開身心最難過的日子

3.少量多餐、食物輕淡、減少鹽分、咖啡、酒精的攝取,減少抽菸

藥物治療

1.若疼痛狀況難以忍受,可以藉由止痛劑減輕症狀,水腫狀況則可由醫師處方利尿劑改善

2.抗焦慮劑:若有焦慮不安、煩躁易怒等症狀,可以藉由身心科醫師處方使用短期及低量的抗焦慮藥物來幫助妳減輕月經來潮前的困擾。

3.低量抗憂鬱劑:有研究發現嚴重的經前症候群可能跟某些神經傳導物質失調有關,因此使用低劑量的抗憂鬱劑對於改善經前症狀有相當好的治療效果。目前抗憂鬱劑治療以SSRI(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為首選,這類藥物安全又無成癮危險,可以每日低量服用,再逐漸改成有經前症狀出現時再服藥即可。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治療篇

資料來源:美國國家精神衛生研究院2006年修訂版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的治療

 

每個家庭都想了解那一種治療對他們的孩子最有效,這個問題需要在每個家庭諮詢過他們的健康照護專業人員後才能回答。為了幫助家人作這重要的決定,美國國家精神衛生研究院(NIMH)資助了很多有關過動症治療的研究,且進行有史以來最徹底的研究來評估對這個疾病的治療,這個研究就是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多模式治療的研究MTANIMH現在正進行對三到五歲半幼童的臨床試驗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多模式治療的研究(MTA

這個MTA研究共有五百七十九個患有過動症的國小男女學生(六個治療中心中的每一處各九十五到九十八個),這些學生隨機被分成四個治療計劃:(1)單純藥物治療,(2)單純行為治療,(3)合併藥物和行為治療,或(4)一般的社區照顧。在每個研究中心,前三組先依據其特定的方法治療十四個月,第四組則轉介到他們父母所選擇的社區治療,所有的小朋友在研究期間都被定期的重新評估。這個計劃很重要的部分是學校的合作,包括校長和老師。老師和家長都要評估孩子的過動、衝動、不專心、焦慮和憂鬱的症狀,以及社交技巧。

其中兩組(單純藥物治療和合併治療組),每個月會在拿藥時看半小時的醫師,這時醫師會和父母親及小孩會談,試著了解家人對藥物的擔心或孩子是否有過動症相關的問題;此外,醫師也每個月從老師那裡了解小朋友的情況。單純藥物治療這一組的醫師並不提供行為治療,但必要時會對孩子的問題給父母一些建議。

在單純行為治療這一組,父母和行為治療師見面高達三十五次,大部分是以團體的型式;治療師也會去訪視學校的老師,並指導對此組小孩子的一些特殊協助。除此之外,孩子也參加一個為期八週的夏日治療計劃,訓練他們學業、社交和運動的技巧,並且提供密集的行為治療來改善他們的行為。

在合併治療這一組,小朋友接受兩種治療,也就是所有單純藥物治療和行為治療的各項治療計劃。

在一般社區照顧這一組,小孩子每年一到兩次,用短暫的時間去看他們父母所選擇的社區治療醫師,不過這一組醫師並不和老師有所接觸。

這個研究的結果顯示,長期的合併治療和單純藥物治療優於密集的行為治療和例行的社區治療;而在焦慮、學業表現、對立性、親子關係和社交表現這些方面,合併治療通常較好。合併治療的另一個好處是,比起單純藥物治療那一組,孩子可以使用較低的藥物劑量治療。

學齡前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的治療

因為許多孩子在學齡前就被診斷有過動症並且使用藥物治療,所以了解這種治療的安全性和效用是很重要的。NIMH正在進行了一個多中心的研究學齡前注意力缺陷過動症治療的研究,這是第一個檢測一個興奮劑「哌醋甲脂」(methylphenidate)用在這個年齡層過動兒的安全性和效果的大型研究。這個研究使用隨機、有安慰劑作對照組的雙盲設計,適合年齡三到五歲,持續有嚴重過動症狀並影响到他們功能的小孩子來參與。為了避免年紀這麼小就用藥,所有進入研究的小孩均先接受行為治療,只有那些行為治療改善得不夠的小孩子才進入此研究的藥物治療部分。這個研究分別在紐約州立精神醫院、杜克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紐約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和加州大學歐文分校進行,總共有一百六十五個小孩子進入研究。

我的小孩該接受那一種治療?

對於患有過動症的小孩子來說,沒有一種治療適用於每一個人。有些小孩子因無法忍受藥物的副作用而無法接受藥物治療,此外,假如患有過動症的小孩子同時有焦慮和憂鬱,合併藥物和行為治療也許是最好的方法。每個小孩子的需求和個人史都必須仔細考量。

藥物

幾十年來,藥物被用來治療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的症狀。

這些看起來最有效的藥物屬於興奮劑類,下面是興奮劑的名單,包括商品名和學名。“核准使用的年齡”是指這個藥物經測試後發現在這個年齡層是安全而且有效的。

 

商品名 學名 核准使用的年齡
Adderall amphetamine 3 歲及以上
Concerta(專思達) methylphenidate(長效) 

(long acting)

6歲及以上
Cylert* pemoline 6歲及以上
Dexedrine dextroamphetamine 3歲及以上
Dextrostat dextroamphetamine 3歲及以上
Focalin dexmethylphenidate 6歲及以上
Metadate ER methylphenidate(緩釋) 

(extended release)

6歲及以上
Metadate CD methylphenidate(緩釋) 

(extended release)

6歲及以上
Ritalin(利他能) methylphenidate 6歲及以上
Ritalin SR methylphenidate(緩釋) 

(extended release)

6歲及以上
Ritalin LA methylphenidate(長效) 

(long acting)

6歲及以上
*Cylert因為可能有肝臟毒性,不應該作為過動症的第一線治療藥物。 

 

 

有些人吃某種藥效果較好,有些人則吃別種藥才有效,和醫師一起找出適合的藥物和劑量是很重要的。對很多人而言,興奮劑在減少過動、衝動和改善注意力、工作及學習能力方面有戲劇性的影響,這些藥物也可以改善像是寫字和運動時所需要的身體協調性。

興奮劑藥物在醫師指導下使用通常是相當安全的,它們並不會讓小孩子覺得亢奮(high),雖然有些小孩會覺得不一樣或很有趣,但這樣的改變通常很輕微。雖然有些家長會担心孩子對藥物成癮,但直到目前為止,並沒有具說服力的証據顯示興奮劑用來治療注意力缺陷過動症會導致藥物濫用或依賴。一個由麻州總醫院和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所做,對所有興奮劑和物質濫用的長期研究的文獻回顧發現,患有過動症的青少年持續服用藥物的人比不服用藥物的人有比較少的物質使用或濫用。

興奮劑有長效和短效二種,新的持續釋放型的興奮劑可在上學前吃,且持續作用,這樣小孩子就不必為了吃藥每天到學校醫護室或健康中心報到。醫師可和父母討論孩子的需要,決定使用那一種藥物,以及孩子是只要上學才吃,還是晚上和週末也都要服藥。

假如孩子服藥一個禮拜症狀都沒有改善,醫師可以試著調整劑量,假如還是沒有改善,可以換成其他藥物,大約十分之一的小孩子對興奮劑藥物沒有反應。如果興奮劑無效或同時併有其他疾患時,可以考慮換成其他種類的藥,抗憂鬱劑和其他藥物可以幫忙控制伴隨的憂鬱及焦慮。

有時候,醫師會處方給年幼的小孩子FDA許可用在成人和較年長的小孩子的用藥,這種用法叫做「標籤外使用」。許多用來治療兒童精神疾病的藥物都是標籤外使用的,因為其中只有很少數的藥被有系統的研究它們在兒童身上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這些未經過如此測試的藥物在給藥時要加註「使用在兒童病患的安全性和效果尚未確立」。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2006版本)

資料來源:翻譯美國國家精神衛生研究院2006年修訂版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診斷

一些父母早在孩子的幼兒期就發現一些不專心、過動和衝動的特徵,他們可能對玩遊戲或看電視失去興趣,或者完全無法控制地到處亂跑,但是因為孩子的成熟速度不同,而且個性、氣質和精力也有所差異,透過專家了解孩子的行為是否合乎其年齡是有用的。父母可以要求(兒童)精神科醫師,心理師,小兒科醫師評估他們的小孩是否有注意力缺陷過動症,或這年紀更可能的,只是還不成熟或精力過度旺盛。

家長或照顧者可能懷疑孩子有過動症,也可能直到孩子在學校出現問題才注意到。因為注意力缺陷過動症最會影響孩子的學校表現,有時老師是第一位發現孩子過動或不專心,並告知父母及/或諮詢學校心理師的人。因為老師和很多孩子在一起,他們會知道在需要專心和自制的學習環境下,「一般的」孩子表現如何。然而,老師有時也會沒注意到不專心、被動,但是安靜且合作學童的需求,像是以不專心型為主的注意力缺陷過動症。

 

做診斷的專業人員(此處台灣和美國略有不同)

假如懷疑有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家人該向誰求助?他們需要什麼樣的專家?

理想的情況下,注意力缺陷過動症應該由受過此方面訓練或精神疾病診斷的專業人員診斷,精神科醫師、心理師、專精於發展/行為的小兒科醫師、或行為神經科醫師等是最常被訓練做鑑別診斷的人,臨床社工師也可能有這方面的訓練。

家人可以先和孩子的小兒科醫師或家庭醫師討論,有些小兒科醫師會自己評估,但通常他們會轉介給他們知道而且信任的適當的心理衛生專家。此外,一些州立或當地照護家庭和孩童的機構,或本手冊最後列出的志工組織也可以協助尋求適當的專家。

專業類別 能夠診斷過動症 需要時可以處方藥物 提供諮商或訓練
精神科醫師
心理師
小兒科醫師或 

家醫科醫師

神經科醫師
臨床社工師

*至200610月,路易斯安納州和新墨西哥州的法律允許完成特定訓練和符合其他條件的心理師可以處方精神用藥,其他48州和哥倫比亞特區仍僅允許醫師處方藥物。

知道資格和服務的不同有助於家屬選擇最符合他們需求的人員,有多種不同的專業類別可以診斷和治療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精神科醫師是專門診斷和治療兒童心智及行為疾患的醫師,精神科醫師能提供治療並處方所需的藥物。心理師也可以診斷和治療過動症,他們可以治療孩子,並幫助家屬發展一些方法來處理疾病,但是心理師不是醫師,而且他們需要依賴孩子的醫師來作醫學方面的檢查和處方藥物。神經科醫師是處理腦和神經系統方面的醫師,他們也能診斷過動症和處方藥物,但是不像精神科醫師和心理師,神經科醫師通常不提供這個疾病情緒方面的治療。

在各個專業領域中,每個醫師及心理衛生專業人員對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的經驗都不同,所以在選擇專家的時候,找到具專業訓練及經驗的人來診斷及治療是非常重要的。

無論哪個專業領域的人,他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收集資料來排除其他可能造成孩子行為的因素。可能造成類似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的原因有:

˙孩子的生活突然改變父母或是祖父母過世、父母離異、父母親失業

˙未被發現的癲癇,例如小發作癲癇或是顳葉癲癇

˙中耳感染導致間歇性聽力障礙

˙可能影響大腦功能的身體疾病

˙學習障礙導致的學業低成就

˙焦慮或憂鬱

理想的情況下,在排除其他因素之後,專業人員需檢視孩子的學校和醫療記錄,學校記錄中或許已有視力或是聽力問題的資料,因為很多學校都會先自動篩檢。專業人員也需要瞭解家中與教室環境是否有異常的壓力或是混亂的,以及父母及老師如何和孩子相處。

接下來,專業人員會蒐集孩子目前的行為資料,以便將孩子的行為和DSM-IV-TR裡所列的診斷準則中的症狀作比較。這包括與孩子談話,並且如果可能的話,觀察孩子在教室或其他場合的情況。

孩子以前和現在的老師,都要用標準化的評估表來評定他們觀察到的孩子行為,也就是使用行為評估量表(behavior rating scales)來和同年齡孩子的行為作比較。雖然量表看起來太主觀,但因為老師接觸很多小孩,所以他們對於孩子和其他人比較起來如何的判斷,通常是可靠而且可信的。

專業人員除了跟老師及父母會談之外,也可以和其他了解孩子情況的人會談,像是教練或保母。父母親常被要求敘述孩子在不同的情境下的行為,他們也可以填寫量表來顯示其行為看起來的嚴重度及頻率。

在大部分的個案中,孩子的社會適應及心理健康也會被評估,智力測驗和學業成就測驗可以被用來判斷孩子有沒有學習障礙,以及是只有一科或很多科都有障礙。

在看這些不同來源的資料的時候,專業人員會特別注意孩子很需要自我控制的環境,以及像派對(party)這樣吵雜或是沒有結構的環境,或是像閱讀、解數學問題,或玩棋盤遊戲(board game)等需要持續注意力的活動時孩子的行為。在評估上,自由活動或被特別注意時的行為比較不重要;在這些情境下,大部分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的孩子都可以控制他們的行為,而且表現得比限制多的情境更好。

然後專業人員會拼湊出孩子的行為輪廓(profile)。孩子表現出哪些最新的DSM上列出的類似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的行為?出現的頻率?在哪些情境下?孩子出現這些行為有多久?幾歲開始小孩出現這個問題?這些行為持續很久或是陣發性的?這些行為有沒有嚴重地干擾孩子的友誼、學校活動、家庭生活或社區活動的參與?孩子有沒有其他相關的問題?這些問題的答案有助於辨識孩子的衝動、過動和注意力欠佳是不是重大而且是長期性的。如果是,那孩子可能被診斷有注意力缺陷過動症。

正確的診斷通常可以解決孩子問題原因的困惑,讓家長和孩子能在他們的生命中繼續前進,而且有正確的知識了解問題所在,以及可以做什麼來幫助孩子。一旦診斷確定,孩子和家人就可以開始接受任何他們需要的合併教育、醫療和情緒的幫助,這可能包含提供學校工作人員建議、尋求一個較適合的教室環境、選擇正確的藥物,以及協助家長處理孩子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