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親子溝通的三個重要因素
「為什麼現在的小孩愈來愈難教養?一點都不像之前那麼容易?」相信這是許多爸爸媽媽心中共同的疑問,覺得自己花了好多心力與時間在溝通上面,但卻總是沒有辦法擁有合諧的親子關係,我相信您一定覺得很挫折,心裡渴切希望醫師可以提供一些妙招幫助您。但是在介紹親子溝通的原則之前,父母們必須先了解,有哪一些因素會成為父母和孩子之間良好溝通的絆腳石。
一、您如何看待孩子的行為表現?
有很多父母會在不知不覺中,不斷地拿自己的孩子與其他孩子比較,但往往自己便會先感到挫折、焦慮,縱使您覺得自己已經努力控制住情緒,但孩子還是可以敏銳地發現!結果呢?當然又是一次不滿意的溝通。其實即便是同年齡的孩子,由於所處的環境與個別的長才不同,使得每一個孩子的發展都有很大的個別差異。重點是應該了解自己孩子的優勢為何,再從旁協助孩子找到自己的起點,按照自己的速度發展。別讓過多的揠苗助長行為導致適得其反的結果。
二、您的自我狀況如何?
什麼是自我狀況?自我狀況包括父母的自我價值、從小成長的環境、婚姻狀況、理想與期待,特別是父母當時的情緒狀態和身體健康情形。自我狀況好壞與高低會影響所有的溝通情境,不僅包括您與孩子的溝通,還有您與家人的溝通。當情緒不好或身體疲憊時,孩子的一點小錯誤都會讓您變得難以忍受,也可能會在無意之中將孩子的錯誤過度放大。建議您隨時檢視自己的情緒狀態與身體健康,也可以經常思考自己的價值對生活所造成的影響,避免那些干擾溝通的想法,才能使您與孩子及家人擁有的良好溝通。
三、您與其他家庭成員的溝通狀況如何?(特別是您與另一半)
孩子的溝通「模式」通常都來自生活中的潛移默化。父母不僅擔任親子溝通的主導角色,同時也擔任了「示範者」的角色,因此,您與另一半對彼此的態度將會影響孩子對父母的看法。舉例來說,爸爸對媽媽總是以尊重的態度說話,孩子自然也會學習到以尊重的方式對待媽媽,相反地,若媽媽總是以威嚇的角色形容爸爸,那麼爸爸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當然也就是權威而難以親近的。請相信,非語言的溝通訊息遠比教條式的溝通語言更加有成效,而家人的溝通模式便是影響親子溝通最大的因素。
或許看到這邊,有一些父母還是對於自己的「不擅溝通」感到挫折,建議您不妨可以先從以上三點原則開始進行,試著調整自己的自我狀態,並保持柔軟的溝通態度,相信您的認真與堅持,不但能使您與孩子的關係有明顯的改善,也能讓家庭的氣氛變得更加溫馨。而家庭的溫馨和良好的親子關係,也必能對於孩子的學習與教育有所幫助與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