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 好好!! 待會call你,我在精神科門診 2009.06.16
星期一早上,坐在往診所的公車上,心中還在想昨天在高鐵上的一幕!一個20出頭女孩拿起手機很大聲的對對方大聲咆哮”你不知道我有憂鬱症嗎?現在我正在看醫師咧!等一下回家再說”。
心中突然跑出很多想法; 這真是時代變了嗎?憂鬱症變成可以毫無顧忌的大聲說出來?身為一位精神科醫師,我頓時間想了很多問題。這女孩真的是憂鬱症嗎?以我的猜想,這應該是副診斷,主診斷應該是一些像是邊緣性人格等等比較可能。那電話那頭是誰,通常一位20歲的少女,會這樣毫無顧忌對對方吼叫,經驗跟我說,通常是那位女孩的媽媽,可能是有些家中的衝突。或許媽媽比較情緒化,同樣的在這位少女身上也看到比較歇斯底里的表現。第二個可能,我猜是她男友,情緒化的起伏通常出現在這樣的女孩身上,當然她的男友對這些狀況應該也不陌生。不過因為那女孩只短短的說了那幾句話,我實在很難再推斷下去了。
但是令我驚訝的是,全車的人好像都沒有人肢體語言體上的反應,例如厭惡、不禮貌,或是驚訝這位女孩的大膽行徑等等。我知道人與人溝通時,非語言的動作大概表現了百分之八十,但是我沒”聽”到有乘客對這位女孩說話。可能是大家太累了吧。但是難道大家都不好奇嗎? 有誰會坐高鐵去看醫師? 又大喇喇的在車廂裡談到自己有憂鬱症。有時候我自己都在想,精神科一直談到去標籤化,這位女孩是一位已經在”去標籤化的台灣社會”下表達自己情緒呢?還是憂鬱症已經是一種社會現象,一種媒體中的大眾文化用語?
不知不覺的車子已經到站,慌慌張張的掏出悠遊卡,”ㄅ一”一聲趕緊下站。沒錯你沒有聽錯,是只有一聲,絕對不是”ㄅ一ㄅ一”兩聲。到診所的路上我想,該不會現在就有人了吧?台北市的街頭,可能是星期一的關係,人不多,但是附帶一提的是,女性比較多,這又是怎樣的文化現象呢?
是女性自己不開車,還是有其他原因? 時間大概是九點過六分,雖然是遲到了,但是因為是診所,所以也沒有人會記點投訴給院長室或是護理長電話猛call。聽說在中南部有所謂早診,通常是早上六點左右開始。而且是橫跨內外科,連精神科都是如此。通常是阿公阿媽起床跟醫師…..
走到門口,哇!已經有人在等了。精神科候診間是一個有趣的地方,病人有時會自己來,不敢讓家人知道。
因為這些家人通常是專家,覺得要凡事自立自強,心病還要心藥醫。自己想開一點就可以,只要不鑽牛角尖,哪有憂鬱症這種事,想當年;如果是女性家屬的OS是”我們在那個年代是台灣經濟奇蹟幕後的英雄,含辛茹苦還不是撐來了。(感覺畫面帶到客家媽媽很辛苦的帶孩子長大,庭院還有曬魚乾和打孩子的竹子);男性OS:我很明理,有憂鬱症就該治療,只是我家那孩子不是憂鬱症,就是壓力大一點而已。
…..(先寫到這 請大家給我點意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