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德精神科診所 林耿立醫師的心情文章

台北精神科與身心科健保診所 心理諮商
Home » 2009 » 十月

NIMH文章(七):認識暴食症

飲食疾患是在青少年期間經常出現的疾病,這次介紹的暴食症和接下來的厭食症、心因性厭食症都是相當常見的。希望可以藉由介紹讓有興趣的讀者更清楚何謂飲食疾患,也再次感謝 楊景然醫師 於百忙之中協助校稿事宜

暴食症的特徵在於患者對於進食失去控制,一再反覆出現暴食行為。跟心因性暴食症不同的是,患者在暴食之後不會有清除、過度運動或禁食的情況,因此有暴食症的人總是過重或肥胖,他們也會對於暴食感到罪惡感、羞愧或苦惱,結果導致更多的暴食現象。

肥胖的暴食症患者經常與心理疾病產生共病,包括焦慮、憂鬱及人格疾患,此外,肥胖與心血管疾病及高血壓的聯繫也已被證明。

治療暴食症的方式和心因性暴食症相似,使用百憂解及其他抗憂鬱症的藥可以減少暴食症狀與減緩憂鬱的情況。

醫師也可能會開立抑制食欲的藥物給暴食症患者,而個別心理治療或團體心理治療也被使用於處理與暴食症相關的心理問題,特別是認知行為治療。

摘自:美國國家精神衛生研究院(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中文翻譯:李碧蕙、洪紫瑋

校閱:松德診所身心科  楊景然醫師

NIMH文章(六):認識社交恐懼症

十月 7th, 2009 Posted in NIMH, 焦慮症 Tags: , , , ,

害析前一陣子有報章報導宅男宅女在家久蹲要慎防社交恐懼症上身,什麼是社交恐懼症呢?

社交恐懼症是一個常常被忽略,但其實可能比大家想像中還要廣泛的典型身心疾病。其實害羞內向是很多人都有的個性特質,但社交恐懼卻可能嚴重到影響日常正常作息,為了讓大家更了解這一個身心疾病,希望大家可以耐心讀完文章,一定會讓你對於社交恐懼有更多認識的。

什麼是社交恐懼症?

社交恐懼又稱為社交焦慮疾患,指一個人在社交場合中感到非常的焦慮,且在日常的社交活動上具有過度的自我意識。社交恐懼患者對於別人的注視及評論,和從事一些令他們尷尬的事時,會有強烈、持續及長期性的害怕,他們在前幾天甚至前幾週就開始擔心那個可怕的狀況。這樣的恐懼可能會嚴重到干擾工作、成績及日常的生活,使他們在難以交朋友和維持友誼。

即便許多社交恐懼患者都理解自己對於與人相處的害怕是過度且不合理的,但他們仍無法克服。縱使他們成功地面對自己的恐懼和人靠近,通常在事前還是非常焦慮,而且在整個過程中強烈的感到不舒服,也會在事後的幾個小時內都擔心自己是如何被評斷的。

社交恐懼可能只限於某個情境(如與人說話、飲食,或在眾人面前寫黑板),也可能遍及許多情況(如廣泛性社交恐懼症),病患幾乎與除了家人外的所有人相處都會感到焦慮。

特徵及症狀

社交恐懼的患者經常會有一些生理症狀出現,包含臉紅、盜汗、顫抖、噁心及說話困難,當這些症狀出現時,社交恐懼症的患者會認為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

治療

美國大約有一千五百萬的成人有社交恐懼症,男生與女生的比例相當,通常在兒童時期或青少年初期就開始產生,有部分證據指出與遺傳因素有關。社交恐懼症通常會與其他焦慮症、憂鬱症產生共病,患者如果自行服藥來減低焦慮可能會造成藥物濫用。透過適當的治療,社交恐懼症是可以治癒的,目前正在研究進行改善的新研究,來協助社交恐懼症和其他焦慮疾病患者改善生活,充實生活。

摘自:美國國家精神衛生研究院(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中文翻譯:李碧蕙、洪紫瑋

校閱:楊景然醫師

NIMH文章(五):認識強迫症

由於秋冬是憂鬱症與躁鬱症的好發季節,因此前幾則林醫師與楊景然醫師選擇先跟讀者們介紹憂鬱症與躁鬱症。而本次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在診間也相當常見的強迫症,同樣也歡迎大家有任何問題都可以提出!!

什麼是強迫症?

強迫症屬於焦慮疾患的一種,症狀為重複出現不想要的想法或重複性的強迫行為。重複性的行為包括洗手、計算、再確認或清潔的行為,且同時也希望能趕走或避免出現這些強迫思考或行為。進行這些「儀式」能夠提供患者短暫的放鬆,而不能做這樣的行為將會使患者的焦慮明顯增加。

強迫症的特徵與症狀

強迫性患者有持續、不舒服的想法,會採取某些儀式(強迫行為)來控制的思想產生焦慮,但大部分的情況卻是他們被這些儀式所控制。

舉例來說,如果有人太過在意細菌和髒污,他們可能會強迫自己必須不斷不斷地洗手;如果太過介意有人會入侵,他們可能會一再一再地在睡覺前重複將門上鎖。害怕社交尷尬的強迫症患者可能會迫使自己在鏡子前面不停梳理頭髮,甚至被鏡子給「抓住」,以至於完全無法抽身。重複這樣的儀式行為並不是一件讓人舒服的事,充其量也只能短暫地釋放因為強迫思考而帶來的焦慮而已。

其他常見的儀式包括必須一再確認事情、碰觸某些東西(尤其是有特定順序的),或計算事情;有些常見的強迫思考包含:對所愛的人施以暴力和傷害的想法、頻繁地想要進行一些人們不喜歡的性行為,或是想著某些宗教信仰所禁止的事情。強迫性患者對於秩序和對稱相當在意,所以難以將東西丟棄(所以容易累積),因而囤積不必要的東西。

健康的人也會有儀式行為,像是在出門前會好幾次檢查廚房的火爐。不同的是,強迫症患者即使覺得這樣做會干擾日常生活,而且對重複行為感覺到痛苦,他們還是會重複不由自主地進行「儀式」。大部分的成人患者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毫無意義的,而有些成人患者與多數的的兒童患者並不清楚他們的行為是不尋常地。

在美國約有兩百二十萬名成人患者,且可能會與飲食疾患、其他焦慮症或憂鬱症產生共病。強迫症發生在女性和男性的比例大約相等,且經常在兒童時期、青少年時期或成年早期發病,1/3的成人患者是從孩童時期就出現症狀,而研究指出強迫症可能會在家族中蔓延。

強迫症的病程相當不同,症狀可能會隨著時間減輕或變得更糟。如果強迫症變得嚴重時,可能使一個人無法工作或完成家中的一些事務。強迫症患者會藉由避免那些會引發強迫思考的情境來幫助自己,甚至他們也可能會用藥物或酒精來安撫自己。

強迫症的治療

強迫症通常以藥物治療或心理治療(如系統減敏感法或洪水法)的成效都很好。藉由面對會造成害怕或焦慮的情境,使他們對於原來的恐懼變的不那麼敏感(去敏感)。

美國國家精神衛生研究院支持針對以目前的治療方式仍無法改善的強迫症患者所進行的新研究取向,這些取向包括了結合和增強(附加)治療,如同深層腦部刺激的現代科技。

摘自:美國國家精神衛生研究院(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中文翻譯:李碧蕙、洪紫瑋

校閱:楊景然醫師

NIMH文章(四):躁鬱症患者能從治療當中獲得什麼?

十月 2nd, 2009 Posted in NIMH, 躁鬱症 Tags: , , ,

躁鬱症目前沒有根治的方法,但可以有效的長期治療,持續的接受治療是最好的控制方法,可以避免重複復發。在躁鬱症支持性系統的研究計畫中,超過一半以上的躁鬱症病患在接受治療之後,康復期可以維持超過一年以上。此項研究所指的康復為患者必須至少維持八週以上的時間,僅出現兩個或更少的躁鬱症症狀。

然而即便在適當治療下,情緒的改變依然會發生。從研究中得知,幾乎有一半的康復者仍會有無法根絕的症狀,這些人經常會在復發後回歸憂鬱的狀態。躁鬱症患者若有其他心理疾病,復發的可能性便會增加。科學家們並不清楚,這些其他疾病或持續性的症狀是如何提高復發的機會。對於部分的人來說,結合藥物治療與心理治療可能有助於預防或延緩復發

如果病患能和醫師緊密配合,開放地討論自己的擔憂與選擇,治療便能夠達到更好的效果。每天定期追蹤情緒與症狀的變化,可以幫助醫生估評病患的治療情況,醫生有時候得改變治療計劃,以確保能最有效的控制病情,精神科醫師必須參考這些改變才能調整藥物的種類或劑量。

摘自:美國國家精神衛生研究院(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中文翻譯:李碧蕙、洪紫瑋

校閱:楊景然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