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德精神科診所 林耿立醫師的心情文章

台北精神科與身心科健保診所 心理諮商
Home » 2015 (網誌分頁 2)

林萃芬心理師~不和諧的感情與婚姻 易引發憂鬱症與乳癌

松德精神科診所/林萃芬心理師

 

 

 

 

 

 

諮商心理師林萃芬表示,長期累積負向情緒而引發憂鬱症,壓力賀爾蒙上升,有些女性還會因此而罹患乳癌。(包克明攝)

【on.cc東網專訊】 乳癌在台灣目前是女性發生率第1位的癌症,根據統計,每10萬女性有66位罹患乳癌,台北市是所有縣市中最高者,每10萬女性高達77位,堪稱全亞洲城市第1名。諮商心理師林萃芬指出,不和諧、高壓力的感情與婚姻,不僅很容易因為長期累積負向情緒而引發憂鬱症,壓力賀爾蒙上升,有些女性還會因此而罹患乳癌。

婦女健康倡議(Women’s Health Initiative)臨床試驗追蹤分析指出,相較於體重正常的女性,停經後過重或肥胖的婦女,罹患侵入性乳癌的風險較高。執業多年的林萃芬表示,一般來說,女性的情緒來源多半是另一半忽略自己、暴躁易怒、不夠體貼的行為,會讓女性感到沮喪失落,缺乏被愛的感受;而男性的情緒來源則是另一半太過自我中心、頤指氣使,或讓男性覺得動輒得咎的感覺。

林萃芬說,另一個會導致婦女症狀的是另一半外遇劈腿,當事人會變得很警戒,一有風吹草動,就神經緊張,甚至開始出現偵查監視的強迫行為。常常會忍不住舊事重提,不斷詢問情人:為什麼當初會劈腿外遇。或是有深深的無力感,有些人的情緒會轉移到身體上,伴隨一些身體症狀,如失眠、頭痛等等。

林萃芬強調,失落絕望的情緒,不僅會讓壓力賀爾蒙上升,更會降低免疫力。從諮商經驗中發現,大部分當事人在確定診斷出乳癌前,都曾經遭遇過重大的人際關係破壞或面臨嚴重的感情困擾,同時在人格特質上也比較傾向委屈求全、妥協壓抑。

林萃芬說,建議遇到感情議題時,第一步,可以先找出情緒來源,像是透過HRV(Heart Rate Variability)情緒儀進行簡單的檢測,不僅可以清楚看到自己的情緒狀態,同時在心理師的引領下,更能學習如何掌握情緒脈動,有效放鬆壓力狀態。

第二步,可以嘗試去解決婚姻中的難題,譬如,練習聆聽並且表達自己的感受、儘量以回饋取代批判,與對方一起討論解決的方法,針對現在對方說的話做回應、避免翻舊帳,接受另一半與自己不同的想法和做法。透過壓力的釋放,可以降低壓力賀爾蒙,同時也有機會降低罹患乳癌的發生。
本文引自:
東網電視
http://tw.on.cc/tw/bkn/cnt/news/20150614/bkntw-20150614173211089-0614_04011_001.html

緊急通告:催眠治療(伍心理師)

五月 26th, 2015 Posted in Blogs, News, 其他資訊

緊急通告:催眠治療(伍心理師)

緊急通告:催眠治療(伍心理師) 

最近因伍心理師催眠效果很好病人不斷延長治療課程(1次10小時療程)
病人求診來客問診常常一位難求
所以伍心理師除了在兩天在新竹幫忙之外.. 

另外再增加兩天自費看診療程預約
來電請打02-87894477或是來信hwclinic.tw@gmail.com
因為催眠治療過程專業我們要求穩定(非緊急非急性期病人)
經過林醫師或是黃醫師以及他院醫師轉介方可預約

可以參考

http://www.hwc.com.tw/news/index.php?mode=data&id=398

http://blog.xuite.net/lania/blog

http://www.hwc.com.tw/adult/index.php?parent_id=136

林醫師自費診請事先預約,以免向隅

五月 24th, 2015 Posted in Blogs, 活動消息

自從林醫師開放非診時段自費門診後常常有病人從其他縣市跑來
但是因為有病人事先預約常常不是因為看不到診.就是要等很久
建議自費門診病人務必預約
詳情參考http://www.hwc.com.tw/adult/index.php?parent_id=136以及http://www.hwc.com.tw/outpatient_services/

自律神經失調大哉問

五月 19th, 2015 Posted in 自律神經失調

醫師,我老是失眠!」「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

「我經常莫名地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應該是自律神經失調。」

「我也沒做什麼事,整天就全身無力沒有元氣。」「可能是自律神經出問題。」

似乎愈來愈常從醫師口裡說出,自律神經失調這個診斷名詞,罹患自律神經失調的人真的愈來愈多了嗎?

嚴格說來,自律神經失調並非單一疾病,所以沒有自律神經失調的流行病學調查報告,但是臨床上,有自律神經失調的患者的確增加了,因為現代人的生活步調太快,人和人的關係複雜,家人、親密關係複雜,工作及同儕環境也變複雜,金融海嘯、找不到工作的流浪博士……,這些都是壓力來源,而自律神經失調是壓力下引起的症狀,所以有自律神經失調的人愈來愈常見。

神經衰弱到自律神經失調

過去因為腦科學不發達,不了解精神功能,所有不知原因引起的症狀,包括沒事就覺得累、疲倦、突然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盜汗等等,被誤認為是誤犯鬼神,或用精神分析做理性解析,認為可能是童年遇到的衝突,例如和父母的惡劣關係無法化解造成精神困擾,或交了壞朋友引起精神障礙。

對腦科學初步了解後,醫師明白這些症狀可能因為腦本身面對複雜的社會關係而產生的障礙,只是找不出真正病因,「神經衰弱」這個名詞又比起過去的心理學理論還好用,只表示患者的體質比較弱,大眾接受度高,所以這些找不出原因的症狀,都統稱神經衰弱。

但隨著時代進步,神經科學發達了,知道不同的腦神經負責不同功能,腦神經衰弱的解釋太籠統,無法滿足病患想要了解的病因,因此會影響呼吸、心跳、肌肉緊繃等的「自律神經」就被提出來。

當現實生活的壓力很大,造成腦力不足以面對複雜的變動,自律神經會發生警覺度過高的現象。為避開一般人較難接受的「適應困難、焦慮症、憂鬱症」或更嚴重的「精神分裂」等診斷名稱,而自律神經失調也不失於引發種種症狀的真理,所以現在就用這個大家都可以接受的自律神經失調,來取代過於籠統的神經衰弱。

腦力不夠 自律神經失調

自律神經失調並非單獨「一種疾病」,而是眾多疾病引起腦反應的疾病症狀,各種壓力包括疼痛症、各種精神疾病如焦慮症、憂鬱症等都會加深壓力反應。由於自律神經影響的部位非常多,它的症狀像千面女郎般,讓患者都以為自己真的生了很嚴重又奇怪的病。

很多人會疑惑,為什麼會引發自律神經失調?前文解釋過,壓力會致使自律神經受影響,每個人幾乎都曾有過因為擔心某件事而睡不著,或拉肚子、頻尿,不停上廁所,但是煩惱過了,這些症狀很快就恢復過來,這些現象都是透過一個共同的神經機轉,也就是自律神經在作用,如果一個人自律神經系統平衡力很高,這些現象很快就好轉,如果平衡力不夠,這些症狀和神經功能的變化就可能長時間存在,形成自律神經失調。

為什麼有些人面對壓力,很快就恢復,有些人卻長時間自律神經失調?原因有二:一是壓力實在太多、太大;二是應對變動的腦力不夠。所謂腦力不夠,並不是說人的智慧不足,智慧只是腦力的一種,腦力還要讓人可以耐得住外界造成的衝突的壓力,以及能耐受面對不可知的明天,這種迷惑感的腦力。

誰是高危險群?

和自律神經有關的耐壓腦力,大略分三種:一是面對物理環境壓力的耐壓腦力,例如應對天氣變化壓力的耐受力;二是面對生理環境壓力的腦力,例如應對月經來潮的荷爾蒙變化,或是疾病、服用藥物等引起的生理壓力的耐受力;三是應對人生中酸、甜、苦、辣、澀、鹹等情緒壓力的腦力。一旦出現自律神經失調,就表示當事人某方面的耐壓腦力不足。

容易發生自律神經失調的人,第一種就是有精神困擾的人,這類患者本來抗壓性就低;第二種是休息不足者,包括工作太忙及沈迷上網;第三種是眾多壓力齊來,例如工作、家庭及情感等,都出問題,負擔太重;第四種高危險群是疾病纏身的人,因為疼痛也是很大的壓力。

其實可以說,到處都是高危險群,因為現代社會傾向於過著瀕臨自律神經失調的生活。

自律神經失調症狀百百種

幾乎所有症狀都可能和自律神經失調有關。「老是覺得心慌慌,快要心臟病發」、「呼吸急促氧氣不足,像是氣喘發作」、「肚子老是痛,一下便秘一下拉肚子」、「每天起床就覺得沒元氣」,生氣緊張時可以「怒髮衝冠」,害怕時腳底發寒、冷汗直流,可以說從頭皮到腳底,血管及皮膚等等,幾乎所有症狀都和自律神經有關。

自律神經的變化常會連帶發生肌肉張力增加。因為當面對危險或是不好的情況,腦的警覺度提高,自律神經的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兩大系統,會一起動員,讓全身所有的器官及組織來配合,最主要地,肌肉要隨時用力,準備迎接挑戰或躲避逃跑。所以,絕大多數自律神經失調的病人都有頭痛症狀,因為警覺性會讓人肌肉繃緊,頸部及肩膀僵硬痠痛。緊張時,肌肉的收縮肌和舒張肌同時用力,全身肌肉張度過高,身體過度消耗氧氣及葡萄糖等能量,人也容易全身無力、易累疲倦、沒有元氣。

除了這些共通症狀外,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很千變萬化,有些人會以氣喘等心肺功能症狀為主,有些人則是容易手腳冰冷,讓人奇怪:同樣都是自律神經失調,症狀表現為什麼不一樣?

實際情形是,自律神經雖然不受意志控制,卻很容易被暗示,而且還有學習效果。有些人可能看過親人罹患心臟病,甚至因而過世,就特別擔心心臟,自律神經失調時就會以心跳過速為主。

明明不舒服 為什麼查不出來

由於自律神經失調影響的,只是器官及組織表面上的神經功能,但患者本身器官及組織結構完好,所以檢查儀器往往查不出問題。一般人得知檢查一切正常,可能會很高興,但老覺得不舒服的自律神經失調患者聽到檢查不出問題,反而會更焦慮,以為:「我病情這麼嚴重,醫師卻檢查不出來,表示我的病一定很嚴重!」自己嚇自己,症狀愈來愈加重。

如果就醫時選對了專業的精神科醫師,或遇到警覺性高的醫師,告訴患者「檢查雖然顯示沒有器質上的問題,但並不表示真的沒問題,而是功能上失去平衡」,讓患者知道有人了解他的病痛,他反而會如釋重擔,覺得自己終於有救了。

自律神經是很奇妙的系統,很容易受暗示,所以可能只要醫師給點安慰、或吞顆維他命,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很快就穩定下來。

操練腦力才能治病

自律神經失調要獲得好的治療效果,必須從根本問題解決,學習因應壓力。不過,還是必須以藥物來緩解症狀,例如,有心跳過速或換氣過度等急性不適症狀時,主要是交感神經過度亢奮,可以給病人穩定交感神經的藥物;如果是腦神經觸發點部位引起的問題,可能開抗焦慮藥物,先使患者腦部穩定下來,或依病情的嚴重度,也可能上述兩種藥物都用。

緊急時給藥很重要,因為壓力除干擾腦細胞功能外,還可能造成結構永久傷害,藥物能讓腦細胞受傷的功能部份回復,不讓傷害變永久,也能避免患者對自己健康信心不足,否則治療效果一直不好,病人很容易對醫生、對自己的健康沒信心,以致於到處逛醫院,拿藥吃了沒效,丟著,造成醫療損失,慮病症也讓患者身心都受煎熬。

但很重要的一點是,藥物雖然在短期解除症狀,但不能只靠藥物,因為藥物的作用只有短暫,而且藥量太大也會造成反應變慢,影響思考及行動,所以更重要的治療,是要學習如何加強自我對腦的操練,增加面對現實種種困擾的腦力,也就是「足定氣靜法」的心腦操練。

慢活更「快活」

要讓自己的腦力足以負擔壓力,迎接各種變化,首先要有充足的休息,休息夠了還要有適當休閒,最重要的是生活優閒一些,不要太急,當壓力問題只在初期,只要透過生活型態改變,就可以改善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

因為生命和心跳一樣,都依著一個節奏運行,如果從早到晚都在想著工作的事,晚上還要看電視或上網辦公,連閉著眼都在思考,變得沒有夜晚,生活沒節奏感,腦神經也會失去健康。

人生的價值觀也要跟著改變,要問自己的生活「充不充實」,不要盲目追求「忙碌才像大人物」的生活,放鬆泡茶、喝咖啡,檢查自己的生活,調配時間、安排順序。學習「慢活」的人生哲學,會讓人更「快活」。

不過,生活型態的改變,只針對自律神經失調的情況還沒有「習慣化」;一旦自律神經失調已經成為習慣,就要從心腦操練做起,練習足定氣靜法,每小時3分鐘讓腦休息,恢復節奏感,預防自律神經失調。

自律神經兩大系統: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

自律神經指的是無法靠人的意志,而是大腦自主管理的神經,主要控制人的呼吸、心跳、體溫及血壓,分為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

交感神經像車子的油門,而副交感神經像剎車。當交感神經亢奮時,人的心跳會加快、呼吸急促、血壓上升、腸胃蠕動變慢。傳遞的激素為正腎上腺素,它會讓人肌肉緊繃,隨時保持警覺、提高注意力。

副交感神經的作用則是抑制,當副交感神經在人體踩剎車時,心跳就會減緩、血壓降低、呼吸變慢、腸蠕動增快,讓人鬆弛休息,得以增進消化並保存體力。

一天當中,白天是交感神經較旺盛的時間,讓人體機能可以面對白天忙碌的生活;夜間則是副交感神經活動的時間,減緩心跳、血壓、體溫等節律,為睡眠做準備。因此若自律神經失調,在白天該有體力工作時卻全身無力、疲倦,到了晚上卻神經亢奮,失眠無法入睡,就會引起各種症狀。


足定氣靜法,給神經系統做SPA

足定氣靜法可以說是對神經系統的按摩。足定氣靜,意思是站得穩,氣要定,就不容易緊張。

總共有四個步驟,可坐在舒服的椅子上,或躺在床上操練。

步驟1:放鬆肩膀。擴胸,把肩頸肌肉往下拉,感覺到肩頸肌肉放鬆。因為肌肉一緊張,肩頸肌肉會很明顯拉上來。

步驟2:做5次腹式深呼吸。先吸飽氣,憋氣2、3秒,然後吐氣。重點是感受深呼吸時,橫膈膜向下壓,腹部肌肉整個放開的感覺,一定要體會這種感覺,才會真的傳達到大腦,讓大腦感覺肌肉放鬆。

步驟3:再做5次腹式深呼吸,同時加上腳趾的動作。吸氣時用力收緊腳趾,像要抓住地板般,憋住2、3秒後,吐氣、鬆開腳趾,頭腦想著腳趾放開的感覺。因為腳趾肌肉很小,用力抓緊再鬆開的動作,會有用力後的疲倦感,微血管的血液會再補充,而有熱熱脹脹的感覺。

步驟4:恢復正常呼吸,但同時做收緊、放開腳趾的動作。改採一般的呼吸方式,以免過度換氣,但此時心緒不要想腳趾,轉而想整個腳底的感覺,讓微血管擴充瀰漫整個腳底。

這四個步驟的特點,是能讓大腦從頂放鬆到底,因為掌控腳底的位置,是在大腦頂部,而掌控呼吸是在大腦底部的腦幹,掌控腹部則在腦中間部位,所以等於整個腦神經都按摩到了。

這套足定氣靜法可連做15分鐘,在頭兩輪深呼吸後,不要再深呼吸,只需輕鬆平穩地呼吸,並輪流把意識放在肩膀、腹部再想到腳底,深深地感受肌肉放鬆的感覺。建議日常生活中,不論何時,即使是開會中,每小時都可做一次,甚至只要3分鐘,讓你的腦隨時可以「放下」。

Q:自律神經失調可以檢查嗎?

A:目前的醫療檢查工具很難偵測到自律神經的功能強弱,因此主要是用排除法,去除器官病變的可能,來了解是否只有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

當患者抱怨某些主要症狀,如腹瀉或便秘,或心跳問題、呼吸心肺功能的問題,首先可以從患者抱怨的症狀先行檢查,確認沒有器質上的問題,也可同時檢驗血液,確認沒有甲狀腺機能障礙等內分泌問題,並且要詳細問診,釐清是否因服用藥物引發的副作用。若都已經排除器官病變這些情形,而且症狀隨著壓力大小而起伏不定,應該就是自律神經失調了。

另外,也可以從肌電圖檢查發現。當肌電圖檢查顯示患者肌電的聲音頻率太快,也表示患者肌張力太高,可能有自律神經失調的情況。

Q:自律神經失調該看哪一科?

A:最好趕快就診精神科醫師。然而好的家醫科或神經科醫師或許能提供初期患者不錯的建議,但若是自律神經失調已經成為慣性,或這些醫師開的藥及建議改變的生活型態等,都無法有效治療時,那就非得找精神專科醫師診斷及治療不可。

很多人怕看了精神科就被定位為「精神不正常」,也有人以為「自律神經失調」要找神經科。其實精神科主治的是腦功能,包括情緒的功能、行為的功能、認知的功能及生理趨力,而神經科主要治療腦結構的問題,患者不要自限於社會對精神科的污名,耽誤治療。

Q:自律神經失調是憂鬱症嗎?

A:憂鬱症和自律神經失調有很大的關聯,但並不一定劃上等號,只有連帶合併焦慮症狀的憂鬱症才會有自律神經失調。不過大多數的憂鬱症患者,處理事物沒有效率時,常會合併焦慮症狀。

Q:自律神經失調能根治嗎?

A:只要能及早面對並接受自己的問題,自律神經失調是可以根治的。自律神經失調是一個訊號,而非終結結果,就像人發燒時,顯示可能有感染一樣,自律神經失調也是自我提醒腦力無法負荷壓力的警告訊號。

研究已經發現,太大的壓力會造成腦海馬迴萎縮,長期將影響情緒及記憶,為避免壓力形成大腦結構性病變,及早用藥消除壓力對腦的傷害並恢復腦功能,並且充分了解自己腦力的缺點,進行心腦操練,根治自律神經失調非夢事。

Q:失眠與自律神經失調有關嗎?

A:大部份自律神經失調的患者都會有失眠的現象,一來因為壓力大,人的肌肉張度很高,很難放鬆下來休息;二來因為腦功能中,睡眠中樞的機轉非常敏感,不管是環境的壓力、生理的壓力及情緒的壓力,都可能引起失眠

松德精神科診所/黃惠琪醫師

五月 12th, 2015 Posted in Blogs

[商業周刊 精神科醫師的看診室專欄 黃惠琪醫師]
前一陣子,霸凌的新聞延燒,事實上,生活中、校園裡的霸凌現象也很常見。
家長、老師們要如何察覺可能有霸凌事件呢?若孩子出現以下幾項跡象,請大人們多多留意:
1. 孩子不明原因地害怕或拒絕上學
2. 避開談論學校的點點滴滴
3. 成績忽然一落千丈
4. 時常流露出不安慌張、難過煩躁等神情
5. 睡不好吃不下
6. 身體出現許多不舒服或疼痛的症狀、甚至有些交代不清的傷痕
7. 行為舉止和平常很不一樣(例如常常跟爸媽預支零用錢、抱怨在校吃不飽、東西常常不翼而飛或是突然說送給同學了)

全台國高中陷入毒品風暴中

五月 12th, 2015 Posted in 藥物戒治

世界各國搜尋的關鍵字非常有意思,有些你想都想不到,其中最奇怪可能是台灣吧,最常被搜的竟然是~可樂~???
但,如果你以為是平常喝的可樂?那你就錯了,台灣青少年正陷入核彈毀滅般的風暴中。非常可怕。

http://www.teepr.com/…/google%E7%B5%B1%E8%A8%88%E4%BA%86%E…/

 

診所特別推出毒品快篩

多一分關心

少一份遺憾

黃惠琪醫師「我的孩子被霸凌了嗎?」精神科醫師教父母7點觀察

上個月,令大家錯愕又難過的消息傳出後,霸凌/網路霸凌的議題引起一番討論。
生活中,其實霸凌現象隨處可見。校園裡的霸凌現象更是影響深遠,孩子們會長大,將來會變成整個社會的中堅份子,因此在家庭、校園中,我們更要隨時多注意是否有霸凌現象。然而什麼是霸凌?霸凌會衍生出什麼後果?我們該如何教導孩子不被霸凌事件傷害(身體與心理層面)?

我們可以試著用戲劇角色的方式來瞭解霸凌事件。每一件霸凌事件的發生,都有三種角色:
1.
霸凌者
2. 被霸凌者
3. 旁觀者
用這種方式討論有助於就事論事,而不是針對某些特定人士變成人身攻擊,流於人身攻擊並不能杜絕霸凌問題。而且非常重要的是:每個人在不同次的事件當中,角色可能是會變來變去的。意思是說,霸凌者不見得永遠都是霸凌者(加害人),受過傷的被霸凌者,也有可能在往後的事件中變成傷害別人的霸凌者!還有,旁觀者看似對霸凌事件的發生沒有影響力,但事實上是旁觀者如果善用力量,是能夠改變、阻止、甚至預防霸凌事件的發生。

因此我們平時要多覺察,在自己的生活中、孩子所處的家庭與校園環境裡,有哪些事件或現象可能有跡象會演變成霸凌。常常陪伴孩子讓他有安全感與信任感、聽他分享生活大小事,陪他一起討論,教他分辨哪樣的言詞或行為可能會傷害到他人(或許會不知不覺變成霸凌者);什麼時候要懂得保護自己以及尋求他人支援(拒絕被霸凌);當他的同學朋友出現困難的時候,該如何聰明伸出援手,而不是冷漠以待、甚至火上加油,以啟動旁觀者的正向改變力量。

很多人會納悶,孩子被欺負了,怎麼爸媽或老師常常是最後一個才知道的人?那時候往往霸凌事件已經演變到不易收拾的地步了。

被霸凌者選擇隱忍、不說出來可能有以下各種原因:
1. 他覺得難堪羞愧,誤以為是自己哪裡做錯了或是活該。
2. 他充滿恐懼,害怕講出來會再度被霸凌。
3. 他無助無望,認為不會有人替他發聲或站出來幫他。
4. 誤以為成長就是要經歷這些磨練;誤以為說出來事件就是告密,是懦弱、不成熟的行為。
5. 甚至他曾試過要求助,但別人默許或容忍霸凌事件繼續發生。(旁觀者的冷漠不作為)

因此,當被霸凌者揭露事件時,成年人有責任保護他的安全,陪伴在他身邊,讓他相信被霸凌不是他的錯,協助他恢復自我認同感,幫助他融入良善有合作關係的同儕團體。

而家長、老師們要如何察覺可能有霸凌事件呢?若孩子出現以下幾項跡象,請大人們多多留意:
1. 孩子不明原因地害怕或拒絕上學
2. 避開談論學校的點點滴滴
3. 成績忽然一落千丈
4. 時常流露出不安慌張、難過煩躁等神情
5. 睡不好吃不下
6. 身體出現許多不舒服或疼痛的症狀、甚至有些交代不清的傷痕
7. 行為舉止和平常很不一樣(例如常常跟爸媽預支零用錢、抱怨在校吃不飽、東西常常不翼而飛或是突然說送給同學了)

身為成年人的我們,如果平時就很尊重每位孩子的個體差異性,引導孩子們了解自我並且包容其他人和自己不一樣的特質,支持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與培養負責任的態度,並保持對每位孩子的欣賞與信任,強調公平性,以身示範,霸凌現象才有機會不越演越烈。

最後,再更進一步思考,以上霸凌現象的各種特質也一樣會出現在我們的伴侶關係、婚姻、職場、網路世界。面對霸凌,我們還能置身事外嗎?
參考書籍:陪孩子面對霸凌 芭芭拉.科婁羅索著 心靈工坊出版社

作者簡介_黃惠琪 醫師
台北市松德身心科診所
部落格:https://kramoi.wordpress.com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kramoi

本文引自:商業周刊http://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AArticle.aspx?ID=ARTL000023475&p=1

林萃芬心理師~貼心情話

四月 22nd, 2015 Posted in Blogs, News

★跟曖昧不明的情人交往,那種感覺,彷彿開車在濃霧瀰漫的高速公路上,既緊張又茫然。這個時候,與其被動等待對方表白,不如主動打開愛情的車燈,照亮對方的心思。

★個性被動退縮的人,也很容易「負面解讀」別人的反應,當別人不贊同自己的意見時,就會覺得被對方拒絕。若想親近别人,多多採取愛的行動,當自己好不容易鼓起勇氣自我表現時﹐請多給一點掌聲﹐少一些苛責﹐讓自己更有信心地建立親密關係。

★想要換個更好的情人,是很多人深藏心底的秘密。這個秘密特別的不安分,就像一股想要往上冒的溫泉般,不停翻滾各種想法與慾望,讓人時常處於內外交戰的矛盾狀態。

★倘若一個人在「私密之窗」中隱藏太多秘密,生活自然會變得很沉重,隨時隨地都小心翼翼的提防別人,深怕秘密被人探知;久而久之,心窗便會被恐懼、焦慮、罪惡、懊悔與不安的情緒佔滿,再也看不到外面美麗的景緻。

★對很多人來說,「秘密」的同意詞就是「把柄」,說出心中的秘密,就像留下致命的把柄一樣可怕,難保對方將來不會拿此來傷害自己。

在心理學家的眼中,秘密就像未爆彈,假如沒有經過適當的處理,那不管距離多麼遙遠,時間相隔多久,都仍然具有潛在的殺傷力量。

★通常沉迷算命的人,遇到事情習慣採取「外控態度」。也就是說,把原因歸究於外在的環境,或前世的姻緣糾葛。

人生若想趨吉避凶,與其藉助算命先生為自己做決定,不如面對現實找出問題所在。否則,怎麼算都改變不了命運;因為同樣的過程,永遠會產生同樣的結果。

★誤會,就像威力強大的病毒,無論情侶間擁有再好的默契、再久的交情,都抵不住它的一再破壞!

「誤會」之所以有機可趁,多半是因為熱戀中的情侶「自以為很了解對方」,能夠解讀對方的心意,沒想到結果「正好相反」,才會造成誤會!

化解「誤會」第一步,就是承認自己「沒有超能力」,無法正確讀出對方的心意和想法。當你聽不懂對方說的話時,不妨多問一句,「你的意思是……」,即可避免「不必要的誤會」!

化解誤會最麻煩的情況是,很多人不會直接說出來,而是用一些「間接行為」來表達不愉快的情緒,或是對你愛理不理的,或是把門關的乒乓響;讓對方的精神備受威脅。

★被寵壞的情人,真的很像一個行為自私自利的小孩,凡事只想到自己的需要,自己的感受,從來不會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

驕縱任性的情人完全分不清楚什麼行為是「合理的」?什麼行為是「過份的」?所以,當你發覺雙方的關係「越來越」不平衡,對方的要求「越來越」無理取鬧,對方的行為「越來越」驕縱任性時,就要趕緊煞車,鄭重地告訴對方你的容忍底線在那裡?

★愛情要穩定發展,必須同時兼顧「親密」、「激情」與「承諾」這三個不同的向度。若一味沉溺於激情中,而忽略了心靈的交流,與彼此的承諾,愛情就很容易因為激情降溫而變質喔。

★愛他就要信他,只有「互相信賴」的愛情,才能談得輕鬆愉快;只有「彼此配合」的關係,才能通過各種考驗。

★假如你的情人「剛好」是屬於逃避型的人,那你越想拯救對方脫離苦海,對方身陷苦海的時間就會越長。久而久之,你也會被拖下苦海。

★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成長負責,就像玩「過關」遊戲一樣,一旦掌握到了訣竅,完成了階段性任務,自然會過關。

★習慣言語挑釁的人,是想利用言語來「支配」或「控制」情人,因此情人必須對他所說的話百分之百「言聽計從」,不能打任何一點折扣。

想要感化態度挑釁的情人,還真要抱著「慈悲精神」,不然的話,心靈很容易陷於水深火熱的煎熬中。

★雖然言語攻擊不會留下淤青傷痕,但它帶來的痛苦卻遠大於肉體傷害,需要更長的療傷時間,才能讓心靈恢復元氣。

★報復的基本心態,就是要讓對方嚐嚐「我所受過的苦」,是以當你發覺情人開始關閉溝通的大門,或出現攻擊行為時,務必要提高警覺,千萬不能輕忽對方發出的「不友善」訊息。

報復心強的情人,就像是愛情的恐怖份子,他們不會事前警告你,「我要報復了!」而會趁你不注意時,給你致命的一擊!

★對戀愛中的情侶而言,互相分享生活點滴,原本是最甜蜜的感覺。可是﹐碰到支配慾強的情人,「甜蜜感」往往在不知不覺中就變成了「沉重感」。

如果不想因為愛情而失去行動自主權﹐當對方老是把你的時間當成自己的時間,主動幫你排滿各種活動時,請立即提出。否則,對方便會習慣性的越位,代替你成為你時間的主人。

★不管基於何種原因,過度頻繁地更換親密對象,或多或少都會產生一些失落感。當對方一走了之後,多少會從你身上帶走一些東西,譬如信心、自尊、情緒、安全或回憶,結果反而讓心靈更加空虛。

★通常自戀的男人會以為全世界的女人都會情不自禁地愛上他,為了吸引異性的目光,他會花很多精神修飾門面,花很多時間裝扮外表。由於他們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自我表現」和「受人愛慕」上面,導致他們很少關心別人的感受,更不會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

愛上征服感的男人,就像好大喜功的國王,不只喜歡擁有很多臣服者,更喜歡炫耀自己的戰利品。他們最愛看到別人羨慕的眼神,最愛聽到別人忌妒的言語,即使是背後議論,他們仍然覺得「很光榮」、「很有面子」。

★若不小心碰到花心的情人,就當作增廣人生閱歷,多見識一種人性吧!而不要陷入對方設下的感情魔障中,把自己的身心折磨得疲累不堪。

 

林萃芬~感情諮商的陪伴歷程

四月 19th, 2015 Posted in Blogs, News

松德精神科診所/林萃芬心理師

第一次諮商,小咪(化名)的行為舉止幾乎符合憂鬱症的身心反應,一提到分手的情人馬上就紅了眼眶,淚水彷彿故障的水龍頭般怎麼控制也停不下來。

回顧失戀這段期間,小咪夜夜輾轉難眠,忍不住上網追蹤對方的近況,渴望看到自己在對方心裡仍有一個位子,非常在意對方重不重視自己的感受,情緒隨之高低起伏,心靈也擺盪於期望與失望之間。

剛失戀時,很多人都跟小咪一樣無法面對感情結束的事實與痛苦,尤其是被拋棄的一方,更會湧現大量悲傷與憤怒的情緒,有時連自己都被嚇到,不知道失戀居然會如此難過。

過了一個星期,小咪試圖藉著工作逃離悲傷的情緒,但是效果並不好,只要一空下來,小咪就會不斷思索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甚至會強迫性回顧交往過程中發生的大小事件,想要找出造成分手的原因。

透過諮商的引導,小咪才明白原來被迫分手的一方常會陷入自責的情緒中,總認為「一定是自己做了什麼讓對方討厭的事情,對方才會選擇離開。」這個想法使小咪產生大量的無力感,並且轉移到身體上,開始出現一些身體症狀,譬如失眠、頭痛等,常常覺得不舒服。

為了協助小咪轉換情緒,諮商時帶著小咪做呼吸練習,讓小咪隨時隨地都可以藉著吸氣與吐氣的過程,調節不舒服的感受。同時引領小咪探索親密互動的模式,雖然小咪理智上清楚要活出自己,偏偏無法控制自己的思緒,好像著魔般會不斷想要挽回這段感情,反覆詢問諮商師:怎麼表現情人才會知道自己跟以前不一樣?要怎麼做才能讓情人回心轉意?怎麼樣才能跟情人重修舊好?

這個階段,諮商師的聆聽很重要,讓小咪從訴說的過程中重新整理自己的感受,並且深入了解自己的內在的脆弱與渴望。

林萃芬~感情生變的警訊

四月 16th, 2015 Posted in Blogs, News

松德精神科診所/林萃芬心理師

每當週遭有人感情生變,就會聽到困惑的吶喊:「明明相處得好好的,為什麼會突然不適合?」或是堅定的認為:「她說的分手理由全部都是藉口,根本就是劈腿背叛!」

其實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感情生變多少有跡可循,很少是完全沒有預警的,關鍵是雙方能不能夠及早發現訊號,然後及時溝通克服問題,讓感情得以繼續發展。

通常當我們對關係感到不滿的時候,會有四種不同的反應,有的人會想辦法主動改善,有些人會被動等待關係逐漸變好,有的人會採取建設性的積極做法,有的人會尋求破壞性的激烈手段,來處理不滿意的情緒和感受。

*聲音轉變表示對方採取「主動有建設性」的反應

而這四種反應往往會具體表現在行為上,其中最明顯的就是聲音轉變,為了改善雙方的關係,有些戀人會大聲表達心中的不滿,希望能夠扭轉對方的言行舉止,以符合自己的期待。或是藉著大聲抱怨不滿的事情,讓對方重視自己的需要。所以,如果最近另一伴常常大聲發飆,就要特別關心對方是否有不滿的地方。

有些人很討厭情人大聲發飆,事實上,這表示對方採取「主動有建設性」的反應來表達不滿,有心改善彼此關係,不妨開心以對,因為習慣大聲的情人,多半不會莫名其妙的從人間蒸發,分手前會提出各種警告,直到最後實在受不了,才會狠下心來切斷感情。

給對方一些暗示的人,習慣採取「被動有建設性」的反應

還有的情人對關係不滿時,會先給對方一些暗示,譬如說會不斷強調:「我再給你一次機會,你要好好表現喔」,或是用教官的口吻說:「再觀察你一段時間,你要盡快改變」,或是像父母一樣教訓另一伴:「這次就原諒你,下次就沒那麼好說話了!」這類型的情人習慣採取「被動有建設性」的反應來面對不滿的情緒,他們大都不會主動改善關係,而是被動期待情人有所改進,所以,若想繼續經營這段感情,最好不要把他們的循循善誘當成耳邊風。

假裝沒事發生的人,常會採取「被動破壞性」的反應

另一種情人的反應是拒絕處理問題,當心中滋生不滿的情緒時,他們表面上假裝沒事發生,實際上卻任由問題惡化,常會採取「被動破壞性」的反應,例如,減少跟情人相處的時間,或是背後批評情人,到處跟親朋好友訴說情人的惡劣行徑,卻不會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和感受。

心生不滿便立刻想要退出的人,採取「主動破壞性」的反應

而最讓人無法接受的情人,則是採取「主動破壞性」的反應,一旦心生不滿便立刻想要退出,完全不給雙方改善關係的機會,常會一句話都沒有解釋就退出愛情。很多人對關係不滿時,都選擇「不說明」、「不解釋」的態度,總覺得「越說越麻煩」,或是認為「說了也沒用」,乾脆放棄算了,讓另一伴留下無限的遺憾與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