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德精神科診所 林耿立醫師的心情文章

台北精神科與身心科健保診所 心理諮商
Home » Articles posted by 林 耿立 (網誌分頁 14)

心碎症候群:太過傷心或激動真得會讓心臟出問題!

八月 7th, 2012 Posted in Blogs, 其他資訊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2012年8月6日
傷心過度?!心碎症候群不容忽視

傷心過度?!心碎症候群不容忽視

傷心過度真的會心碎嗎?一名65歲喪偶不久的女性日前疑似心肌梗塞被送進臺中光田綜合醫院急診室,但經過該院心臟團隊檢查發現是罹患少見的「章魚壺心肌病變」由於病人中有近六成近期都曾遭逢劇變,其中以喪失至親或愛人者佔多數,因此這項病症又被稱做「心碎症候群」。

光田心臟內科林攀醫師表示,事發當時正逢半夜三點,這位女性患者因有疑似心肌梗塞的症狀而被送到急診室,院方啟動緊急心導管小組,初步透過症狀與心電圖診斷應為急性冠心症,但隨後冠狀動脈攝影的結果竟意外的發現,病人的血管根本沒有冠心症應有的狹窄和血栓堆積。正當大夥百思不解之際,左心室造影的結果出爐,讓醫療團隊為之一振,原來這位女性病人罹患的是少見的「章魚壺心肌病變」。

林攀醫師提醒,心碎症候群的臨床表現、甚至心電圖的變化幾乎和急性心肌梗塞一樣,亦有少數症狀嚴重死亡的案例,因此一定要在心導管診斷確定無冠狀動脈充盈缺損,且心室造影或超音波輔助檢查確立之後,才可以確定病症,給予適切的治療。
——————————————————————————————————————————————————
「心碎症候群」是一種壓力性心肌病變,當患者突然痛失親人、和另一半分手,或遭受暴力,心臟就會突然無力,產生急性心臟衰竭。過去認為多發生在更年期婦女、年長女性,但德國、加拿大研究發現,男人、年輕人也都會出現「心碎症候群」,心臟功能失調患者中有三分之二比率曾遭遇極大壓力。

壓力荷爾蒙與心碎症候群

經過醫師進一步調查發現,病患血液中腎上腺素(adrenalin)和另一種正腎上腺素(noradrenalin)都高於正常值。近年來研究發現,如果處於發怒、緊張和恐懼悲傷狀態時,人體自然會大量分泌正腎上腺素和腎上腺素等荷爾蒙,因此這兩種荷爾蒙也稱為壓力荷爾蒙。

值得注意的是,心碎症候群的病患,體內的壓力荷爾蒙濃度是其他心肌梗塞病患的七到三十四倍,而體內壓力荷爾蒙過高時,對心臟產生毒性,而會造成傷害。進一步檢查也發現,病患體內腦鈉尿(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也含量過高,表示當時心臟工作得非常辛苦,才會出現較高的BNP量。

BNP可以促進排鈉、排尿,具較強的舒張血管作用,可對抗腎上腺素的收縮血管作用,因此病人體內較高的BNP荷爾蒙含量,表示當時心臟的心室努力釋出BNP,以對抗壓力產生的收縮血管的作用。

此外,心臟超音波檢查和心電圖檢查也都顯示,這群心碎症候群的病患心臟活動的模式,與一般心肌梗塞的病患完全不同。

建議高危險群民眾除養成每日測量血壓的習慣,平時盡量保持心情平穩。多數患者在疾病發生時,通常只要等待壓力解除、情緒緩和之後,心臟功能就會慢慢恢復。

林醫師在黑覺醒茶專訪中鼓勵年輕人多方面發展

八月 4th, 2012 Posted in Blogs, News

http://product.sokenbicha.com.tw/kurosae/class2-2.html

(原始網站)

接近自然排解憂慮用閱讀和旅行遨遊世界松德身心精神科診所 林耿立 醫師
對林耿立醫師而言,生活和工作是一體兩面,要從工作中找到快樂,也要維持平衡的健康,平常除了運動外,也必須顧及心理和精神層面,林耿立醫師推薦大家多接近大自然,他說:「大自然是免費的百憂解!接近大自然,可促進大腦內血清素與腦內啡的分泌,幫助紓解壓力、解除憂慮。」
在健康飲食層面,林耿立醫師給予爽健美茶黑覺醒烏龍茶正面肯定:「相當贊成用食物幫助維持健康,尤其現代男性相較於女性較缺乏維持健康的概念,爽健美黑覺醒烏龍複合茶針對男性推出內含天然健康素材的茶飲的概念很好,嘗試過後也覺得茶味清香,適合男性日常飲用。」林耿立醫師特別提醒,在飲食上要注意到各種食物均衡攝取,注意多樣化,用五色食物補充活力。運動方面,林耿立醫師則推薦忙碌的上班族於傍晚走路30~60分鐘,吸收陽光,可提升白天與黑夜褪黑激素的差距,讓晚上比較好入眠,也可幫助褪黑激素於夜間分泌增加,林耿立醫師也提醒晚上不要做太劇烈運動,尤其睡前兩小時更需避免運動,以防失眠。
林耿立醫師個人的「覺醒」則是閱讀和旅行,他說:「人生有很多機會,如果不勇於嘗試,就很難掌握,要拓展自己的視野,也要知道世界正在如何運轉。」平時他熱衷於大量閱讀,他認為書本集結了成功者人生的菁華,從閱讀中就能夠學習並得到啟發,當初他選擇離開醫院和藥廠,自己開診所,也是從閱讀中得到的衝擊和勇氣所造就出的創業精神。林耿立醫師說:「真正的學習是從20歲畢業後才開始,每個世代都有自己的困難,不要人云亦云,肯繼續學習,培養多項專長,懂得彎腰虛心求學,一定會有機會成功」他勉勵年輕上班族,20~30歲是人生相當重要的階段,當公司給機會學習時要珍惜,好好投資自己,把資本存好,就像飛機起飛時已經設定好目的地,年輕人在起飛時就應該要訂定好目標。
林耿立醫師的足跡踏遍世界各地,和太太的蜜月飛到肯亞看動物大遷徙,也曾獨自前往美國旅遊,或到波爾多酒莊體驗生活,他相信人生就和旅行一樣,要規劃但不一定能夠控制,但只要保持正確的心態,盡量放寬視野,就能航向美好的未來。林耿立醫師從不設限自己,立足台灣,持續旅行和閱讀,在廣闊的世界中翱翔。

小心吃多了更焦慮~5種『升壓』的食物少吃為妙!!!!!!

七月 30th, 2012 Posted in Blogs, 焦慮症

別再愈吃愈焦慮了——5種升壓食物

這或許是上班族們最常看到的景象:在好一陣子不見的朋友聚會中,看看對方,又胖了,看看自己,也胖了。因為,大家都把食物當麻藥,靠著吃,來度過焦慮的每一天。

不過,可怕的是,無論是下午被老闆盯得滿頭包後掏出抽屜裡的餅乾猛吃,還是在凌晨為了來不及在明早開會前生出的報告而狂吃泡麵,其實都會讓你更焦慮。

新光醫院營養師吳文瑛強烈提醒,以下5類食物,都屬於吃了更焦慮的「升壓食物」,最好少碰為妙:

1.油膩食物

冰淇淋、炸雞、薯條、披薩、漢堡、起士蛋糕等,會讓人吃了1小時後就昏昏欲睡。若和含咖啡因的可樂、奶茶一起吃,則是2~3個小時後會覺得精疲力盡,也會影響晚上的睡眠品質。

2.高鹽分的調味食品

洋芋片、罐頭食品、速食麵、香腸、火腿、熱狗、滷味、醃製品、番茄醬、醬油等高鹽分食物都容易讓身體的循環變差,造成代謝緩慢,精神疲憊。

3.過於甜膩的食物

加糖果汁、奶酥麵包、精緻蛋糕及含糖飲料等甜呼呼的美食,雖然可以在數分鐘內發揮鎮靜作用,但因為含糖食物會快速被腸胃吸收,造成血糖急劇上升又下降,反而會讓精神更加不濟,也影響情緒的平穩。

4.咖啡因飲料適量即止

適量飲用咖啡、可樂、茶等含咖啡因飲料可使精神變得愉快,也能舒緩緊張感;可是一旦過量,腎上腺素的分泌就會增加,反而會讓人容易煩躁,有壓力更大的感覺,同時也干擾睡眠。

最好以具有鎮靜作用的飲料,如薰衣草茶或是茉莉花茶來替代,會是更有效率更持久的抗壓方式。

5.容易上火的食物

過量攝取油炸食物或一些相當熱性的水果,會讓人覺得渾身不對勁,特別是在炎炎夏季,更容易讓工作壓力被放得更大。

如果一時改不了口,非吃零食不可,台北市立慢性病防治院營養師周秀娟認為,杏仁小魚和果凍是比較好的選擇。

「主要是因為杏仁小魚的鈣質滿高的,又有吃零食的滿足感,」但周秀娟也補充,杏仁的油脂量高,小魚則含有蛋白質,所以吃正餐時,最好不要再多吃油炸、高蛋白質的東西。

而果凍的纖維質含量很高,吃起來也很有飽足感,可在焦慮時適度解嘴饞。但是周秀娟提醒,果凍的糖份也高,最好也不要過量。

(*原文刊載於Cheers雜誌第47期)

青少年易暴衝 可能罹患精神病

七月 17th, 2012 Posted in Blogs, 其他資訊

中國時報【張睿纖╱台北報導】

青少年遇到挫折或達不到要求就不爽、暴怒,小心已罹患被稱作「破壞性情緒失調」的精神疾病。過去這種問題常被誤認成躁鬱症、過動症,因此沒有對症下藥,導致情況惡化,易演變成憂鬱症。精神科醫師指出,國內這種「不爽青少年」盛行率約三%至五%,如能早期診斷、適當治療,或許能減少社會事件發生。

預定明年出版的美國精神醫學學會最新《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已重新認定此種「嚴重情緒失調」或稱「破壞性情緒失調」的精神疾病。

三軍總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葉啟斌表示,「破壞性情緒失調」好發在七至十七歲青少年,他們一旦覺得自己遭受不公平待遇,就易產生言語或行動上的破壞行為。要符合此種疾病,「不爽行為」至少須持續一年以上、一周發生逾三次,且在兩個不同場合。

葉啟斌表示,去年九月抽查台北市七百名高一生,發現其中三%至五%符合「破壞性緒失調」診斷,其中四十五.五%同時有過動症、三十六.四%同時有對立性反叛疾患、卅一.八%合併有嚴重型憂鬱症、十八%有躁鬱症問題。

葉啟斌指出,病患因腦部血流量不夠,大腦接受他人反應及控制自己情緒的迴路出狀況,別人已經生氣了卻不察覺。此外,體質也讓他們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易怒之外,嚴重者甚至會有自殺或暴力行為。

葉啟斌指出,治療「破壞性情緒失調」,應先治療合併疾病,再輔以情緒辨認與控制的相關輔導;這些青少年若沒有及時被診斷與治療,成年易導致重度憂鬱症。

研究:腦中多巴胺影響工作意願

七月 17th, 2012 Posted in Blogs, 其他資訊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在工作上,你是懶鬼還是拼命三郎?一項新的腦成像研究發現,大腦中有3個特定區域的化學物質,會強烈的影響人們想要努力工作賺錢的意願。這項研究,由范德堡科學團隊發表於「神經科學期刊」(Journal of Neuroscience)研究。

此研究針對25位年齡在18至29歲之間健康的受試者(52%是女性)。為了瞭解他們贏得金錢酬賞的工作意願,受試者被要求進行一項按鍵任務。首先,受試者自行選擇任務的難易程度,最簡單的任務酬賞是1美金,最困難的任務報酬是4美金。當他們做了選擇後會被告知獲得酬賞的機率,如高、中或是低。每個任務進行的時間約30秒, 受試者必須重複這些任務約20分鐘。

研究者使用正子斷層掃描發現,有強烈意願工作贏得報酬的「拼命三郎」,其大腦裡掌管酬賞和動機有關的紋狀體和腹內側前額葉區所分泌的多巴胺較多。而較無工作意願的「懶惰蟲」則是在掌管情緒和危機感的前腦島區分泌出較多的多巴胺。

研究者也指出,過去以老鼠進行的實驗發現,多巴胺對酬賞動機有著重要的影響,然而他們的研究則解釋了多巴胺如何決定人類在尋求酬賞行為上的個別差異。研究結果顯示,前腦島分泌出較多的多巴胺與工作意願的減低有關。多巴胺對於不同腦區可能造成完全不同的效果。除了發現大腦如何運作外,該研究未來也可以應用在注意力缺損、憂鬱症、精神分裂症以及其他帶有缺乏動機的精神疾患治療上。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一般精神科專任主治醫師詹佳真表示,目前我們已知大腦中不同的分區掌管著不同功能,且會受其他不同神經傳導物質所影響,但對於如何增進單一區域的多巴胺或是神經傳導物質,仍有待進一步的研究。但如果我們平時感到缺乏工作意願時,適度的停下手邊工作,暫時休息,做些自己喜歡的事進行自我調適,都會是幫助我們恢復工作意願的好方式。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表示,如何令自己降低負面憂鬱情緒,增加愉快感,我們可以透過運動,自體增加多巴胺,無論增加在腦內的哪個區,即便是較無工作意願,而導致減少工作卻增加愉快感又何嘗不是一種紓緩,所以運動紓壓還是可行的。

研究發現ADHD的兒童體內鎂鋅濃度偏低

七月 13th, 2012 Posted in Blogs,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目前越來越多歐美醫生相信,促進腦神經細胞成熟,在ADHD的臨床意義上,是更重要的,醫學研究發現ADHD的兒童多半體內鎂鋅濃度都偏低,而特定高劑量的維生素B群(B6及葉酸)能有意義的促進大腦皮質發育,相關的臨床研究報告不勝枚舉,尤其是在B6的劑量上,與每日營養素建議量有很大的距離,根據Mousain-Bose等人在2006年發表在美國學院營養學雜誌(Journal of American College of Nutrition)針對52名年齡在15歲以下的過動兒童(80%在六歲以下)所做的臨床研究報告顯示,這些兒童體內的鎂濃度比同年齡兒童的平均值少了約23-24%(2.6 v.s. 2.04 mmol/L)參與研究的兒童每天服用100毫克的維生素B6及每公斤6毫克的鎂補充劑,為期3-14週,其鎂的血液濃度可被提升至2.33mmol/L左右,雖然個別症狀差異及治療時間點不同,在接受治療後,其肌肉的強烈收縮頻率、明顯過激行為及發展遲緩等數值都有顯著的改善。

另外還有更多關於合併鎂與B6用於治療ADHD的臨床研究報告,平均使用維生素B6的劑量多半在每公斤30毫克,上限至1000毫克,鎂則為每公斤體重平均10-15毫克,最高劑量不宜超過500毫克,使用鎂劑量超過每天400毫克,可能有大便稀糊的問題,選擇胺基酸螯合形式的鎂,可以降低此副作用發生的機會,由於許多臨床數據顯示ADHD患者體內鎂劑量偏低,因此在開始運用營養治療前後,不妨可以檢測一下鎂的血中濃度,臨床報告顯示,ADHD患者的鎂鎂濃度平均數據大概在1.8-2.1mmol/L之間,在補充鎂後的1-6個月,當鎂濃度提昇至2.3-2.4mmol/L,可以明顯看到患者在行為、學習、睡眠品質等的指數明顯增進,營養治療過程中,沒有任何不是及副作用報告。

另一個與ADHD發生率息息相關的指數就是血液中鋅的濃度,人體有超過100個酵素的活化需要鋅的參與,一份針對43名年齡介於6-16歲的ADHD兒童所做的血液分析報告指出,ADHD兒童血液中的鋅平均濃度只有一般正常兒童65%,另一份發表於2004年以400名ADHD兒童,每天投與含60毫克鋅的營養治療,數據顯示,補充鋅的確讓兒童的學習能力及社會行為有明顯的進步,鋅同時能提高兒童免疫力,減少受感染的機會,不過長期每天補充60毫克的鋅並不被建議,兒童可在初投與的第1-2週使用此劑量,然後隨之以每天15-20毫克為維持劑量。

對於ADHD有幫助的當少不了的就是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尤其存在海中動植物的DHA能直接作用於腦細胞膜的成長,是兒童腦部發育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營養素,無論是過動兒或自閉症兒童,都與腦部細胞成熟度不足有這密切關係,臨床研究顯示,每公斤體重由18-48毫克不等的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EPA或DHA,來自亞麻子的ALA並沒有顯示有所助益),能明顯的促進ADHD兒童的學習及集中力。

改善身體疲勞的飲食

七月 9th, 2012 Posted in Blogs, 自律神經失調

健康的身體.出現不明原因的疲勞,即使經過了休息,仍然會感覺倦怠、疲乏;每天早晨沒體力,疲憊的身子去上班,依賴咖啡或茶提神,讓自己提振精神,覺得力不從心.注意飲食調理,是可以緩和的。

1.飲食中不能缺少鹼性食物,如蔬菜紫甘藍、花椰菜、芹菜、油麥菜、蘿蔔纓、小白菜和水果、奶類等

中和體內的疲勞因子:乳酸,以緩解疲勞。

2.鈣是天然的壓力緩解劑。攝取牛奶和酸奶等富含鈣質食物.同時,千萬不要忘記補充鎂,新鮮小麥胚、蕎麥、核桃、杏仁、紅葡萄酒、香蕉、紫菜、蜂蜜和黃豆等食物中富含鎂元素。鈣鎂可以緩合精神.助眠

3.補充肉類、豆芽、豆類、蘆筍、梨、桃子等富含天門冬氨酸的食物,以促進新陳代謝,消除疲勞,體力恢復。

4.食用富含ω-3脂肪酸的魚類,如鯖魚、鮭魚、銀白魚、青魚和鯡魚.助於腦部思考。可以吃些葵花子、南瓜子和芝麻這些含有必需脂肪酸.植醇和纖維的食物。

5.維生素B1、維生素B6、維生素B12等B族維生素緩解壓力,也是消除疲勞必不可少的營養素,同時也是國人最容易缺乏的維生素,適量補充對有慢性疲勞綜合症的人尤其有益。

6.不要喝碳酸飲料,要多喝水(即使不渴),但也是要視身體狀況調整

毒癮營養失調

七月 5th, 2012 Posted in Blogs, News

正常的腦組織都有腦血管障壁(BBB),此種障壁可以阻止有害的物質經由血流進入腦部,以保護腦部的正常功能。

精神科藥物不通過腦血管障壁,而直接到達中樞神經系統,而造成影響思維、倘若藥量越吃越重時注意力不集中。

引響中樞神經神經有許多不同反應 、如瞳孔緊縮、 情緒低落 、亢奮或哀傷、 進而歇斯底里、 動作遲緩、 步履蹣跚、體內脫水、眼臉下垂、 現象、 頭暈

所以如何緩解以下方式:

1.調整營養、飲食與生活作息:
每日補充均衡的營養,飲食正常,少食用零食、食品加工,防腐劑或色素、食品添加物也會影響情緒。

解決失眠的問題可以幫助患者穩定精神狀態,要養成每天作息正常,避免生理時鐘混亂而造成內分泌失調。

補充:

每天睡前補充鈣鎂,晚上睡得比較好,穩定情緒

每天服用維他命B群,消除疲勞

現代環境下如何教育小孩

六月 22nd, 2012 Posted in Blogs, 兒童心智, 其他資訊

華人社會的父母對子女『完美期待』、在『過度焦慮』的情緒下,變得『過度介入』孩子的成長與發展。這一點在兩岸三地越來越明顯,兩岸三地都出現因為少子化以及父母教育過度保護,而出現小孩或是青少年不知道”生活法則”。

相關的親職文獻與研究指出,過度保護子女會削弱其自尊、獨立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並造成過分依賴、挫折忍受力低、情緒容易焦躁不安的人格特質,使其長大成人後,不懂得負責,更不知如何面對和因應現實社會中的各種挑戰,往往在挫折與壓力的情境下,易產生負向的情緒與退化的行為,長期而言,對子女的自我成長及生涯發展有深遠的負面影響。 Ream more »

全身不舒服 當心自律神經失調

六月 16th, 2012 Posted in Blogs, News, 自律神經失調

全身不舒服 當心自律神經失調

【國內醫藥】2012-06-15  13:16:23健康達人系列報導(24)(中央社記者李雅琳台北15日電)

「我全身不舒服,卻找不出病因,怎麼辦?」如果常覺得頭暈、睡不好、手腳無力,看遍醫院各科,症狀卻沒改善,開業精神科醫師林耿立提醒,這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

「自律神經失調」一詞近來常出現在媒體版面,傳出名嘴馬西屏、藝人楊丞琳都為此所苦;許多人從頭到腳病痛不斷,學業、工作、家庭、人際關係受影響,痛苦難以言喻,最後到精神科求診,才知問題所在。

林耿立說,自律神經分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顧名思義就是「獨立自主而無法以意志控制的神經」,例如心跳頻率、腸胃蠕動等,就是靠自律神經系統控管;正常情況下,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就像油門和煞車,對體內器官進行調控,但當交感神經過度興奮時,兩者就會失去平衡,也就是所謂的自律神經失調。

林耿立說,自律神經失調不是病名,而是症狀的統稱 Ream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