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德精神科診所 林耿立醫師的心情文章

台北精神科與身心科健保診所 心理諮商
Home » Articles posted by 林 耿立 (網誌分頁 5)

Ritalin LA 利他能持續性藥效膠囊

十二月 12th, 2014 Posted in Blogs, 兒童心智,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藥物戒治

松德身心科診所  黃惠琪醫師
治療ADHD有不一樣的選擇囉!

除了我們常聽到的利他能、專思達,現在又多一種新選擇:利他能持續性藥效膠囊(Ritalin LA)。Ritalin LA是一種口服膠囊,若孩子不會吞膠囊,可以撥開膠囊服用,但不能咬碎顆粒。它的好處是只要每天吃一次,通常建議早餐飯後吃,但它的特色是可以在服藥一小時內立即釋放藥效,並且持續釋放藥效6~8小時,這種設計很接近一天服用兩次短效型利他能的效果,並且涵蓋白天學習或工作所需。

注意力不足或是過動的孩子早上在家裡服藥後,到學校時已經開始發揮藥效,臨床上遇到的改善經驗是孩子可以較為安靜、專心地聽課,減少上課愛講話、打岔,比較不會坐不住或在位子上扭來扭去,而且和老師同學間的互動減少紛爭或衝突。治療時間更長,可以看到孩子寫作業的時間縮短,字體工整較不潦草,安親班老師不用每天一對一盯功課,孩子回家後完成洗澡、整理書包等生活項目也比較不需要爸媽三催四請。長期下來,不論在家裡、在學校或是安親班,孩子和大家的關係越發親近,人緣改善,而不是兩三天就要處理一次孩子的聯絡簿又被老師寫紅字了、又被告狀了、作業又交不齊了、考試又錯一堆了…試想在這樣的情境下,連孩子都要對自己失去信心,更遑論要求他力求進步。

但同時我們也強調這些藥物絕對不是萬靈丹!不是每種大大小小生活上或學習的困難都可以用這些「聰明豆」解決,不是吃了藥就可以不努力,也不是注意力不足的孩子都是被藥物給控制!

藥物可以是提供一個相對立足點平等的契機,讓孩子不要因為注意力不足或過動而限制了他的學業表現和自信心、人際關係發展。我們期許用藥物與個人化的心理諮商雙管齊下(有些孩子甚至不需要藥物治療),能幫助孩子和家長更瞭解自己的特質,適性發展自己獨特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喜歡自己和喜歡別人

文章同步刊登於:http://kramoi.wordpress.com/2014/12/12/ritalin-la-利他能持續性藥效膠囊/

失智症(Dementia)

十二月 8th, 2014 Posted in Blogs, News, NIMH, 失智症
何謂失智症?
失智症(Dementia)是一群症狀的組合(症候群)是各種影響記憶、思考、行為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大腦病症導致而成。
失智症病程
初期:認知功能輕度障礙,日常生活尚可自理,外觀無異狀。
中期:認知功能中度障礙,出現明顯精神行為症狀,日常生活需要協助。
晚期:認知功能嚴重障礙,需完全仰賴他人照顧,外觀顯呆滯。

失智症早期徵兆

Ø  變得健忘,特別是剛發生的事。

Ø  可能出現溝通上困難,例如要找到合適的字眼表達,會有困難。

Ø  在熟悉的地方迷路。

Ø  對時間的概念混淆,搞不清年、月、日或季節。

Ø  做決定或處理個人財務方面會有困難。

Ø  執行複雜之家務時會有困難。

Ø  情緒和行為上之徵兆:

n   變得比較被動,對各項活動及嗜好失去興趣

n   可能出現憂鬱或焦慮等情緒變化

n   偶爾出現不尋常之生氣或激動反應

就醫指南~~~
當您或家人有多個失智症徵兆出現
請至醫院神經內科或精神科門診檢查

松德身心科診所 關心您~~

十二月 5th, 2014 Posted in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很棒的分析喔!
ADHD在DSM-5的變化:

1…ADHD的診斷已經很穩定了,敏感度與特異性已經高得嚇人…
2. 症狀出現的時間點不再限定於七歲以前,而是改訂成12歲之前
3. 十七歲以後的成年人,符合過動與分心的症狀的數目降低成五個就行
4. 目前並未發現單一的生物學證據可用來單獨診斷ADHD
5. 診斷的目的是為了治療….適當的療育,只是讓個案找回自信,成為一個完整、受人尊重的「人」。

覺得最後的結論下得特別好!

十一月 30th, 2014 Posted in Blogs

有一些女生會問我類似下面的話

有時也會有如此行為,因為壓力還是其他原因,常常不自覺的藉食物來滿足心理的空虛或抵制,我不知.當暴飲暴食的行為結束,卻又掉入痛苦的深淵,沮喪低落到難過後悔,因為心裡抗拒為何吃那麼多食物,破壞了我追求身形的要求與穿著的美感

這些人常常是年輕開始,慢慢越來越多。

之後更是出現到催吐,吃瀉劑等等

其實我的回答簡單如下

因為女生的一種酵素SERT強。所以容易暴食,尤其是垃圾食物和‘甜點’。因為這兩樣東西可以快速上升血糖和血清速和多巴胺。心情會快速變好。問題是這些食物因為GI很高,一下就下降,所以心情不好,又必須去吃食物。這再心情不好和睡前很容意發生,經前也是

避免方式可以不餓時也要吃一點東西,還有要多吃纖維東西。

林醫師上台灣藝術台-健康看我【放鬆自律神經不失調】

十一月 27th, 2014 Posted in Blogs

現代人每天被生活追著跑,
永遠把我很忙掛在嘴上,
甚至不曾把腳步放慢停下來思考自己到底為何而忙,
而自律神經往往就是在這種忙忙忙的狀態下,
不知不覺地發出生病的訊號。
究竟甚麼原因會造成自律神經失調?
我們又要如何讓它恢復和諧狀態呢?
今天就要與專家們好好的來討論,

【放鬆自律神經不失調】
林耿立 松德診所精神科醫師
鄒瑋倫 中醫師
劉怡里 台安醫院營養師

《健康看我》播出時間
首播:週一至週五 晚間8點
重播:週一至週五 隔日早上10點
*週六、週日 早上10點 重播舊版

ADHD,可以讓我更瞭解你嗎?

松德精神科診所 黃惠琪醫師
關於ADHD,已有許多文章談論。今天來聊聊為什麼ADHD這麼被重視?

ADHD的影響時間很長,從學齡孩童開始,ADHD孩童還常常出現各種困擾,例如長期無法適度發揮自我能力,導致學業表現不佳而自卑感很重、心情低落、容易緊張,這樣的孩子較易被排擠或和霸凌扯上關係,或是可能和老師、爸媽產生對立反抗或其他問題行為,人際關係更不好。親子關係或師生關係很緊繃,家長常自責是不是自己沒把小孩教好,說破嘴還是改善有限,倒底哪裡出問題?部分孩童可能同時有妥瑞氏症、自閉症,更加深家長與老師照顧的困難。
ADHD孩童到青春期時比較容易尋求體制外的認同,像是接觸抽菸、喝酒、其它藥物濫用、飆車、性濫交或是其他違法行為。到了步入社會的年紀後,雖然外顯的過動行為會逐漸消失,但常常變成內心的焦躁不安、靜不下來,無法維持穩定的友誼與感情,男朋友、女朋友換不停,工作也沒定性,一個換過一個,常被主管釘,這樣當然情緒會很不好,然後憂鬱、焦慮、失眠又讓生活的問題更加艱難。德國研究顯示,有15%的ADHD孩童一直到25歲都還完全符合ADHD診斷!而有一半的孩童到成年時,仍有部分的ADHD 症狀。
事實上,光研究成年人族群,還是有2.5%~4.3%的成年人符合成人ADHD診斷,也就是20人到40人中,就有一位成年人深受注意力不集中所苦。換句話說,面對ADHD,絕對不是只有家長和老師的事情。成年人如你如我,不論普通上班族、全職家管、自由工作者,不分年紀,大家都有可能遇到ADHD造成的影響。
兒童心智科或身心科醫師在做ADHD診斷時,是很嚴謹小心的!ADHD的正確診斷,除了問卷量表上的核心症狀,除了電腦的注意力測驗(CPT),更重要的是詳細的生活細節問診。因為ADHD是持續性的,它不只是短期事件所造成的情緒變化;它是全面性的,不只在學校,它在家裡、在其他才藝活動、社交場合都觀察得到。此外我們會很仔細瞭解,是不是這些症狀明顯影響了功課表現、自信心、人際關係等。如果孩子個性很活潑好動、愛講話,但人緣很好、上課守秩序,願意輪流等待;如果他看起來好像心不在焉、急性子,但交辦的課業、事項都能順利完成,這樣我們不會說這孩子有狀況。
許多家長聽到ADHD,往往就自動冒出不少負面連結,例如給小孩貼標籤、藥物副作用、甚至網路文章說會傷腦成癮,感覺醫師會講些沒有希望的話嚇人。事實上,許多作藥物研究的醫師,反而更強調藥物治療只是介入方式的其中一部分。事實上,正確的用藥治療不會變成依賴成癮,還能降低問題行為。(這件事非常重要,值得說三遍!)比起藥物劑量與服用方式,我們更加關切孩子喜不喜歡自己?願不願意學習自律?想不想讓自己被自己和別人肯定?我們會陪著孩子家長,一同想解決方案。我們也很關心家長煎熬的情緒、老師帶班的壓力與方式等等。絕不是用量表下症狀診斷後,只開藥治療「不專心」這麼地簡略粗糙。

文章同登於:http://kramoi.wordpress.com/2014/11/25

全方位整合治療

診所已經經過多年的經營面對這個多元化的世界與需求

我們知道只有藥物與心理諮商不在能符合大眾需求

因此我們引進與調整美歐最新的整合性全人醫療:包含
評估寫意以及機器和測驗卷檢測.以及藝術紓壓音樂紓壓
催眠治療,營養諮詢

對於憂鬱症,躁鬱症都有完整的醫療規劃討論
而對於新興的議題例如暴食症.自律神經失調 ,神經性疼痛,偏頭痛都有一連串標準SOP

常見的失眠醫師也儘量以開立非安眠藥物為主

而"邊緣性人格"也是診所治療的治療重點我們對厭食症以及老人失智症更有""轉介場所"

可以提供物理治療治療以及語言治療…..等等

如何善用壓力

十一月 16th, 2014 Posted in EAP, News, 其他資訊, 焦慮症, 自律神經失調

壓力有如藥物一般,適量攝取可以提高績效,但過度接觸則有害身心。

 

暢銷書「E.Q.2.0」(Emotional Intelligence 2.0)作者布拉德伯里(Travis Bradberry)在富比士雜誌(Forbes)分析,頂尖績效者對應壓力通常有十種因應策略。

 

首先,因為我們的心態能影響抗壓力,因此抱持感恩的心、保持正面態度、避免負面的自我對話、別假想未發生的事,以及調整自己的視角,便佔了因應策略其中五項。花點時間想想生命中值得感謝的事,能夠讓壓力荷爾蒙皮質醇降低23%。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研究也證實,每天培養感恩的心的人,情緒、精力與健康都改善了。

 

在面對壓力時,有意識地將注意力引導到正面的事物上,可讓自己喘口氣。不管該事件多微不足道都無所謂,重點是讓你暫時分心,跳脫負面思想。與保持正面態度一體兩面的,是避免負面自我談話。當你發現自己又掉進漩渦了,就快將腦中的悲觀想法寫下來。這會使你停下來,發現你所抱持的負面想法不等同事實。

 

此外,總是假想未發生的事,腦中塞滿了「如果」、「萬一」的情境,也只會讓你陷入焦慮的流沙中,畢竟我們再怎麼樣都無法預料到所有的可能性。在遇到事情時,與其想著「一切都完了」,不如調整自己的視角,一筆筆列出實際的問題所在,將造成你焦慮感的事項拆解成較小的部分。

 

另外兩種有效的減壓法則跟人際關係有關。一個講求與人拉開距離,也就是讓自己進入「離線狀態」,例如強制自己不上網或甚至關掉手機,脫離科技的束縛。另一個則是善用人際支援系統,借助他人的力量幫你分憂解勞,就算只是聽聽你發牢騷,也能讓你心情較舒坦。更何況,旁觀者清,他們常能給予一針見血的建議。

 

即使是一些看似微小的日常行為,也能降低你的壓力。好好睡覺可以讓腦子重新充電,睡眠不足則會使得壓力荷爾蒙攀升,而睡不好或睡不夠都會降低你的自制力、注意力與記憶力。減少咖啡因攝取也能避免咖啡因刺激腎上腺素分泌,讓你別那麼緊繃。

 

除了以上九種方法以外,還有一個簡單方法,那就是專心呼吸。當你壓力大時,把門關上,接著坐下,花幾分鐘的時間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將紛紛擾擾暫時摒除,你會因此獲得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