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內向孩子的聲音
有一說法:『性格決定命運』,在瞬息萬變的社會中求生存,擁有活潑、開朗的外向性格確實較為吃香,相反地,內向的孩子通常對環境適應、人際應對以及吸收新知的能力較弱,長久下來易形成沉默、膽怯、缺乏自信…等較負面的人格特質,不但會妨礙正常的社會化發展,也可能在孩子心中埋下人際交往障礙的陰影。
學齡前正是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爸比媽咪應該積極了解孩子之所以過度害羞的原因,採取開放的教養態度,適性引導孩子逐步敞開心扉。
檢視孩子內向的原因
*天生氣質
有些孩子天生擅長人際互動,有些則老是擺出一副「生人勿近」的膽小模樣,孩子們面對各種刺激所展現的獨特反應方式,稱之為「氣質」。馬文華所長提到,在天生氣質的9個向度當中,「趨進性」和「適應力」是檢視孩子是否為內向性格的重要觀察依據。
趨進性指的是孩子面對新事物(包含人、環境、食物)的反應,趨進性強的孩子能夠快速接受新事物,趨進性弱的孩子通常面對新事物易展現出害羞、退縮反應,甚至強烈拒絕接受。
適應力指的則是接受新事物的反應時間,有些趨進性弱但適應力強的孩子,雖然在一開始表現得較內向,但只需要短暫的適應期就能夠接受新事物;有些孩子的趨進性和適應力都不強,那麼就可能需要多花費一些時間才有辦法坦然面對新事物。
*環境使然
小家庭結構和少子化是造成孩子內向性格的重要因素,因往來的人際網絡較封閉,平日缺乏人際互動練習,自然在面對新刺激時容易表現出害羞、膽小的樣子。
另外,有許多雙薪家庭選擇將孩子交由長輩托育,長輩將養育重心放在生活起居的照料上,對於情感的慰藉可能給予不足,或是提供的互動刺激較少,也可能使孩子的個性變得內向;有些假日才能與父母相處的孩子,則有因長期受到忽略而缺乏安全感的現象,這也是造成內向性格的常見因素。
提到安全感建立,馬文華所長強調,經常變動環境(如:搬家、換幼兒園)和照顧者(如:更換褓姆、爸媽和祖父母反覆易手照顧),也會使孩子因為依附關係無法穩定而感到不安,將造成孩子適應困難,更容易有怕生的傾向。
*教養影響
有句老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照顧者的性格對孩子的表現具有極大的影響力,假設父母都是沉靜、內斂的性格,平時不愛與人打交道,孩子缺乏活潑、開朗、善於應對的模仿對象,自然無從學習落落大方的態度;但若是將天生羞怯的孩子交由個性開朗的對象照顧,經長期耳濡目染,孩子通常較易克服羞怯的人格特質。
現代人由於孩子生得少,經常對孩子過度保護、凡事代勞,結果便是剝奪了孩子學習與成長的機會,導致孩子無法建立生活自理與表達能力,在缺乏自信的情況下,接觸外界刺激時便會表現出膽小、退縮的樣子。
另外,有些父母的教養態度過於嚴厲或是缺乏耐性,經常以約束、懲罰、恐嚇、奚落、怒罵的方式來管教孩子,原本情緒敏感的孩子長期處於精神緊繃的狀態中,勢必將變得更加膽小、退縮。
CHECK:你家寶貝是內向性格嗎?
根據下列描述,勾選出符合你家寶貝的特徵。
*嬰兒期
□ 1.難以接受不同的餵奶姿勢或地點。
□ 2.喜歡安靜的環境勝過吵雜的環境。
□ 3.對於新食物的接受度不佳。
□ 4.有陌生人接近時會把頭轉開,或抱緊爸比媽咪。
□ 5.初到陌生場所時會顯得焦躁不安。
□ 6.更換照顧者時會哭鬧不休。
□ 7.不喜歡由不熟悉的對象幫忙洗澡、換尿布。
□ 8.十分排斥與不熟悉的對象有肌膚接觸。
□ 9.可以一個人長時間安靜地待在角落。
□ 10.在外過夜時睡眠極不安穩。
*幼兒期
□ 1.從來不曾主動找小朋友玩。
□ 2.面對陌生的小朋友會感到害羞。
□ 3.無法自然地與不熟悉的對象打招呼。
□ 4.不願意待在沒有爸比媽咪的新環境中。
□ 5.說話語氣較和緩,經常會停頓下來思考詞彙,回答問題前會先仔細思考。
□ 6.不會用太多的表情和動作來表達情緒與反應。
□ 7.經常在旁觀看小朋友們玩遊戲,卻不知如何加入。
□ 8.在家裡經常吱吱喳喳說個不停,到了其他場合卻顯得異常安靜。
□ 9.活動力不足,很容易感覺疲累。
□ 10.喜歡固定的作息,較難適應生活中的變化。
□ 11.動作慢吞吞,對於不擅長的事情明顯逃避。
□ 12.不喜歡在大庭廣衆之下表現。
□ 13.當其他小朋友爭搶玩具時,不知如何反抗。
□ 14.專注力極高,不易受外界干擾。
□ 15.面對陌生人或到了不熟悉的環境時,會表現出尷尬、不安的反應。
解析:
符合特徵少於6個,表示你家寶貝較偏向外向型性格。
符合特徵介於7〜11個之間,表示你家寶貝同時具備內向和外向的混合性格,生活環境與教養方式將影響未來的性格取向。
符合特徵多於12個,表示你家寶貝是個內向的孩子。
氣質沒有好壞之分
外向與內向被視為個性的兩個極端,且經常被拿來做比較,大多數家長認為外向是社會大眾普遍認同的主流特質,大方的個性對於日後發展較有幫助;反之,害羞的個性無益發展,應該要盡早改變。
每個孩子都具有獨特的氣質,不論外向或內向都有其優勢與劣勢,外向的孩子固然開朗、反應快、不易膽怯,但通常持續力較差,且較不擅長從事縝密、周全的計畫;內向的孩子雖然看似反應慢、自信心不足,卻擁有深邃的思維能力,兩種個性各有千秋,沒有絕對地孰好孰壞,家長該做的是理解與欣賞孩子的優點,引導孩子將個性與能力、環境相配合,從中獲得自信與正向的生活體驗,即使希望孩子能夠活潑一些,也不可操之過急,宜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來教導孩子。
內向的力量
內向不應被視為個性上的缺點,只要懂得妥善利用,內向也可能成為孩子的優勢,歷史上有許多知名人物都是內向性格者,如:美國總統林肯、發明家愛迪生、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他們都是憑藉著超越常人的專注力鑽研興趣,終至發揮所長!
內向的孩子需要的不是轉變個性,而是被理解、肯定自我,以及學習適當的應對技巧,協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與和諧的人際關係,將是開啟成長發展非常重要的兩把金鑰匙。
內向者的負面標籤
膽小、懦弱、陰沉、孤僻、不合群、反應慢、適應力差、活動力差、表達能力差、人際關係差
對待內向寶寶的錯誤方法
每個孩子都有其特定的成長時間表,有些年幼時個性內向的孩子,可能突然間膽子變大、說話滔滔不絕、善與人交往,如果太早替孩子貼上標籤,或是強逼孩子改變個性,都有可能適得其反,壓抑了孩子的發展空間。
NG-1.公開強調孩子的弱點
孩子就像是一張白紙,如果爸比媽咪經常對外人形容孩子「很害羞」、「很膽小」,孩子反覆接收這樣的信息,就會不自覺將內向的性格內化為個性中最明顯的特質,凡是遇到需要提起勇氣或是表現自我的機會,便會自我定義為「我就是一個內向的人,我很害羞,我沒辦法鼓起勇氣…」,這些負面標籤很可能成為孩子日後變得更加內向的原因。
NG-2.用負面言辭批判孩子
內向的孩子經常被外界放大檢視,有些家長甚至會刻意壓抑孩子的內向氣質,試圖喚起外向的特質,殊不知這麼做反而會削弱孩子的自尊心;對於孩子的畏縮行爲若有太過強烈的反應,或是施加苛求、責備、批評、懲罰,將會擴大各種內向的表現。
NG-3.追問複雜的問題
內向的孩子有項特質,對於他人的提問需要一些時間消化以及思考如何回應,太過艱澀、複雜的問題,會使他因為緊張而不知所措、語無倫次,若是有人因此加以訕笑、責罵,或是打斷他的談話內容,將會挫傷他的自尊心,將來遇到發言機會很可能變得更加膽怯!
破解內向孩子的害羞密碼
害羞並非壞事,但隨著孩子成長,和同儕相處的時間將越來越長,獨自面對環境變動的機會越來越多,退縮的人格特質將可能導致孩子的社交能力以及環境應變能力不足,無法順利融入團體生活,因此適當引導孩子學習大方確實有其必要,但前提是家長必須認同孩子害羞、內向的個性,在陪同孩子面對新事物時,感同身受地體諒他,尋求適合孩子的引導方式,給予充足的調適時間,並且多加鼓勵與肯定孩子的努力,幫助他建立自信與勇氣,逐漸展現出大方的一面。
分齡適性引導內向孩子
*5個月〜2歲:怕生期
5、6個月大的小寶寶開始對外界有記憶及感知能力,能區分出平時經常相處的家人和陌生人之不同,對主要照顧者產生依戀情懷,面對陌生人時會有不安、恐懼、逃避、無所適從的情緒表現,怕生反應可能會持續到1歲〜3歲之間。
‧引導對策:
1. 建立穩定的依附關係
若照顧者能提供安全且值得信賴的依附關係,擁有安全感的孩子會更勇於向外探索新世界;反之,不穩定的依附關係將導致孩子經常處於緊繃、焦慮、不安的情緒中,怕生的情況也會隨之加重。
2. 增加與人交流的機會
在生活中見到陌生人的機會越少,通常怕生反應就會越強烈,爸比媽咪平常可以經常帶著寶寶外出散步,讓寶寶多看看其他人的面孔,藉此增加視覺刺激,消弭對陌生人的恐懼。
3. 與陌生人先保持距離
當與熟識的對象碰面時,爸比媽咪可以先和對方自然地談話,再告訴寶寶這個人是誰,在寶寶與對方尚未熟悉之前,先讓彼此保持一些距離,避免肢體方面的接觸,以免寶寶產生恐懼心理。
*2歲〜3歲:模仿期
1.5歲之後,大部分的小朋友都已經開始摸索走路與說話的技能,生活範圍也更為擴大,這個階段是孩子產生自我意識、實踐自主能力的啟蒙期,馬文華所長建議爸比媽咪,善用孩子愛玩樂、愛發問、愛模仿的特性,經常讓孩子嘗試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遊戲或家事,藉此培養自信,受到肯定的孩子將會逐漸展露出積極的一面!
‧引導對策:
1. 建立自信與能力
孩子的自信心通常是由愉快的實作經驗中獲得,馬文華所長觀察到,自信心強大的孩子對於新事物的接受度特別好,她建議平時可以請孩子擔任小幫手,協助簡單家事,如:收拾玩具、折衣服;鼓勵孩子學習生活技能,如:穿衣服、吃飯、刷牙;家裡來了客人,請孩子幫忙端茶水、搬凳子,做些簡單的接待工作;讓孩子練習買東西,自行詢問價錢,結完帳向老闆表示感謝。
2. 以身作則打招呼
爸比媽咪是孩子最好的仿效對象,經常讓孩子看見你們如何與熟人打招呼,也提醒寶寶要和熟人問好、告別,或在家族聚會時帶領孩子練習簡單的社交禮儀。但若是孩子不願意開口,請不要強逼或是責罵,再給孩子多一點時間增強勇氣。
3. 模擬場景學應對
平時在家,爸比媽咪可以多與孩子練習社交應對技巧,或是進行角色扮演遊戲,通過遊戲排除孩子的人際障礙。家裡若有客人即將來訪,可以事前與孩子進行模擬接待,告訴孩子會有哪些客人來家裡,與孩子一同討論應該如何接待客人,降低孩子對外人的恐懼心理。
*4〜5歲:探索期
許多4、5歲的孩子已經進入幼兒園,體驗規律的團體生活,這個年紀的孩子必須憑藉自己的能力在團體中結交朋友,雖然80%以上的5歲孩子已經能夠克服害羞,但在某些特殊情境或面對特定對象時仍可能表現出內向的樣子,馬文華所長提醒家長,可以多和孩子聊聊學校的情況,協助孩子練習人際溝通的技巧。
‧引導對策:
1. 尊重孩子想獨處的意願
性格內向的孩子在剛開始進入幼兒園時,可能經常一個人獨來獨往,或是待在角落做自己的事,此時千萬不要強迫他立即加入人群,馬文華所長表示,獨處是幼兒建立安全感的方式之一,家長可以事先與師長溝通孩子的性格特點,耐心等待孩子度過調適期。
2. 進階訓練孩子的社交禮儀
有禮貌的孩子較不易受到排擠,爸比媽咪應該糾正孩子霸道、愛搗蛋、不合群、惹是生非…等不適當的行為,指導孩子使用禮貌用語,如:請、謝謝、對不起,培養孩子養成尊重他人、團結合作的精神。
3. 從自在遊玩中結交友伴
規矩繁多而嚴苛的家長很容易教養出內向、膽怯的孩子,如果能夠放手讓孩子無拘無束地玩樂,孩子的性格也會變得開朗、勇敢。假設孩子的內向是因為缺乏自信,不妨替他尋找年紀略小的友伴,讓他經由照顧、禮讓小玩伴而獲得自信。
~~BabyLife育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