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德精神科診所 林耿立醫師的心情文章

台北精神科與身心科健保診所 心理諮商
Home » Blogs » Archive by category '失智症' (網誌分頁 3)

失智症是疾病,不是正常老化

七月 9th, 2008 Posted in 失智症

失智症是一種漸行性腦退化疾病,其原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瞭,雖不能治癒但可治療,若能早期發現症狀,早期診斷治療,對穩定病情將有莫大助益。若懷疑有失智症,儘快尋求診斷,就診科別為神經科、精神科等。

 

失智乎?健忘乎?

 

我們經常會發生健忘的事情,但是失智症的記憶喪失與一般人的健忘不同;失智的記憶喪失是持續性、漸進性,不是偶爾發生的。

 

失智症的高危險族群通常是女性,年紀65歲以上,唐氏症患者,以及家族遺傳等等。但是如果是中風所引起的失智症就以男性為多。

 

千萬不要以為病人記得小時後或是很久前的事情代表他沒問題,失智症通常是慢慢的先從最近的事情忘記,一般人會認為這比較不嚴重,畢竟病人還記的更早的事情,其實恰恰相反。

另外,失智症早期有可能是以人格改變,脾氣暴躁為主,晚上也比較不容易睡好覺,容易提起往事。甚至說一些從未發生過的事情,家屬必須有警覺。早些診斷治療可以有更好的療效

失智症常見症狀

七月 8th, 2008 Posted in 失智症 Tags: ,

家人是否記性越來越差了,而且情緒不穩定、思考能力降低,常常對情境詮釋錯誤,甚至無法明確地表達自己呢?這些可能都是失智症的徵兆。

 

失智症一般而言是因患者腦部功能退化,致使記憶力、判斷力、語言能力、抽象思考力及推理能力逐漸降低,而影響到工作及生活自我照顧功能;失智症並非正常老化現象,盛行於65歲以上者,然而,失智症患者未必都是老年人,發病年齡低於65歲稱為早發性失智症。

 

第一類退化性失智症

由阿茲海默氏症、巴金森氏症等退化性疾病所引起,由於腦部細胞死亡後不再更新,而產生的退化現象。以目前的醫療科技,尚無法治癒,但照顧得當,加上藥物的治療以及簡單的照護技巧,可改善惡化程度,增加病患好的功能,降低惡化程度,以及讓照顧者減少辛勞。

 

第二類血管性失智症

因腦血管疾病如腦中風、腦內出血等,而導致腦部組織被大量破壞所致。如果病因控制得當,失智症狀會穩定,不一定會再惡化,不過這類的病人需注意有很大的比例會合併有憂鬱症以及自殺。

 

第三類可治療性失智症

由甲狀腺機能低下、腦部腫瘤、憂鬱症所引起的假性失智,及影響中樞神經的藥物中毒等,這些原因所導致的失智症,只要改善病因,失智情況會得到改善。

 

 

失智症十大警訊

 

1. 記憶力喪失

罹患失智症初期最普遍的現象之一是忘記最近發生的事情,失智症患者再患病支出常會出現忘記人名、電話號碼、接過電話等情形,且經提醒也不復記憶。其對於長期記憶是不容易消失的。所以只能記得小時候的事不代表他沒有問題,以為那們久的事都記得,應該不會是失智症,其實恰恰相反。

 

2. 連經常做的事情都做不好

對於失智症患者而言,處理以往熟悉的日常生活技能將漸行困難,例如:備餐、清掃浴廁、使用家電用品等。

 

3. 語言表達困難

每個人說話時偶爾會找不到恰當字眼,但失智症患者卻連簡單的字也忘了,或用不恰當的詞句,結果讓別人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麼。

 

4. 搞不清楚時間與方向

正常人可能會忘記了時間,或突然忘了自己要前往何處;但失智症患者甚至於會在自家附近迷路,不知道身在何處,如何回家。

 

5. 判斷力變差

失智症患者判斷力會漸漸變差,常因搞不清楚氣候變化而穿錯衣服;所以,患者可能會在大熱天穿著厚重衣物。

 

6. 抽象思考障礙

正常人在處理複雜帳目時,偶爾也會收支不平衡,但失智症患者卻完全搞不清楚數字的來龍去脈,以及如何處理。

 

7. 錯置物品

失智症患者會把東西放在不應該放的地方,例如:把花盆放在冰箱,或把手錶放在糖罐內。

 

8. 情緒或行為的改變

失智症患者常會情緒起伏不定,且喜怒無常。

 

9. 人格改變

失智症患者會有明顯的人格改變,變得迷糊、猜忌、多疑或膽小害怕。

 

10.  喪失鬥志

正常人雖然有時會厭倦家務、工作或社交活動,但大部分的人很快便可恢復。失智症患者則會變的很被動,常常需要不斷地誘導與鼓舞。

失智症患者日常照護原則

七月 1st, 2008 Posted in 失智症 Tags: ,

對於失智症的治療原則,身為一位家屬,我們要把握的一個原則是努力去保存病人還有的功能,例如洗澡等簡單自我照顧能力,而不是要去挽回已經失去的功能,例如從事複雜的生意往來。

家屬可以除了在服藥上幫忙外,還可以經由下列一些簡單小技巧來幫忙病人。

提供一個熟悉而穩定的環境

不要經常搬家或讓病患換地方居住,陌生環境會引起病患的不安全感。

訂出日常生活作息表

每天起床、吃飯、服藥、休閒、散步、就寢時間盡量固定,可制定生活作息表。

注意安全

因病患對事情的危險與否的判斷能力變差,所以較危險的物品要妥善收藏,以免病人誤食。另外像電器及瓦斯最好上鎖關閉妥當。

盡量鼓勵病患發揮尚未退化的功能

若病患仍有照顧自己的基本功能,例如吃飯、洗澡、更衣等,鼓勵病患自己去做,家屬只要從旁協助即可,如此可減緩病患智能之退化。

縮小其選擇

病患的判斷力和抉擇的能力通常會受到影響,縮小其選擇範圍,可讓病患保有自行決定的權利及維持及自尊。例如:選擇外出的衣物時,不是問患者想穿甚麼衣服,而是先挑選二套合適的衣服再讓患者自行決定。

分散注意力

這是處理患者挫折感、憤怒焦慮及情緒低落的最佳方法。例如:在患者不停地要求外出時,可先以其喜好的事物來吸引他,轉移其注意力。

外出的安全

事先在他身上配戴識別牌,可以預防他外出迷失時,可經由旁人協助回家。

家人是不是有老人失智症

二月 16th, 2008 Posted in 失智症 Tags: ,

最近媽媽好像常會忘東忘西的,有時明明吃過飯了還是堅持自己沒有吃過,身為媳婦的自己還會被她說成是在虐待婆婆;她自己的東西亂放不見了也會懷疑是被家人偷走,還說爸爸在外面有外遇,情緒也不是很穩定,會胡亂罵人,或是無故的性情大變,容易哭泣,情緒低落,睡眠也不是很規律,常常半夜不睡覺,白天打盹。可是好奇怪,當他說起以前的事又很精明,記憶力又好像還很好嗎 ?  其實大多數的失智症是慢慢形成的,也就是俗稱的阿茲海默症,除了像是一些中風病人所引起的失智症外,家人通常很難可以精確的說出病人惡化的時間出來,而且表現的症狀也多不一樣,最常見的一些症狀包括有記憶力不佳,尤其是短期記憶,例如剛剛或一兩天內所發生的事,病人會記的不是很清楚,反而可以清楚的說出幾年前甚至是年輕或小時候的往事,這一點會讓家人很困惑,不曉得家中長輩怎麼了?也不曉得長輩是不是有記憶力失智的問題。也因此延誤就醫的時機。其他失智症的症狀像是語言、行動、認知能力下降,情緒低落,睡眠週期不規則,有些嚴重一點的會出現被偷或被害妄想,情緒不穩或是個性出現大的變化等等; 但不是每一個病人都會出現全部的症狀,其中差異性有時相當大。診斷上可以請家屬帶病人到精神身心科或是神經內科做更進一步的檢查,以確定診斷。 治療上以控制病情為主,找出可以治療的病因。一些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可以控制好精神症狀或是睡眠問題,而其他一些治療失智症的藥物目前也已經證實可以幫忙部分的失智病人認知記憶,情緒或是行為暴躁問題的改善。治療失智症藥物原則上區分為兩大類,常見的副作用腸胃的問題為主,其他問題較少見。

對於記憶失智症,常常”受害”最大的不只是病人一個人而已,家人通常是連帶性的一起負擔起照顧的重擔,身心俱疲更是在臨床上屢見不鮮。一個有效的早期診斷與治療除了幫助病人外,也可以減少照顧者的各種心理負擔和療養機構的龐大費用。

松德診所    身心科主治醫師  林耿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