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我們(松德精神科診所)
人生不同階段,身心科是您不可或缺的好幫手
希望藉由影片讓您更了解我們的服務
主題:認識我們~松德精神科診所
影片點閱:認識我們(松德精神科診所)
「我幾年沒睡好」上班焦慮症暴增2成
【聯合報╱記者陳雅芃/台北報導】 2012/12/07
有一名王姓女主管因工時長、壓力大、在完美主義作祟下,嚴重影響睡眠,她掛著黑眼圈哭著求診說:「我已好幾年都沒睡好了。」醫師表示,這是典型的「上班焦慮症」,在經濟不景氣下,近期求診的民眾暴增兩成。
萬芳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賴雅文表示,經濟景氣不佳下,「上班焦慮症」平均每月有500人求診。像日前百貨公司周年慶,許多櫃姊工作量變大,工作壓力倍增,而上門掛號看診。
賴雅文說,「上班焦慮症」和行業別沒有關係,主要是和人格特質有關,如完美主義、負面思考、沒有自信、神經質等,均是得到「上班焦慮症」的高危險群。民眾如果因焦慮症狀達到逃避工作、影響到生活作息時,就應該趕快就醫。
她指出,33歲的王小姐擔任公司主管,業務一波接一波,永遠有加不完的班、做不完的工作。王小姐回家後還會持續想著明天的工作,腦袋好像有一個關不掉的電視,頻道轉來轉去,嚴重影響睡眠品質。
賴雅文說,焦慮症核心症狀就是長期存在「難以控制的過度擔心」,並伴隨會有坐立不安、感覺疲倦、難以專心或腦袋一片空白、易怒、肌肉緊繃以及睡眠障礙。若是沒有獲得適當治療,之後併發憂鬱症的機率偏高,甚至會有自殺想法。
賴雅文說,輕微的焦慮症,可先透過放鬆訓練、有氧運動、均衡飲食以及調整生活作息,約3個月情況就可改善。當焦慮已經影響到生活作息,就需要藥物治療,需持續吃半年以上,再依不同個案,決定是否有要回診的必要。
這則新聞清楚反映了現代人常見的心身壓力,諸如心情煩躁、容易疲勞、睡眠品質差、學習能力或工作表現下降等,許多人有焦慮症狀卻往往不自覺,辛苦地硬打起精神,希望能熬過痛苦的日子但又感無窮無盡,心情越來越沮喪、無法感受生活的喜悅,甚至想不開,演變成憂鬱症。
如果自己已嘗試紓壓方式卻難以改善,建議尋求身心科醫師協助,透過認知治療與藥物治療並行,焦慮與憂鬱情緒能快速改善。
你也被安眠藥綁架了嗎?
到底史蒂諾斯這顆小藥丸有什麼魅力,可牢牢擄獲人心?
吳佳璇醫師說,因為一開始的療效很好,讓病人很喜歡,即使後來醫生嘗試幫病人換藥,病人就抱怨「這會要他們的命」。
「它屬於短效型安眠藥,可很快入睡,適合短期使用,跟其他藥物比,隔天身體較不會暈沉。」前北市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精神科醫師、現任松德精神科診所院長林耿立醫師強調,大多數的病人把吞藥當做最簡單幫助自己擺脫失眠的方法,「還常常指定要它。」
也因為一開始就嚐到甜頭,失眠者第二天晚上又開始擔憂是否會失眠時,不會想採取非藥物的方式,而是慣性地再吞一顆,次晚,同樣為了不讓自己焦慮是否會失眠,想到之前吞一顆,不如今天多加一顆吧……,於是,吞安眠藥逐漸變成睡前儀式,不僅不能沒有它,還愈吃愈多。
但民眾不見得清楚史蒂諾斯會產生耐受性,有所謂「天花板效應」,超過兩三顆之後也不會讓人更想睡了,效果就停在天花板,即使增加劑量也不會增強效果,卻又因為繼續失眠,更不敢不吞藥,如果沒找出失眠的根本問題,只好進入惡性循環,繼續依賴它、過量使用。
長期使用之後即使患者有意識地想要停藥,但突然停藥會引起「反彈性失眠」及戒斷症狀,也就是讓失眠症狀更嚴重,「之前使用的劑量可能不足以應付!」心慌意亂下更睡不著,病人自己增加藥量,前馬偕醫院藥師詹璧瑋憂心指出,這不但增加患者對失眠的恐懼,也加深對藥物的依賴。
「有病人跟我說,吃完藥到睡覺前,人會很high!」吳佳璇醫師不諱言,「有人就是在等這種舒服的感覺。」
「就像喝完酒之後會暫時忘掉一些事情、不愉快等等…」林耿立醫師提醒,如果吞下Zolpidem之後沒有趕快躺在床上、關閉電腦、藏起手機讓自己睡著,這種忘憂愉悅感會促使人去打電話、約朋友外出血拼、狂吃宵夜、當眾脫衣服等,隔天醒來卻不記得自己做了哪些事,有人稱這種藥物副作用為夢遊,正確應該說是「複雜性的睡眠行為(CSBs,complex sleep-related behaviors)」。
這是因為吞藥之後所做的事情或行為雖然不斷進入大腦內,卻沒有被大腦登錄(coding),既然大腦這個記憶體沒有完成登錄,隔天要從記憶體提取時,根本讀取不到,所以也不會記得昨晚做了哪些事。
台大醫院精神科曾針對125個患者進行研究,結果發現,發生「複雜性的睡眠行為」的受試者全部都有使用Zolpidem,進一步分析發現,年輕女性、吃超過一年以上、吃完沒有馬上躺床睡覺者,更容易出現複雜性的睡眠行為。「這項研究跟我的臨床經驗非常吻合!」林耿立醫師說。
如果是入睡困難的人,建議使用短效型鎮靜安眠藥物來誘導睡眠,「這類型的人一旦睡著就可以睡一整晚!」松德診所院長林耿立表示,但如果睡到一半容易醒過來,建議使用中或長效型的鎮靜安眠藥物,「可維持睡眠5〜7小時。」
許多醫生跟藥師們提醒,千萬不要聽別人說某某藥不錯就自行服用或「私下交易」,尤其你可能不知道對方給的藥是哪類型、而對方也不清楚你屬於哪種睡眠障礙,好心跟別人分享藥反而害到別人。
舉例來說吧,如果你原本就可以一覺到天亮但是入睡困難,對方給你長效藥,結果不僅不能讓你很快入睡,反而會讓你睡得更久,隔天起床更暈暈沉沉。
有些人失眠的主因是因為過於焦慮,吃些抗焦慮的鎮定劑就可以睡好,還不需要使用到安眠藥。「吃5顆鎮定劑約等於1顆安眠藥」林耿立醫師舉例說明,鎮定劑跟安眠藥雖然成分不一樣,但歸類在同一大類,劑量上的差別而已。
褪黑激素是人體腦下垂體裡的松果體所分泌的一種荷爾蒙,從傍晚開始分泌,入睡後的濃度最高,可高出白天的10倍,又被稱為「睡眠荷爾蒙」,具有嗜睡效果,抗氧化效果,經常飛行的工作者常利用它調時差協助入睡。在國外屬於成藥,可在一般藥局或超市買到,目前在台灣並沒有取得藥證,,屬於食品等級,劑量算低的(沒有她不是藥物也不是食品,衛生署不允許販賣),但陳炯旭發現很多病人花大錢買這類健康食品,仍然失眠,「即使劑量高對失眠也沒效」。因為失眠原因不在於退黑激素,基本上退黑激素對時差性失眠有效。
林耿立醫師經常建議病人不花錢就可取得褪黑激素的方法,那就是下午出去戶外走走,讓陽光透過我們的眼睛進入體內,腦下垂體會根據所接受的光量來決定分泌的量,約莫走半個多小時到一個小時太陽斜射就能分泌足夠的量,通常就足夠了。
顯然,陽光、走路、運動等非藥物的方式,也能輔助睡眠。
睡得飽,記憶力才能好!
▲ 睡飽飽才能有健康的身體,最新研究發現,只要少睡2小時,就可能對記憶力造成不小的傷害。
根據紐約《醫藥日報》(Medical Daily)報導,由賓州大學泰德教授(Ted
Abel)所帶領的此項研究過程中,讓實驗老鼠長期不睡,以觀察在多久時間不睡的情況下,會導致腦部記憶力受損。
泰德教授在神經科學的年度會議中(Society for Neuroscience’s annual conference)發表此項研究結果,指出老鼠在缺乏睡眠3小時的情況之下,腦部記憶的整合就會出現受到阻礙的現象。而比對至人類睡眠時間,等同於從8小時睡眠降到6小時,減少2個小時的睡眠。
此外,英國研究睡眠方面的專家奈爾史坦利(Neil
Stanley)表示,人類每天都需要一段讓大腦「停機」的時間,如此才能讓大腦有時間將記憶存取、整合,且睡眠不足而導致的記憶力損失,將會無法回復,成為永久喪失的記憶。
史坦利也建議成人的充足睡眠時間約為7~9小時,青少年則為8~9小時,孩童更需要10~11小時的睡眠時間。
經濟日報-掌握黃金時機 正視失眠問題
關於失眠的種種疑問
有失眠煩惱的你,想必已經在網路上瀏覽過關於失眠的種種文章。或許你已經詢問過醫師的意見,或許正在使用助眠藥物,也或許已經嘗試過成千上百種大家都說有效的助眠方法。但有時還是會想舉手發問,到底自己的失眠問題,可以怎麼解決?
林醫師整理了一些演講或門診時常常被提到的睡眠相關問題,跟大家分享,希望可以提供給你一些方向。
Q:我吃安眠藥只能睡兩三個小時,常常天還沒亮就醒來,我應該換長效的藥物嗎?
林醫師說:
失眠可能有難以入睡、睡眠中斷、或是睡眠品質低落等不同的表現。通常短效的安眠藥可以幫助誘導睡眠,但若是合併有睡眠中斷的問題,可能必須視情況調整藥物。長效的藥物種類很多,可以跟醫師討論最適合你的藥物。
Q:如果出差時忘記攜帶安眠藥,沒有處方籤又無法在當地取得藥物,我該怎麼辦?
林醫師說:
通常出差只有幾天,如果真的忘記攜帶安眠藥,可以先利用一些放鬆技巧跟改善睡眠衛生的方式幫助自己入睡。真的太焦慮而睡不著,就當作一定會失眠,不要強迫自己入睡,反而有時候會有些幫助。
Q:喝熱牛奶跟泡熱水澡真的會有效嗎?我怎麼覺得越泡越有精神?
林醫師說:
喝熱牛奶跟熱水澡的最終目的都是幫助放鬆,但效果可能因人而異,如果不適合你,可以再嘗試其他讓自己放鬆的方式。
Q:我有固定長期運動的習慣,可是晚上怎麼還是無法入眠呢?
林醫師說:
規律的運動可以促進睡眠健康,但要盡量避免夜間的劇烈運動。如果要從事活動量大的激烈運動,建議盡量在白天進行。因為大量的運動會刺激大腦的活動,反而不容易入睡。
Q:我可以靠喝酒幫助睡眠嗎?
林醫師說:
酒精的短期作用雖然會讓人昏昏欲睡,但因為它作用的機轉太複雜,長期來說很容易影響腦部的正常運作,反而影響睡眠作息。況且你一定聽過酒精成癮這個名詞,如果你會擔心成癮問題,就更要避免使用酒精幫助睡眠。
Q:我吃安眠藥很有效,但是早上起床會昏昏沉沉,起床後煮了咖啡還會忘記關咖啡機就出門,但不吃藥又睡不著,我該怎麼辦?
林醫師說:
如果早上起床會昏沉,表示你的藥物需要做一些調整,可能是藥物劑量可以減低,或是需要換另一種作用時間短一些的藥物。請再跟你的身心科醫師討論。
Q:我的工作常常必須晚上要跟國外開會,開完會也差不多該就寢,但腦袋裡常常一直在想剛剛的會議跟明天的工作,停都停不下來,我該怎麼辦?
林醫師說:
就寢前兩個小時盡量不要做太耗費腦力的工作,因為腦袋並不是電腦,沒有開關,可以啪一聲就關機。大家一定很有經驗,睡前腦袋裡常常會把今天發生過的事情、晚上跟朋友的對話、剛剛看的電視節目畫面像跑馬燈一樣的繞過一遍。常常因為這樣而延長了入睡需要的時間。
如果真的因為睡前無法避免的工作,你可以多練習一些睡前的放鬆技巧如緩慢身長的呼吸、全身先用力繃緊再慢慢放鬆,練習讓自己的腦袋清空身體也放輕鬆,可以幫助入睡。
Q:我周末可以補眠,就算失眠好像也沒那麼緊張,那麼周末是不是可以不必吃藥呢?會不會影響我的作息,反而周一之後更容易睡不著?
林醫師說:
很多人是因為工作壓力對睡眠有預期性的焦慮,所以到了周末往往失眠的問題就不見了(特別是禮拜五、六晚上)。如果你在這兩天不吃藥也不會有失眠狀況,就可以跟醫師討論,減低藥量或是不使用藥物助眠。但也要注意周末還是要維持相似的作息,否則睡眠的生理時鐘被打亂了就得不償失囉!
失眠人生- 談失眠的成因與治療
*歡迎林佳洋醫師加入松德精神科團隊,專長包括失眠、恐慌、自律神經失調等
[精神科主治醫師/林佳洋]
有人一就寢,兩隻眼睛就瞪得大大的,想東想西就是睡不著,「羊」都數到幾千隻了也沒用;有人明明就是睡著了,偏偏一點點風吹草動,就會從美夢中清醒,彷彿一夜起床了好幾遍;有人腦袋像裝了定時器,時間一到自然會醒,可惜這個定時器常常一兩個小時就響一次;有人生平行事光明磊落,但是就像中邪了一樣,每天晚上惡夢連連,該死的是起床後夢的內容還記得一清二楚。
您是否也有類似上述幾個案例的困擾呢?「失眠」其實是病患前來精神科門診最常見的主訴之一,長期失眠不但會造成白天精神不濟、容易疲倦、情緒易怒、和工作效率不佳,更有甚者會出現黑眼圈,影響儀容觀瞻,就如同某知名提神飲料的廣告,一天到晚被同事親友調侃「你累了嗎」。除此之外,失眠也可能會導致內分泌失調、記憶力衰退、免疫功能下降等等嚴重的併發症。所以身為「失眠人生」的男女主角,如何遠離失眠的糾纏,惡夢的糾結,「熊貓眼」的糾葛,您不得不知。
生理因素
更年期
更年期的階段身體裡的內分泌會開始大量出現與年輕時不一樣的調整與改變,常常會同時出現自律神經失調或失眠等等的併發症。建議年屆更年期的朋友,如果有上述的困擾,應該主動尋求精神科醫師和婦產科醫師的協助。此外,更年期並不是女性的專利,男性一樣有可能出現類似更年期的轉變,所以在這邊也要提醒所有的男性朋友們千萬別忽略了自己的健康。
睡眠呼吸中止症
體型肥胖者為高風險因子,病患常常會覺得在睡夢中驚醒,白天易疲勞,晚上怎麼睡就是睡不飽。此種失眠類型最忌使用坊間常用的鎮定劑或安眠藥,因為可能會惡化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病情,甚至出現呼吸抑制的嚴重後果。建議可以前往神經內科、胸腔內科、家庭醫學科或精神科門診篩檢,切勿自行到藥局購買安眠藥服用。
物質濫用
在台灣最常見的莫過於是酒精,其他如:安非他命、搖頭丸、海洛英、K他命等等,都可能是造成長期失眠的元兇。上述物質的使用者有些在初期會覺得有助眠的效果,但長期來說均會影響到中樞神經,導致睡眠結構的破壞,病患常主訴「睡沒兩個鐘頭就醒了」、「淺眠」、「一直做夢」。所以使用非醫療藥物的物質來幫助睡眠,往往只是「飲鴆止渴」,到後期還會出現成癮或情緒障礙等等的併發症。建議有物質濫用習慣的朋友,應該主動改變生活習慣,甚至諮詢專業醫師協助戒治。
心理因素
失眠常常不會單獨出現,情緒障礙是其中最常見的合併症之一,舉凡焦慮症、恐慌症、強迫症、憂鬱症、躁鬱症、精神分裂症等等,都可能是失眠背後的主因。很多人在傍晚時就已經「提前」擔心今晚會失眠,彷彿自己是魔術師,每天都在催眠自己「我會失眠」,光是這種擔心就足以讓人「未戰先怯,未睡先醒」。在台灣,有情緒障礙者往往不好意思向他人傾訴,如果是男性,壓抑情緒的狀況就更為嚴重了。所以如果您自己或您的家人有情緒方面的困擾,一定要尋求專業精神科醫師的協助,接受如抗憂鬱劑、情緒穩定劑、抗精神病藥物等等之藥物治療或各種合適之心理治療療程,絕對不要「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自行長期服用安眠藥往往會導致成癮的後果,安眠藥越吃越多,失眠不見得有改善,反而賠上自己的健康。
環境因素
長期失眠的患者常常有不良的睡眠衛生習慣,如果能夠改正回來,失眠有可能會不藥而癒。常見的良好睡眠衛生習慣有以下幾種:
一、不在夜間服用刺激性的飲料,例如:茶、咖啡、可樂等等,最好能夠戒除,如果一定要喝,建議最晚傍晚之後就不要再飲用了。
二、勿在床上習慣性的看書看電視,以免導致躺床後也沒有睡意。
三、萬一失眠,勿在床上躺太久,以免導致一看到床就聯想到失眠,入睡困難超過30分鐘,應該起床從事無聊的事情培養睡意,或練習腹式呼吸及肌肉放鬆。
四、洗澡完通常精神亢奮,時間不要跟就寢時間太近。
五、不在睡前收看容易誘發自身情緒激動的電視節目,例如:政論節目、靈異節目,可以聽聽柔和的音樂放鬆心情。
六、不在睡前做仰臥起坐、伏地挺身等等健身運動,以免睡意全消。
七、午覺不要睡太久,至多不要超過30~60分鐘。
(東森57健康同學會)你的腦袋有問題嗎?
(新聞轉載)走出失眠 研究:下床吧
(路透紐約25日電)
根據研究,失眠症患者若要睡得更香,縮短待在床上的時間或許就是關鍵。這是短期行為療法的一環,可以幫助老年人克服失眠。
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University ofPittsburgh School of Medicine)學者波伊瑟(Daniel Buysse)所帶領的研究團隊發現,護士打電話和幾次短暫拜訪等短時間行為治療,能幫助老年人戰勝慢性失眠。
美國每5個人當中,就有1人失眠,而1/3的老年人都有失眠的困擾。意外事故及高血壓等一系列生理問題都和失眠有關。失眠對心理健康也有不良影響。
波伊瑟表示:「如果你睡得不好,最重要的就是縮短待在床上的時間。」
波伊瑟及同僚研究79名老年人,他們的平均年齡為72歲,都有慢性失眠的問題。
研究人員隨機指派參與者閱讀睡眠紙本教材,或是接受短時間行為療法。
心理健康專業護士則將行為指令的重心放在限制床上時間及排定規律的睡眠和起床時間表,還會和參與者討論方法背後的生物學原因。
波伊瑟透過電子郵件告訴路透:「這個(療法)能有效讓睡眠時間壓縮得更為緊密。睡眠時間越是集中,就更使人精力充沛。」
根據問卷和睡眠日記,研究團隊發現,平均每2.4名接受治療的人當中,有1人反應良好,並有1人克服失眠。這個改善持續至少6個月。中央社(翻譯)
文章引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125/16/2lfe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