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德精神科診所 林耿立醫師的心情文章

台北精神科與身心科健保診所 心理諮商
Home » Blogs » Archive by category '失眠' (網誌分頁 7)

松德診所推薦書籍

一、過動症與注意力不足

1.《10天內,孩子不再是小霸王》-傑佛瑞‧柏恩斯坦博士著,陳昭如譯。新手父母出版。
一份專為四到十八歲孩子所設計的十天改造計畫。
全書深入剖析孩子偏差行為的成因,教導父母以全新的角度認識這些偏差行為的來源。
這個十天計畫每日循序漸進,提供具體而實用方法以改善孩子的行為,
同時並附有許多精采生動的個案故事,為正為偏差孩子所苦的家長指點迷津。
2.《10天內,培養專注力小孩》-傑佛瑞‧柏恩斯坦博士著,陳昭如譯。新手父母出版。
你的孩子並不是懶惰或沒有學習動機,他可能有長期注意力方面的問題。
而父母可以幫助孩子克服這個問題。
柏恩斯坦博士的十天計畫新穎、有效、而且具原創性,
適用於注意力無法集中的孩子,包括有ADHD及其它症狀的孩子。
3.《注意力不足症候群》-臧汝芬醫師著。宏欣文化出版。
每一個小孩都需要被擁抱、被愛、被讚美、被肯定,只有這樣,
孩子才會發展安全感、自信心,甚至自尊。自尊的建立需靠父母不停的接納與肯定,
缺少其中一項,孩子會自卑、膽怯或者自我放棄。
作者將所學與在團體過程中,所感受到的父母心聲與困惑撰寫成書,使更多父母可以因此書受惠。
更盼望兒童在父母看書後,因管教態度改變而能更快樂、更健康的成長。

二、躁鬱與憂鬱症

1.《千萬別對躁鬱症的人說加油!》-田仲流著,王立言譯。如果出版。
躁鬱症原來是這麼一回事!用漫畫就能輕鬆了解!
簡明的短文配合輕鬆的漫畫,讓您學會如何與躁鬱症患者相處,
並立刻具備所有關於躁鬱症的基礎知識。
2.《給陷入憂鬱的你-圖解憂鬱症小百科》-野村總一郎監修,張尚文審定,李曉雯譯。新自然主義出版
將艱澀難懂的醫學知識,透過深入淺出、體貼入微、完全圖解的編輯手法和寫法,
讓人一看就懂、任何人都能輕鬆理解。精緻的插圖,簡單明暸的表格,以及一般大眾容易忽略的細節提醒,
兼具知識深度與方便閱讀性,適合各種年齡層和教育程度的讀者閱讀,輕鬆了解憂鬱症的成因和治療的最新方式。
3.《憂鬱症》-春日武彥監修,沈晟審定,李幸娟譯。世茂出版
憂鬱症又稱為「心的感冒」,但只要與主治醫生合作,確實治療,便可以痊癒。
本書從身心層面的各種憂鬱症症狀談起,內容涵蓋了發病的起因、治療與藥物的服用、
家人的照顧及回歸社會的應對等,以圖文、表格並重方式,在文字敘述之中穿插圖表,方便讀者閱讀,
對憂鬱症患者及家屬極有參考價值。

三、精神官能症


1.《改變:生物精神醫學與心理治療如何有效協助》-馬汀.塞利格曼著,洪蘭譯。遠流出版。
觀念是一切改變的根本,而你自己是治療的關鍵。
書中仔細檢討焦慮症、驚恐症、憂鬱症、貪食症、同性戀、酗酒等問題的成因,
將它們分成可以改變和不可改變兩類,然後指出正確對待這些問題的方法。

2.《大腦當家-靈活用腦12守則,學習工作更上層樓》-John Medina著,洪蘭譯。遠流出版。
分子生物學家麥迪納博士分享他在大腦科學領域研究的成果,探討大腦知識對於在教室的教學以及在職場的工作
能有什麼幫助。書中每一章分別解釋一個大腦守則──科學家所知道的大腦工作方式,
然後提出可以改變我們日常生活的建議。當你了解大腦究竟是如何運作的,就會明白應該如何充分利用大腦。
文章同步刊登於

睡眠不足會增加罹患癌症的機率(yahoo網站)

十一月 18th, 2008 Posted in 失眠 Tags:

有規律的運動,有助於減低罹患癌症的機率,不過,睡眠不足有可能讓運動白費。

這項以將近六千名1865歲的美國婦女為對象的研究再次確認,經常運動的人,罹癌的機率比較低,不過運動的效益,會因為睡眠不足而打折扣。

研究人員把調查對象,依照運動量多寡,分成兩組,單純就運動比較多的那一組進行睡眠分析,結果發現,每天睡眠不足7小時的人,罹癌的機率比睡眠超過7小時的人,高了將近一半。

為什麼睡眠不足,會提高癌症罹患率,兩者之間相互影響的機制,目前並不清楚,不過適度的睡眠有益健康,這是大家都知道的。

美國疾病防治中心一直認為睡眠不足是國民健康的一個潛在威脅因素,過去20年來,美國成人每天睡不到6小時的比例,不斷上升。

睡眠專家說,睡眠不足和肥胖糖尿病、高血壓、中風、心血管疾病、憂鬱症都有關係,它也容易使人養成吸煙和酗酒等不良習慣。

有規律的運動則可以降低乳癌、大腸癌等多種癌症的罹患率,因為運動對內分泌、身體的免疫能力及體重,都會產生良性影響。

她為什麼不笑了?

八月 27th, 2008 Posted in 失眠
寶寶才剛剛出生,她的生活卻已經舖天蓋地似的反了。沒有一丁點時間做自己的事情,強大的挫折感壓的自己什麼都提不起勁,沒有食慾,失眠,另一半也忽略了自己被疼惜的需要,面對著全然依賴自己的小寶貝,不知道脆弱又無力的自己到底還能撐多久? 

產後憂鬱症不管程度是輕微還是嚴重,對整個家庭的影響都絕對不可輕忽。如果家人發現婦女產後表現出過度焦慮、情緒低落、食慾不佳、失眠等等情形,未來均有可能發展成憂鬱症。產後憂鬱症不管程度是輕微還是嚴重,對整個家庭的影響都絕對不可輕忽。如果家人發現婦女產後表現出過度焦慮、情緒低落、食慾不佳、失眠等等情形,未來均有可能發展成憂鬱症。

 

 

 

 

 

 

如果有以下狀況,她可能有較高的風險會出現產後憂鬱的情形:

˙有憂鬱症的病史

˙懷孕時經歷憂鬱症

˙婚姻出問題

˙懷孕時遭受艱困的生命重大事件

˙缺乏社會支持系統

 

產後憂鬱症的常見症狀

 

 

 

 

症狀
心情低落
在所有或幾乎所有的活動、興趣或喜樂都顯著減少
思考能力或專注力減退、或無決斷力
精神運動性激動(agitation)或遲滯(retardation)
疲累或失去活力
失眠或嗜睡
反覆想到死亡、重複出現自殺意念或企圖(attempt)
無價值感、罪惡感
體重下降或增加;食慾減少或增加

 

 

 

 

 

 

 

 

 

 

 

 

 

 

一般而言,產後憂鬱症可概分為三:

 

 

 

I.產後情緒低落(postpartum blue):

 

約有五到八成的產婦會經歷產後情緒低落的狀況,容易出現在患有嚴重經前緊張症候群的患者、意外懷孕、曾想墮胎者,及晚期懷孕時表現情緒不穩定的產婦。情緒低落大多在產後3-10天內發生,時間很短暫,由數分鐘至數日,最多不超過二週,症狀也輕微。她會出現愛哭、疲憊、心情低落、易怒的情緒變化,在身體方面則會出現頭痛、失眠、作惡夢等等症狀,對嬰兒則會表現出喜怒無常的矛盾反應,認為自己不能盡到照顧新生兒的責任。 

 

 

 

 

 

 

 

 

在治療方面是多給病人鼓勵,建議她做一些休閒活動,如果有逐漸惡化趨勢,則可能需要精神科的諮商。由於此病多以短暫及輕微的方式表現,往往不需藥物,預後也大多良好。

 
II.產後沮喪(postpartum depression):

10%-20%的產婦會發生產後沮喪,大多在生產後三天出現,症狀與「產後情緒低落」類似,只是更多樣化、更嚴重、發作時間更久。嚴重的行為失常在產後數週乃至數月才會發生,發作時間平均六至九個月,有近半數甚至超過一年。

 

典型的症狀包括激動、哭泣、失眠、反應變遲鈍、疲憊不堪、強烈的,罪惡感擔心照顧孩子不夠、無法集中精神處理日常事物,不停的產生自殺或是想死的念頭。一旦發生此病,下次產後再發生的比率約20%-30%,家中的其他成員需要多加注意。

在治療方面家人的扶持非常重要,尤其需要分擔大部分照顧嬰兒的責任。此外,經由精神科處方抗憂鬱藥物及心理諮商也有很大的幫助。

 

III.產後精神病(postpartum psychosis):

 

 

 
此病的發生率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二,因此婦產科醫師所見不多,但在精神科門診卻常可見到。但在精神科門診卻常可見到。大多在生產二天以後才開始發作,以產後一至四週發作為最常見,但也有病人會遲至產後一年才發作,症狀常會持續好幾個月以上。產後精神病可分為兩種型態,一種為早發型,在產後三週內發作,多發生在第一胎、較年輕,有類似情感性精神病的症狀,預後似乎較好。另一種為晚發型,在產後三週以後才發作,多發生於經產婦、較年長、未婚、社經地位較低,有類似精神分裂症狀,預後似乎較差。

 

 

 

 

 

產後精神病的典型症狀

 

最常見的有情緒激動、不穩定、哭泣、失眠、神智不清、像「木頭人」,幾乎對外界沒有任何反應,有罪惡感、無力感及產生一些誤認胎兒已死亡,或是被掉包了等等幻覺,其中有40%的病人剛開始會表現出「躁症」的症狀,如過度興奮、走個不停、認為自己是超人,其後才顯出「鬱症」特徵,這種雙極性的患者往往較單極性的「鬱症」預後良好。

 

 

自我照顧策略

1.放鬆心情,並且有充分的休息。當嬰兒睡覺時也是著讓自己休息。

2.當妳有新生兒時,家庭環境並不需要求十分的清潔。

3.當妳需要時請立即尋求協助。

4.向妳的丈夫、家人、朋友尋求情緒性的支持。

5.每天至少離開家一段時間讓自己有喘息的機會。

6.與妳的丈夫單獨相處一段時間。

7.尋求精神科醫師的協助。

8.和其他產婦分享心情並從其中學習經驗。

 

 

 

 

根據國外研究報告,患者有5%的自殺率及4%的殺嬰率,因此積極治療有絕對的必要性。治療這個疾病除了尋求精神科的諮商外,家人的協同照護也可使病人較迅速恢復正常的人際關係,而抗憂鬱劑及抗精神病藥物更是不可少。

 

 

 

 

失眠時你該提供給醫師的資訊

六月 2nd, 2008 Posted in 失眠, 自律神經失調 Tags: ,

失眠時你該提供給醫師的資訊

就診前或是在診間,你應該提供醫師

(平均以一個星期為基準)

1.   睡著所需時間

2.   晚上醒來次數,醒來睡得找嗎

3.   總計一個晚上睡多久

4.   就寢與起床時間

5.   起床感覺如何

6.   就寢前你會做哪些幫助睡眠的事(喝酒,喝牛奶)

會不會覺得太多呢,林醫師知道你不太容易記住,沒關係,一位受訓好的精神科醫師可以問更多細節,以幫助醫師更了解你失眠的原因,不過你要好好提供醫師上述資訊喔,千萬不要隨便到藥局拿安眠藥服用或是上網買來路不明的"食品"喔。

腹式呼吸(林醫師的媒體新聞)

六月 1st, 2008 Posted in 失眠, 自律神經失調 Tags: , ,

油價上漲引發民生必需品跟著漲,許多人因這波漲價感到吃不消。耕莘醫院精神科主任暨心理衛生中心主任楊聰財在門診上發現,有些平常已累積生活或工作壓力的患者,面臨這股漲價潮,不僅有焦慮感,還會使自律神經失調,產生胸悶、頭痛等情況,進而影響生活品質和工作效率。建議可做腹式呼吸,每次進行20下,1天至少80下,能穩定自律神經。

面對需求壓力,會使自律神經失調,出現焦慮、煩躁、頭痛等狀況。

胸悶 頭痛為焦慮徵兆
楊聰財醫師表示,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Need-hierarchy theory),心理需求是最大的壓力來源,物價上漲讓人出現「荷包失血」、「日子過不下去」等感受,引發焦慮、失落等問題。人一旦焦慮,自律神經失調,交感神經過度活動,產生煩躁、頭痛、頭暈、胸悶、心悸和肌肉緊繃等情況,無法心平氣和地工作或念書,晚上甚至失眠、易驚醒,影響生活品質和工作效率。松德診所身心科醫師林耿立也表示,女性面臨壓力多以心情低落來表現,男性則較容易動怒、脾氣暴躁。

 

每天至少做80下腹式呼吸,有助穩定自律神經、改善焦慮情緒。

腹式呼吸 睡前2小時放空
若出現上述焦慮引發的徵兆,可試著做腹式呼吸,找張靠背的椅子,全身放鬆,以鼻子緩慢吸氣,把肚子吸滿,再用嘴巴吐氣,速度愈慢愈好,每次做20下,1天至少做80下,就能穩定自律神經,改善焦慮情緒。林耿立醫師則表示,睡前4小時盡量不要運動,以免交感神經活化,情緒亢奮而失眠;睡前2小時就盡量放空腦袋,不要工作或進行過度用腦的動作。若狀況一直沒改善,焦慮情緒會持續累積。楊聰財醫師建議,趕緊到精神科或身心科尋求協助,可透過與醫師會談獲得改善;若情況較嚴重,醫師會給穩定神經或使血液中血清素濃度升高的藥物,只要遵照醫囑,就有助於穩定情緒、舒緩焦慮。

對抗壓力的方法

五月 28th, 2008 Posted in 其他資訊, 失眠, 憂鬱症, 焦慮症 Tags: ,

對抗壓力的方法

想要讓自己擺脫壓力,除了找出主要的壓力源並予以是當的降低壓力之外,你還有許多增強自己的抗壓力、與挫折耐受力的方法哦!

l 適度的運動

運動會增加腦內釋放出β腦內啡,這種物質可以說是人體天然的鎮定劑,可以幫助平衡心緒,帶給你好心情,但它會因為壓力而消耗減少,所以不要忘了多運動。

l 充足的睡眠

疲憊的身心容易產生壓力。一個有充足睡眠的人抗壓性高,並且也較能應付環境的變遷。相信常失眠的人一定很認同這句話。

l 調和自己呼吸的

現代人常常呼吸很快,工作一段時間後,將兩眼輕輕的閉上,將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並以吐氣比吸氣長的腹式呼吸。

l 按摩放鬆身體

按摩可以使緊繃的身體、使身體得到放鬆,對於壓力的釋放很有效果。你甚至可以在醫師的指導下去感受身體的感覺,做生理回饋,讓自己就是一帖良藥。

l 補充維他命

維他命中的維他命CE、維生素B群,礦物質中的鈣、鎂等有助於對抗壓力。如果你是甜食愛好者或是有吸菸習慣者、咖啡因過量的人更要注意這類維他命的攝取,以平衡身心的壓力。而甜食酸然或很快增加滿足幸福的感覺,但是時間很短,很快就會需要再吃補充,容易暴飲暴食易怒,建議少吃。

l 走出戶外,參與其他的活動

不要被自己憂鬱的情緒困住了,心情不好、壓力大時千萬不要自己悶在角落,以免越想越往牛角尖鑽,一定要走入人群,轉移壓力的焦點,曬曬陽光一定會有幫助。

l 縮短沮喪的時間

遇到挫折時重新評估自己的價值與身段是很重要的,不要期望過高,盡量縮短時間,跟醫師或是家人合作,盡快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與自信。

l 放自己一個假

偶爾放自己一個假,出外散散心讓自己的心情獲得短暫的沉澱,轉移注意力也是消除壓力的好方法。

紓解壓力的方法

1. 充足的睡眠:睡眠能使疲倦的身體得到休息。一個有充足睡眠的人抗壓性高,並且也較能應付環境的變遷。

2. 均衡的飲食:可適時補充維他命,不偏食、不暴飲暴食,常食魚肉和青菜、水果,少吃甜食咖啡菸酒。

3. 適當的運動:運動可以增進體能並增強免疫系統活化的作用,且會增加腦內釋放出β腦內啡,可以幫助平衡心緒,可以給你好心情。適度的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並充足的休息,下午過後不宜做太劇烈的運動,以免影響晚上睡眠。

4. 保持幽默感:用樂觀的角度看待每一件人、事、物,有助於增強免疫系統。

5. 到郊外旅遊享受感官之樂:安排休閒娛樂,接近大自然,是紓解壓力、調節身心靈的重要方法。

6. 運用鬆弛技巧:調整呼吸有助於安定心神,放鬆身心,採用呼氣比吸氣常的腹式呼吸,或是聆聽美妙的音樂。、享受芳香療法來減輕憂慮,平撫焦慮,可讓生活變的愉悅輕鬆。

7. 自我鼓勵:試著用正面的方式告訴自己,必要時在鏡子前練習。告訴你自己「做的好」或「你將難纏的局面控制的很好」。。慢慢的增加你的自尊心及適應壓力的能力。

8. 尋求外在的支持:人是群居的動物,他人的支持非常重要,有時更可幫我們度過難關,故有心事時不妨找可信的家人、朋友、同事談談,。

總結:

適度的壓力是一個人進步很重要的因素,壓力無所不在,離婚是壓力,結婚也是壓力,連你中午與同事約出去吃飯都是壓力,當然你跟主管吃飯的壓力或是跟好友一起吃飯的壓力是有區分的。你要學著去管力你的壓力,而不是去逃避它,與壓力共處是你要學會的課題。

Dr. Right 台北松德診所 身心科林耿立醫師

 

睡眠不足 大腦短路(時事健康新聞發表短評)

五月 27th, 2008 Posted in 失眠 Tags: ,

睡眠不足 大腦短路(轉載自yahoo台灣)

更新日期:2008/05/26 10:30

美國科學家表示,睡眠不足可能造成大腦不穩定,使大腦突然短路。

新華網報導,美國賓州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說,大腦清醒和睡眠兩種狀態就好比是燈亮著和熄滅的狀態。當睡眠不足時,大腦會在清醒和睡眠兩種狀態間頻繁快速轉換。在轉換過程中,大腦會出現瞬間功能喪失現象,就好像大腦短路。

 

研究人員透過核磁共振技術,觀察二十四名成人大腦。在一夜沒睡情況下,大腦多個區域都發生明顯瞬間功能喪失現象,像是注意力下降和視覺處理程序突然中斷等。而當這些人得到很好休息後,這些短路情況就不會發生。

 

研究人員警告,睡眠不足導致的大腦短路在生活上會有危險,例如汽車駕駛人,在行車過程中一旦出現幾秒短路,就可能釀成重大交通事故。

 

短評:

睡眠不足絕對需要你的注意,它影響的不會單單只有睡覺,進而會影響醫些生理現象,像是內分泌系統,而導致一些緊張焦慮,心律不症,以及糖尿病高血壓。

精神科醫師所提供的治療不只有安眠藥治療,還提供放鬆以及認知行為治療,都是現代人不想一直靠助眠鎮定劑的有效辦法。

過度哀慟 可找醫師幫忙 ( 2008-04-04 ):轉載自由時報

四月 7th, 2008 Posted in 失眠, 憂鬱症 Tags: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在這個特別的節日中,除了表達對於先祖的懷念之外,似乎還多了一些哀愁。

 

摯愛的人過世,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生命中難以承受之痛。面對死亡事實時,哀慟者通常會先感覺到震驚,陷入麻木的狀態,思緒也暫時陷入混亂、無法思考,覺得不知所措,甚至不願意承認親友的過世,接下來難過、悲傷的情緒會一一出現,哀慟者會有強烈的失落感、情緒低落、毫無食慾、不想跟任何人說話、對什麼事都沒有興趣等類似憂鬱的狀態。

 

哀慟者的思緒中,會充滿著對死去親人的強烈思念,而這段期間失眠的困擾也常會出現,可能會難以入睡,半夜會醒來,或是早醒而無法再入眠。

◎哀慟反應與憂鬱症的症狀很像,該如何區分?何時去尋求專業精神科的幫忙?

 

●哀慟的時間太久:通常哀慟歷程一般會持續6個月到1年的時間,在這一年的時間裡,每逢幾個重大的節日,或是特別值得紀念的日子(如過年、中秋節、死去親人的生日、結婚紀念日等),哀慟者會特別想起過去與死者一起度過這些日子的種種記憶與情景。

一般而言,超過1年以上的哀慟反應是比較不尋常,有些個案經歷親友過世之後2、3年以上,仍然處在一個憂鬱的狀態,這時就需要周遭親友關懷與積極介入。

●悲傷期的反應過於病態:例如反覆想到要隨著親人一起死去、自殺,或是失去工作能力等;或是不願意承認親友的死亡,一段時間後,桌上還是擺著原本的碗筷,不管他人反對,仍堅持親友存在人間等。

●出現精神病症狀:例如嚴重的幻聽,好像已去世的親友在跟他對話,妄想親友在哪裡等他,要去找過世的人等,一些脫離現實的情形。

哀慟者在經歷一段約2、3年的時間後,通常已經回復到原先的功能,能有一個正常的社交活動,工作、家庭、事業都慢慢進入軌道。

 

如果還有一些類似憂鬱症狀,或是不斷有身體化症狀,例如出現和親友一樣病痛的表現(譬如親友因罹患胃癌過世,而哀慟者不斷有肚子痛、消化不良的症狀出現),這些都需要進一步由專業醫師幫忙,不論是給予抗憂鬱劑,或是經由心理諮商的方式去探討哀慟反應,均有助於順利度過哀慟反應。

 

(作者為台北松德診所身心科醫師)

失眠: 沒有活力的一天

三月 9th, 2008 Posted in 失眠 Tags:

下面是你在這個城市叢林中因為失眠睡不著而被制約化的一天:

 

你一早醒來就感到全身無力,疲憊不堪,很想再”躺”一下,懊悔著昨晚的失眠和晚睡,心裡想著今天上班以及家裡大大小小瑣碎去要面對的壓力和事情,心不甘情不願的起床,卻發現無法好好的思考,也沒有活力好好開始今天的工作,好不容易熬到中午,精神稍微好一點了,卻又開始擔心今天晚上可能會睡不著覺,你吃完午餐開始昏昏欲睡,想去小憩一下,或是喝杯咖啡,卻又擔心這是醫師所說的”失眠者的惡性循環”,你很清楚根據過去的經驗,做了你會後悔不做卻又很難有活力繼續下午的工作,於是你趴著小憩午覺而且在你起來後喝了點咖啡,這個下午你似乎過的還不錯,但是卻更加擔心晚上睡不著覺,快下班時你開始有些情緒暴躁,無法好好專心,最後好不容易熬到下班;晚上你回到家更不用說了,一看到那張床,你直覺得就是跟失眠睡不著覺劃上等號,一想到今晚會眼睜睜的看著天花板,數著一隻比一隻愈來越有活力的綿羊,漫長的黑夜似乎永無止境,躺在床上的你心中更加焦慮,因為你會擔心睡不好或是睡太少,明天會很沒精神,心情開始更加不安;到了深夜你因為害怕前幾晚躺在床上的感覺,於是就將自己與電視或是網路當成好朋友,想要讓自己累一點再去睡覺,因為你記憶中那個一直躺在床上兩個小時,卻怎們也睡不著覺的感覺很難受,沒想到在今晚卻是愈夜越美麗,精神也跟著愈來越好,有看不完的網頁,部落格,聊天室或是跟朋友在線上MSN,或是看著千篇一律卻總是讓你忍不住想破口大罵的政治新聞或是影視演藝話題,最後終於你撐地精疲力盡,到了晚上兩三點虛脫在床上,閉上眼睛,腦中卻開始上演今天還在煩惱的事,明天的工作,像是一台放映機一樣,在腦中部斷地放映著這些你根本就不該也無法馬上解決的事情。

終於你受夠了,你跟自己說我明天還要上班,一定要馬上睡著,於是你拿起那顆你認為是萬惡的安眠藥,想著就只是今天,我只吃下這一顆,明天不再碰了,心中卻是充滿自責與挫折,於是跟昨晚一樣,你又是在罪惡感中迷迷糊糊到了清晨才睡著,在懊悔與疲憊中醒來,想著今天真的很不想上班;然後又繼續上演這段文章該開始的一天,就這樣故事一天天的重複下去。

而你想的卻是這樣的情節何時可以殺青,你已經累到不想再繼續演下去了。如果你是長期的失眠患者,上面這些症狀必然是你每天所要承受的壓力與痛苦,除此之外,跟一些生理的疾病不一樣的是,失眠對你的影響是那樣的深且廣泛,但是旁人卻無法幫忙甚至於體會。結果呢你不是將自己弄得很糟糕,工作效率低落,身邊的親朋好友也都能感受到你的脾氣暴躁,自己的也容易發生憂鬱症,記憶力下降。

當一個人對自己的睡眠狀態不滿意,或者發生有入睡困難、睡眠中斷、或清晨早醒等情形時,通常我們稱之為「失眠」。

失眠和頭痛一樣,是醫學上最常出現的抱怨之一,它可能只是一項身心疾病的表面症狀;也可能只是單純的失眠症,因此詳細的臨床評估和診療是很重要的。失眠在許多人的認知中,是一種”神經衰弱」”,或是”心理反應”,這些概念都可以部分的解釋失眠的原因。失眠很早就被認為是一種”心身症”,無論有無身體疾病的因素存在,都會摻雜某些心理和行為的因素,而導致失眠的持續或惡化。

其實失眠患者最常抱怨的問題是起床後仍然感到嗜睡與疲勞。失眠症患者可能會被那些症狀所苦,通常並不只是單獨的一項,而是同時有下面敘述的一些症狀這些常見的症狀包括有

白天-精疲力竭、疲勞

記憶力的問題容易發怒

難以集中注意力

晚上難以入睡,經常醒來,早上過早醒來

睡眠無法令人精神飽滿甦活

想必有過這些經驗的你,一定對於這些症狀不陌生。失眠所造成的一些後遺症還包括有增加發生憂鬱症的機率 增加發生心臟血管問題的危險增加長期倦勤怠工的情況 增加醫療資源的消耗 增加行為障礙 影響工作表現 降低職業產能與職場安全性。

自古以來,睡眠就是一項令人著迷的生理現象,一直到最近隨著腦部科學的重視與研究,睡覺這件事也從一個生理現象,一個儀式轉變成為一項”科學”。在精神科的診斷當中,睡眠是一項很大的學問,然而很多民眾更加關心的絕大部分還只是在失眠睡不著覺身上,以及失眠所伴隨而來的緊張焦慮,工作不專心,效率低落,情緒暴躁不安。而不是教科書上複雜的專有名詞跟病名。 一個主觀上良好的睡眠,可能是許多人尋尋覓覓所追求的,卻好像無法獲得,這個在農業社會中一項在簡單不過的事情,或許連”事情”都談不上的生理反應,簡單到跟吃飯一樣的動作,在現代人的身上似乎變成了一項沉重的負擔。隨著現代人的壓力增加,在身心科的門診中,焦慮症和憂鬱症狀是造成失眠最常見的原因。而我們日常生活的壓力或環境的變遷也會透過情緒反應和後續的行為而導致失眠。因此透過對潛在身心疾病的評估和診治,壓力處理和情緒調適,以及認知行為方法的練習,都有助於克服失眠的困擾。 至 於一些失眠的非藥物方法如下

1.維持規則之睡眠作息,每日按時上床入睡及起床,即使前一天睡不好也要顧地時間起床,不要賴床。

2.不要強迫自己入睡,如果躺在床上超過三十分鐘仍然睡不著,就起床做些溫和的活動,直到想睡了再上床,但是記住不要做過於激烈的活動,例如看一些政治性節目,拖地板等等。

3.嚴格限制在床上的時間,白天不能碰床,只有在晚上想睡得時候才上床睡覺。

4.維持舒適的睡眠環境:適當室溫、燈光、少噪音及舒適床墊。

5.避免使用床或臥房為其他睡眠的活動場所,如看電視、打電話、討論事情。

6.下午後避免喝咖啡、茶、可樂、酒及抽煙。

7.為了避免夜間頻尿而起床上廁所,影響到睡眠,最好晚餐後少喝水及飲料,睡前上廁所。

8.睡前之小點心,牛奶有助睡眠,然不宜吃太飽。

9.每日應規律運動,睡前宜做溫和及放鬆身心之活動,如泡熱水澡、肌肉鬆弛及呼吸運動,切忌睡前之劇烈活動。

10.每日應有規律及充滿活力之生活。

而藥物上的幫忙在某些時候是絕對必要的,過與不及的使用安眠藥物對於失眠會者絕對是弊多於利,長期而言反而造成患者的痛苦。現代的藥物該早期比較起來其實安全很多,如果有專業精神科醫師的指導下使用,在成癮的可能性上不高,甚至可以很快的處理失眠,讓工作效率提升,情緒穩定,反而可能有利於失眠的情好轉。 如果你試了很多方法,卻對於一覺好眠這檔事,還是認為是你的”工作”,而不是一項在輕鬆也不過的享受的話,你可能某種程度上需要專業的人員幫忙,好好地與你討論你的問題,並尋求可能的診斷與治療。

松德診所   身心科主治醫師   林耿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