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德精神科診所 林耿立醫師的心情文章

台北精神科與身心科健保診所 心理諮商
Home » Blogs » Archive by category '其他資訊' (網誌分頁 4)

青少年易暴衝 可能罹患精神病

七月 17th, 2012 Posted in Blogs, 其他資訊

中國時報【張睿纖╱台北報導】

青少年遇到挫折或達不到要求就不爽、暴怒,小心已罹患被稱作「破壞性情緒失調」的精神疾病。過去這種問題常被誤認成躁鬱症、過動症,因此沒有對症下藥,導致情況惡化,易演變成憂鬱症。精神科醫師指出,國內這種「不爽青少年」盛行率約三%至五%,如能早期診斷、適當治療,或許能減少社會事件發生。

預定明年出版的美國精神醫學學會最新《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已重新認定此種「嚴重情緒失調」或稱「破壞性情緒失調」的精神疾病。

三軍總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葉啟斌表示,「破壞性情緒失調」好發在七至十七歲青少年,他們一旦覺得自己遭受不公平待遇,就易產生言語或行動上的破壞行為。要符合此種疾病,「不爽行為」至少須持續一年以上、一周發生逾三次,且在兩個不同場合。

葉啟斌表示,去年九月抽查台北市七百名高一生,發現其中三%至五%符合「破壞性緒失調」診斷,其中四十五.五%同時有過動症、三十六.四%同時有對立性反叛疾患、卅一.八%合併有嚴重型憂鬱症、十八%有躁鬱症問題。

葉啟斌指出,病患因腦部血流量不夠,大腦接受他人反應及控制自己情緒的迴路出狀況,別人已經生氣了卻不察覺。此外,體質也讓他們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易怒之外,嚴重者甚至會有自殺或暴力行為。

葉啟斌指出,治療「破壞性情緒失調」,應先治療合併疾病,再輔以情緒辨認與控制的相關輔導;這些青少年若沒有及時被診斷與治療,成年易導致重度憂鬱症。

研究:腦中多巴胺影響工作意願

七月 17th, 2012 Posted in Blogs, 其他資訊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在工作上,你是懶鬼還是拼命三郎?一項新的腦成像研究發現,大腦中有3個特定區域的化學物質,會強烈的影響人們想要努力工作賺錢的意願。這項研究,由范德堡科學團隊發表於「神經科學期刊」(Journal of Neuroscience)研究。

此研究針對25位年齡在18至29歲之間健康的受試者(52%是女性)。為了瞭解他們贏得金錢酬賞的工作意願,受試者被要求進行一項按鍵任務。首先,受試者自行選擇任務的難易程度,最簡單的任務酬賞是1美金,最困難的任務報酬是4美金。當他們做了選擇後會被告知獲得酬賞的機率,如高、中或是低。每個任務進行的時間約30秒, 受試者必須重複這些任務約20分鐘。

研究者使用正子斷層掃描發現,有強烈意願工作贏得報酬的「拼命三郎」,其大腦裡掌管酬賞和動機有關的紋狀體和腹內側前額葉區所分泌的多巴胺較多。而較無工作意願的「懶惰蟲」則是在掌管情緒和危機感的前腦島區分泌出較多的多巴胺。

研究者也指出,過去以老鼠進行的實驗發現,多巴胺對酬賞動機有著重要的影響,然而他們的研究則解釋了多巴胺如何決定人類在尋求酬賞行為上的個別差異。研究結果顯示,前腦島分泌出較多的多巴胺與工作意願的減低有關。多巴胺對於不同腦區可能造成完全不同的效果。除了發現大腦如何運作外,該研究未來也可以應用在注意力缺損、憂鬱症、精神分裂症以及其他帶有缺乏動機的精神疾患治療上。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一般精神科專任主治醫師詹佳真表示,目前我們已知大腦中不同的分區掌管著不同功能,且會受其他不同神經傳導物質所影響,但對於如何增進單一區域的多巴胺或是神經傳導物質,仍有待進一步的研究。但如果我們平時感到缺乏工作意願時,適度的停下手邊工作,暫時休息,做些自己喜歡的事進行自我調適,都會是幫助我們恢復工作意願的好方式。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表示,如何令自己降低負面憂鬱情緒,增加愉快感,我們可以透過運動,自體增加多巴胺,無論增加在腦內的哪個區,即便是較無工作意願,而導致減少工作卻增加愉快感又何嘗不是一種紓緩,所以運動紓壓還是可行的。

現代環境下如何教育小孩

六月 22nd, 2012 Posted in Blogs, 兒童心智, 其他資訊

華人社會的父母對子女『完美期待』、在『過度焦慮』的情緒下,變得『過度介入』孩子的成長與發展。這一點在兩岸三地越來越明顯,兩岸三地都出現因為少子化以及父母教育過度保護,而出現小孩或是青少年不知道”生活法則”。

相關的親職文獻與研究指出,過度保護子女會削弱其自尊、獨立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並造成過分依賴、挫折忍受力低、情緒容易焦躁不安的人格特質,使其長大成人後,不懂得負責,更不知如何面對和因應現實社會中的各種挑戰,往往在挫折與壓力的情境下,易產生負向的情緒與退化的行為,長期而言,對子女的自我成長及生涯發展有深遠的負面影響。 Ream more »

大腦食物

六月 10th, 2012 Posted in Blogs, 其他資訊

食物

首先我們談談食物,食物不外乎有五大營養素碳水化合物(澱粉),脂肪,蛋白質(可以分結成小的分子叫做胺基酸)以及礦物質和維生素。
這五樣東西對大腦都有一定的舉足輕重影響。

食物對大腦的影響可以是長期或是短期的。
例如對於一位會一直吃多食物的病人,他無法控制食慾,因為他的大腦已經習慣精緻的碳水化合物。
說到碳水化合物,很多人都會倒抽一口氣,這是上化學課嗎?

其實簡單一點說,碳水化合物就一直人類的主食,例如小麥麵包,米飯,麵食或是其他包子饅頭披薩都是。
他的主要代謝物就是糖分,也是供應我們大腦重要的主要能源燃料之一。你知道嗎?我們的大腦占了我們身體體重的2%左右,但是卻耗掉身體25%的養分與氧氣消耗。這是人類演化很重要的一環。思考與決策加上計劃未來,組織能力,記憶力,情感控制與邏輯推理。都靠腦部幫我們完成。 Ream more »

退休前後的心理調適 [重拾退休後的熱情,開創新局! Don't retire but "re-fire"!]

六月 25th, 2011 Posted in 其他資訊

Don’t retire but "re-fire"!
(註:re-fire在此意指重新點燃熱情,或再解雇一次,有雙關語之意)

建國一百年,除了象徵「百年好合」和跨越里程碑,朝向新的世代開展的意義以外,還點出了一個事實。從台灣光復以來,第一代從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政權回歸中國民國政府後出生的嬰兒潮世代,再過3-5年即將屆滿65歲退休。這個世代在民國六十幾年到八十幾年之間,經歷了「台灣錢淹腳目」的經濟榮景,不僅得到了實質的金錢報酬,也在各大企業崛起的過程中,站穩了關鍵的領導位置。所以,根據專業投資理財公司-CFD啟富達國際,於「2007國人投資理財認知大調查」結果,得知有七成的國人進行投資理財的規劃。引藉此觀念,各大金融機構在開辦新商品時,已早先一步看到嬰兒潮退休後需要相當的財力以支應剩餘沒有工作的日子,而推出各式各樣的關於退休資產規劃的金融商品,打出「完善的保障規劃,是建立退休計劃基石」的口號。

當所有鎂光燈聚焦在「退休金融商品」上的同時,是否有人關心退休者的心靈適應?退休後有足夠的財力支付生活需要,有閒暇的時間,應該很快樂的人們,他們心裡在想些什麼?大多數長時間投注所有心力於工作的人們,人生如同馬鞍一般,代表工作的橫向位置穩如泰山,代表生活、健康、興趣、婚姻等的縱向位置搖搖欲墜。所以,多數退休者在屈臨退休之時,會面臨極大的恐懼,思考著:不再從事工作而脫下西裝的自己,到底是誰?為了逃避面對這樣的景況而開始積極的尋求事業的第二春,防止自己在雞尾酒會的問題裡,談到“最近過的好不好?”“現在在做什麼呢?”等問題時會感到羞愧。他們一想到退休後無事可做,未來二、三十年坐在椅子上等待身體老化,好似行星隨著年華老去而墜落一般,心裡就極度的抗拒「退休」。他們高喊著,我們不要退休,只是必須規劃人生的下半場。

現階段在台灣,退休規劃師還不盛行;在美國,當你在Google蒐尋時會得到很多相關資訊。但美國政府尚未對退休規劃師實行法規規範。很多人說他是這方面的專家而收取高額的費用,彼此競爭客戶。他們教你一些在網路上和他人保持聯絡的技巧,訪問你身邊最了解你的親友、員工,幫助你找到自己的優勢、劣勢,再結合人格、興趣測驗,最後為你做整體的心理評估並提供你一些退休建議。

但評估和建議通常指出一直以來的生涯方向,對於退休規劃卻沒有任何幫助。例如:美國財富雜誌(FORTUNE)中的一個案例,高階的財務執行長,退休規劃師所提供的心理評估報告為:他是一個很優秀的領導者,在組織中扮演很稱職的角色。這樣的結論,只是支持他再陷入用另一個工作來填補退休空虛生活的迷失,而無法幫助他真正跳脫工作就是所有人生價值的漩渦,進而找到真實的自我!

或許,你認為自己並不是有豐厚資產的退休者,仍然需要為著生計擔憂,沒有心情去好好規劃自己的人生下半場。但美國詩人Robert Frost說:「你的興趣和職業如同眼睛一般,看似兩者,卻看到同一個風景。」一個曾成功引導客戶將興趣結合進入退休生涯的退休規劃師Waxman也提醒我們,退休後並不是無事可做,而是要朝向能夠引起熱情的事務邁進。要注意的是,我們身上都有一個袋子,裡面可能裝滿責任、挫折、回憶、興趣等,如果你背了太重的袋子,需要去找到把它打開的鑰匙,重新檢視裡面東西的去留,讓袋子與我們的身量相稱。所以他幫助客戶Citron回憶起過去自認為是文藝復興青年的美好時光,在退休後重新找回文字創作的熱情,完成了小說、劇本等創作,成為將興趣結合到職業的文字工作者。

曾撰寫「人生組合」一書的作者Corbett’s諄諄告誡我們,退休是每個人都必需面對的重要生涯歷程。年輕的時候,我們未曾深思這件事的重要性。當你年老之時,意圖尋找卻已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能夠把熱情點燃的種子,它的培育和尋找的線索都來自過去的經驗。所以,如果你現在很忙,沒有時間去學習和興趣有關的課程,那就找和它相關的事來做吧!例如:沒有時間上鋼琴課,那就去聽場音樂會!儘量讓自己的人生組合如同投資理財組合的聖經法條:「不要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般,將你的熱情擴大到工作以外的興趣、家庭、社區等。

下一場雞尾酒會時,你可能會聽到「你退休後的職業興趣是什麼呢?」這或許是跨越百年後,另一個鎂光燈的焦點。

「經前症候群」的認識

女性在更年期前,每個月會有無可避免的生理期,因此在生理跟心理上都會有些許的改變。日前新聞報導生理痛會導致身體的敏感度增加,且造成情緒上面的不穩定,但不論是生理期的前後,對女生或多或少都有因人而異的不同影響。

一個對自我身體敏感度較高的女性來說,察覺自己的身體有變化是很容易的,常見的徵狀像水腫、偏頭痛、胸部或腹部脹痛、情緒起伏很大、不斷地想要吃東西、失眠以及煩躁感之類,當這些症狀開始對你的生活與情緒造成困擾時,女性朋友便要留意,您可能已經出現「經前症候群」的徵兆,建議應該提早尋求身心科醫師的協助

「經前症候群」常出現於年輕女性或35歲之後的女性,一般來說影響可區分成生理及心理兩部分。生理部份如頭痛、胸部、腹部、腰部或胸部疼痛、心悸;心理方面有沮喪、易怒,像個不定時炸彈,且容易焦躁、緊張,食慾大增,不斷地尋找食物,或想要吃某些特別的東西來滿足嘴饞的慾望,以上特徵可視為月經來臨前的提醒,但有些症狀甚至仍會延續至經期之後。

「經前症候群」經常會影響到工作及生活,對於女性朋友造成很大的困擾,但好消息是已可以藉由藥物來輔助處理,解決焦慮、生理期不規律及相關的不適感。目前在身心科的藥物治療中以SSRI(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為首選,根據臨床研究,這類藥物既安全又無成癮危險,一開始可以每日低量服用,再依實際改善程度,由醫師逐漸調整為有症狀出現時再服藥即可。

建議女性朋友應盡量保持作息正常,避免熬夜,平日培養固定運動的習慣,多吃蔬果與穀類食物,也可適度補充維他命與鈣質,會有助於狀況的改善,而當經期出現不規律的情況時,應及早就醫找出原因,以避免其他可能出現的相關疾病。

NIMH文章(七):認識暴食症

飲食疾患是在青少年期間經常出現的疾病,這次介紹的暴食症和接下來的厭食症、心因性厭食症都是相當常見的。希望可以藉由介紹讓有興趣的讀者更清楚何謂飲食疾患,也再次感謝 楊景然醫師 於百忙之中協助校稿事宜

暴食症的特徵在於患者對於進食失去控制,一再反覆出現暴食行為。跟心因性暴食症不同的是,患者在暴食之後不會有清除、過度運動或禁食的情況,因此有暴食症的人總是過重或肥胖,他們也會對於暴食感到罪惡感、羞愧或苦惱,結果導致更多的暴食現象。

肥胖的暴食症患者經常與心理疾病產生共病,包括焦慮、憂鬱及人格疾患,此外,肥胖與心血管疾病及高血壓的聯繫也已被證明。

治療暴食症的方式和心因性暴食症相似,使用百憂解及其他抗憂鬱症的藥可以減少暴食症狀與減緩憂鬱的情況。

醫師也可能會開立抑制食欲的藥物給暴食症患者,而個別心理治療或團體心理治療也被使用於處理與暴食症相關的心理問題,特別是認知行為治療。

摘自:美國國家精神衛生研究院(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中文翻譯:李碧蕙、洪紫瑋

校閱:松德診所身心科  楊景然醫師

非洲帳篷之旅

八月 24th, 2009 Posted in 其他資訊 Tags: , ,

看了Discovery 以及國家地理頻道十幾年了,終於可以找到機會去看一下非洲,是比較想跟大家分享”動物行為”。因為我一直覺得哺乳動物行為跟人很像。
幾張”證明”去了肯亞的照片跟大家分享。我想之所以我會對生物學以及精神醫學(很多是動物行為),可能是非洲吸引我的地方。因為我觀察了”城市動物”年後,可以去探索更多城市動物演化的起源很讓人興奮。

In House of Waine, Kenya

In House of Waine, Kenya

Bush walk with armed ranger and local Masai

Bush walk with armed ranger and local Masai

Me and Maisai Ranger

Me and Maisai Ranger

welcome dancing of Masai women

welcome dancing of Masai women

their world requirs more than this look

their world requirs more than this look

their future is ours as well

their future is ours as well

breakfast by river bank in savanna

breakfast by river bank in savanna

Witness of male Lion in the wild

Witness of male Lion in the wild

A meter away from mating lions

A meter away from mating lions

Big Yawning

Big Yawning

needing more room?

needing more room?

Main Predators in water

Main Predators in water

Animal Migration by Mara River

Animal Migration by Mara River

Kenya Visa, my alibi not in Taiwan

Kenya Visa, my alibi not in Taiwan

如果你也想去,幾個建議給你

英文要好,跟旅行團是不會有人帶你去做這些事情的。十天下來我搭了10幾次飛機,有一次飛機上才三個人;或是”跑道”大概是幾百公尺的碎石頭路。跟馬賽人,英國人以及肯亞人在一起,英文是基本的。

Landing and Taking off in Africa

Landing and Taking off in Africa

台灣的旅行團不會帶你去搭這種飛機和這樣降落一個機場,所以英文好一點,可以跟外國旅行社討論(我是跟南非旅行社用skype以及e mail討論)他們可以幫你規劃。

很多好的旅遊的書是英文,所以看看很有幫忙。

台灣旅行團不會這樣,我也建議你多了解其他國家,例如我在德國住了三個月,就天天吃香腸以及喝啤酒,去法國就天天吃可送和喝紅酒,去肯亞就學一下他們歷史。(買本英文lonely planet 飛機上看看),下飛機就可以啦。不要天天想吃泡麵或是米飯。

第二就是看書,BBC有很多好的節目(百視達都會賣),你可以多知道很多動物腳印,叫聲意義,以及身體語言。(我猜除了人的身體語言,我也喜歡動物肢體語言)。所以呢少看台灣節目是必要的。多看一下discovery, travel channel, National Geography Channel, animal planet會很有教育性喔。

第三是不要太在意疾病。讀醫學院時,我以為我不會再遇到傳染病了,結果是住院醫師時要穿防護衣去急診看發燒的病人(SARS期間),現在是H1N1。去非洲我打了黃熱病,以及A型肝炎疫苗,吃瘧疾的藥吃6周。當然還有很多啦,還好大家不是讀醫學的,不然天天像我一樣擔心寄生蟲可能會壞了你的興致。非洲我可以想到的傳染病,不會比現在大家聽到的H1N1還要不令人害怕和讓我擔心。

最後就是一顆開放的心,放下台灣的一切,以及一時衝動就可以了。

跟馬賽人以及拿槍的巡守員走一段路,或是處在獅子和生氣的公水牛之間我想是很讓人興奮的。

回來後你會發現人類是最複雜可怕的動物。有時候想想如果我們可以加入WHO或是WHA可以去非洲幫忙他們,不也是很好。

喂! 好好!! 待會call你,我在精神科門診 2009.06.29

六月 29th, 2009 Posted in 其他資訊 Tags: ,

買完後,進入診所前,趕緊將身上的ipod拿下來,裝成一副彬彬有禮的樣子,將自己的領帶整理好,打聲招呼,很靦腆的微笑一下,進去診間打開電腦,然後請護士趕緊讓病人進來。病人有些是南部上來看病的,自己真的有些不好意思!如果計算他們坐火車的時間等等,我猜早上四五點就得起床了。對於很多憂鬱症的人,四五點應該是迷迷糊糊要睡著的時候吧。

病人大概是六十多歲的阿嬤了,所以我很直覺的用台語跟他溝通,這一招我想不只是心理學應用在精神科吧!其實我是看到很多這樣的例子,例如跟綁匪談判的技巧,跟商家討價還價時都要搏感情的。看你怎樣來看這件事,可以說是要貼近民眾….不對不對,這是政治語言,應該說是要去同理個案,了解他的次文化。然後呢,學會反映個案的心情與內在想法,利用主動傾聽與鏡射,然後讓個案能感覺被同理。總之,說了一堆術語,還不就是要讓病人知道,精神科醫師不是在跟你"談談"而已。

這位阿婆很木訥,所以我沒甚麼壓力,一來台語是我的母語,二來南部的次文化我也了解,所以問問他家裡的種植番薯葉的情形後,我還是很快的切換頻道去問她憂鬱症的情形。畢竟後面還有病人,不能離治療性會談太遠。

陪她來的還有其女兒,因為是複診,所以她不再問我媽媽的診斷是甚麼,反而問我藥要吃多久?

於是我跟她解釋,母親服用的是標準的抗憂鬱劑,一種叫做樂復得的藥,因為已經服用幾星期了,看起來其憂鬱症的症狀好轉很多,大概好好服用一年左右,是可以考慮減藥停藥。不過呢?以我的經驗,我知道後面一定要再解釋很多以及安撫病人,否則大部分人聽到"一年",臉部給我的感覺是–"醫師阿,你確定要吃那麼久嗎?" 然後又是吃藥不好會傷肝傷腎的問題再考我一次。

所以呢?我只好趕緊說根據"美國"(感覺比較高科技一點)的醫學研究,憂鬱症第一次發作大概要服用一年的藥物,以避免復發,然後再從桌子裏頭拿出一樁圖式表,來個眼見為憑。其實這些還是有醫學根據的,只是在診間,我總不能跟這位60歲的病人解釋甚麼叫做憂鬱症復發機率,哪些人容易復發?第一次發作之後,一輩子還有多少機會復發吧!

不過還好的是,病人還是很感激 "啊!醫生阿,甲了都囉順順阿,不然都照安咧甲"。突然之間,自己好像抓到浮木,在茫茫的星期一早上,不可置信的覺得遇到貴人。趕緊說"對呀對呀,好好甲,會好的,停太早,我驚妳又"拿"起來"。

時間回到初診時,跟很多年紀大的憂鬱症病人一樣,通常是兒女發覺不對帶她過來的。通常病人會沒有活力,整天待在家裡不想動,而且常常會胸口悶,或是常常去看醫生,打點滴…等等。所以呢,這位病人家屬也就吃不到好吃的番薯葉,於是趕緊帶病人來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