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德精神科診所 林耿立醫師的心情文章

台北精神科與身心科健保診所 心理諮商
Home » Archive by category 'Blogs' (網誌分頁 29)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小孩暑假要吃藥嗎?

六月 30th, 2008 Posted in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Tags: , , ,

暑假到了,很多家長開始在想,要不要停止服用過動症的藥物呢?是否還需要天天服用藥物? 或只在上學的日子服用呢?是否暑假需要(可以)停藥,讓孩子暫時不要吃藥呢?

 

根據醫學研究以及臨床經驗顯示,不要隨便停藥,持續服用藥物,可達較佳療效。因此每天使用中樞神經活化劑(MPH)是安全的,並且,大多數 ADHD 專家強烈鼓勵每天服藥,以確保症狀能夠持續改善,且讓病患和家人擁有最佳的生活品質。當停止服用藥物時,即使只有短暫的時間,藥物的療效都會消失。

 

服用藥物後,患者的專心度提高,通常學業成績也改善,除此之外,更要協助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與行為表現,幫助患者改善社交技巧、情緒控制、及組織能力,所以,持續服用藥物,可以幫助患者有更全面化的進步。因此不鼓勵暑假停藥。如果你還是有所疑問,可以跟你的醫師商量討論。例如你孩子早上參加游泳課,晚上參加安親班。也許你就可以選擇跟醫師討論在她游泳結束後給予藥物,讓藥物效能能持續到晚上,讓孩子更專心,更能集中精神,也避免到傍晚時還要補服藥物的困擾。

恐慌症的治療原則

六月 25th, 2008 Posted in 恐慌症, 憂鬱症 Tags: , , ,

恐慌症的治療主要分成藥物治療以及認知行為治療。病人該接受何種治療主要是依病人的整體表現、耐受性、便利性以及是否有訓練良好的治療師可以執行適當的認知行為治療來作選擇。

 

藥物治療以抗憂鬱劑(SSRI, TCA)為優先,其中又以SSRI為第一線用藥,而一些藥物像是簮安諾,利福全等可做為病人無法耐受抗憂鬱劑時的另一選擇用藥或為短期輔助緩解症狀。

 

研究顯示抗憂鬱劑在服用後會有相對較低的恐慌症復發率,治療好轉大約需要兩個星期左右,但是好轉後仍不能斷然停藥;可在恐慌症消失後再服藥半年或是服用藥物一年,之後即可逐漸減少劑量直至停藥。

 

藥物治療

 

主要有以下藥物可以選擇。

1. 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SSRI:

此類藥物主要是選擇性抑制血清素的再吸收,副作用相對較少,所以在治療恐慌症上,SSRIs已被列為第一線用藥。

2. 高效價BZD:

一些早期的研究顯示高效價BZD的效果與TCA差不多,所以此類藥可做為依些無法忍受TCASSRI副作用的患者使用。此類藥物若長期使用,停藥時易使病人有戒斷症候群,所以常需較長時間減少劑量直至停用。

 

認知行為治療

 

可分為「行為治療」及「認知治療」兩部分。「行為治療」只關心目前的症狀問題,並不注重病人內在的心理認知,透過一個有計畫性的治療過程以及擬定實驗性治療情境,以「訓練」病人去改善目前的症狀,及改變病人在面對症狀時異常的情緒與行為,系統減敏法、相對抑制法、洪水法、參與模仿等,皆屬此類。而「認知治療」首先要找到患者的「核心信念」,再利用一些方法來改變個案的思考及信念系統,以達到持續性的行為及情緒改變。

 

認知行為治療主要是在3~4個月內執行約12~16次的治療,治療著重於重建病人發作時害怕的症狀,並且藉由治療去調整病人在面對這些症狀時的反應。舉例來說,如果病人發作時是以心跳加快為主要症狀,病人可能會恐慌自己是否有心臟方面的疾病,甚至會因為心臟病而死亡;在治療時我們可以請病人在一空間內慢跑,誘發病人心跳加快的症狀,同時加強病人對此症狀的認知(如慢跑也會誘發心跳加快,但不會造成你死亡。)

 

由研究可以得知「認知行為治療」在恐慌症上也扮演著一個很重要的角色。

當親人得了憂鬱症(轉載)

六月 25th, 2008 Posted in 憂鬱症 Tags:

梅約診療室Mayo Clinic

 

文.梅約醫學中心

 

陪憂鬱症患者度過憂鬱症是非常不簡單的經歷,雙方都需要耐心跟勇氣。如果你從未罹患過憂鬱症,你很難體會憂鬱症患者是如何地感覺到一文不值、無助和無望。廣播人華勒斯有過數次憂鬱症發作,他在一本由安雪佛所撰《如何在他們憂鬱時生存》(How Can You Survive When They’re Depressed)的書序中寫道:「很難讓別人了解,深沉的憂鬱是如何讓人感受到絕望、失落、無力與陰鬱,那就像在漫長的甬道盡頭卻沒有一絲光亮。」

 

 

要能真的幫上忙,必須了解憂鬱症是一個嚴重的疾病,需要專業的關注。憂鬱症不是因為個性上的缺陷造成,也不是懶惰,也不僅是單純心情沮喪而已。憂鬱不是裝出來的,他們並不比糖尿病患或是關節炎患者容易重新從疾病中振作起來。

 

 

如何支持

一旦了解憂鬱症不是患者自己可以控制的,你可能會較容易提供支持與照護:

 

 
■表達關切之意 明瞭憂鬱症患者的痛苦,不意味著知道他們感覺。畏縮和無法溝通是疾病的一部份,當他想說的時候,你只需傾聽,不要想把他拉出來。
詢問如何幫忙 患者可能沒有特定的事讓你做,但是他會感覺到你的支持。
給予希望 提醒他憂鬱症可以治療,並且有可能變好,只是需要時間讓治療發揮效用。
增強正向思考 憂鬱症患者通常覺得自己一文不值,且專注在過錯和缺點上。提醒他有的優點,以及他對你的意義何其重大。
保持幽默感 有時你也會感到挫折、生氣,但試著不要在憂鬱症患者面前吐露,或將氣發在他們身上。可能的話,利用幽默稀釋壓力,讓氣氛明朗,但別拿親人的缺憾開玩笑。
鼓勵健康行為和活動 邀請他參加你的活動,如拜訪家人或雙方的朋友,但不要勉強,也不要期望太高或太快。
患者拒絕面對事實怎麼辦?

有時候要非常努力才能使憂鬱症患者相信他生病了,需要專家協助。溫和地解釋什麼是你在意的,不要問他「你憂鬱嗎?」或是說「我認為你是憂鬱症」。不要批評,只要描述你所看見的,他的行為和情緒變化,然後詢問是否發生了什麼事,以及為什麼他看起來這麼低落。在說服患者尋求協助之前,可能需要試很多次,但是請繼續努力。

 

 

因為這不僅表現支持,也可以提供你的觀察給醫師,對診斷有幫助。在治療期間,可能必須幫忙提醒吃藥,以確定藥物有被正確地服用。如果看見進步的徵候(你可能是最早注意到的人),與患者分享你的觀察以提供鼓勵與希望。

 

如果超過藥物作用所需的時間,卻沒有察覺進步的徵候,建議再看一次醫師,也許再尋求其他專家的意見。也許有許多人都關心憂鬱症患者,但付出最多的是那一兩位真正的照顧者。

因為憂鬱症患者可能會封閉自己,失去樂趣,且不願意溝通。他們可能會將你的動作或關切,當做是干擾或是無意義的。
華勒斯描述他憂鬱,當時妻子瑪麗所經歷的:對任何親近我的人而言,
我都是個令人不愉快的同伴,尤其是對瑪麗,她需要忍受我不曾緩解的陰鬱和暴躁脾氣……

沒有適切的方式可以形容那種痛苦,憂鬱症患者將痛苦放在所有家人身上,陰沉、毀滅、沒有愛、沒有真正的溝通,只有暴躁的脾氣和「讓我一個人靜一靜」的謬思。

以下步驟可助照顧者緩解壓力:

1.

徵求協助 不要孤軍奮戰,召集家人或朋友來承擔某些責任。如果沒有人提供
協助,請求他們在某些特定事務上幫忙。 

 

 

2.接受自己的感覺 不要隱藏情緒,可以告訴患者你很挫折,但記得,說「我受夠你了!」跟說「我很愛你,但是有時我需要為自己留一點時間,」是很不同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也可以緩解自己的罪惡感。

 

3.尋求建議和支持 告訴值得信任的朋友或是家人,或尋求專家的建議和治療,分享個人感受可能會有驚人療效。也可以加入支持團體,獲得情緒支持和有幫助的資訊及建議。

4.為自己保留時間 不要忽略自己的需求,正確地飲食、運動和充足的休息。外出參加社交活動,做自己喜愛的事。提醒自己,你只有一個人,只能做這麼多事。最後,也要不斷告訴自己,甬道的盡頭將有亮光。

藉由適當的治療,多數憂鬱症患者都會康復。美好的日子就在不遠處。

 

照顧你自己:十項照顧者的壓力徵候

照顧親人的時候,照顧自己也相當重要。阿茲海默症協會提供十項照顧者壓力的徵候,也可以用在憂鬱症病患的照顧者:
1.
否認 無法接受這個疾病。
2.
憤怒 覺得自己對生病的人生氣,對不了解自己受苦的人生氣,對沒法解決這個問題的醫師生氣,甚至單純就是對這個世界生氣。
3.
社交畏縮 取消曾帶給自己許多樂趣的活動,自我孤立。
4.
焦慮 過度擔心每天或未來可能發生的事。
5.
憂鬱 照顧親人的壓力讓自己有罹患憂鬱症的危險性。
6.
虛脫 覺得太累了,好像沒有辦法再多過一天。
7.
失眠 夜裡輾轉難眠,因為腦中縈繞著各式各樣讓人困擾的想法。
8.
焦躁易怒 可能對他人破口大罵、或感覺像是攀爬一堵牆一樣。
9.
缺乏專注力 難以集中注意力做事,包括每日例行事務。
10.
健康問題 壓力開始讓你付出代價,不管心理或生理上。

 

 

本文來自《康健雜誌》

松德診所關於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小孩的整體治療策略

除了藥物治療外,家長可能會發現,吃了藥之後,小孩子的注意力變好了,過動以及衝動等等也跟著改善。如果說藥物可以提供大約80%左右的症狀治療;剩下的還是需要家長以及其他的輔導介入。

 

建議如下,在藥物的治療之下:

 

可以跟心理師或是你的醫師討論教養上的問題。

 

10(約莫一個暑假或是兩個月左右)會談與治療為一個單位跟兒童臨床心理師諮商,一次約一個小時左右: 內容包括臨床心理師診斷與計畫,親子關係,教養態度與方法,小孩行為問題與改變,人際關係輔導,學業干預,教室管理技巧,焦點解決,認知行為治療。

 

如果你的小孩有下列問題,可能還是需要以下治療

緊張焦慮憂鬱: 心理諮商

語言學習: 語言治療

肌肉動動作不協調: 感覺統合

其他治療如: 藝術繪畫治療

 

其他像是需要測驗的部分如智力測驗,神經學測驗等等,以區分一些比較難診斷小朋友的問題來源等等。

治療注意力不足過動(ADHD)的迷思

提到治療, 很多家長或老師看到孩子表現出來的行為問題, 便認為只要用行為治療就可以有效的治療ADHD

事實上 美國國家心理衛生研究院及教育部共同主持的中立大型的多元治療模式研究(MTA Study)證實:

1: 藥物合併行為治療才能發揮最好的療效, 並達到持續治療的成果

2: ADHD為一個生理性疾病, 必須使用藥物才能有效控制其注意力缺乏,” “過動, ” “衝動等核心症狀

坊間有許多的家長投入大量心力或金錢, 帶孩子去接受感覺統合治療或中藥治療,感覺統合的信眾很多,許多老師和家長,甚至醫療工作人員,寧願相信感統是有效的。事實上ADHD為一生理性疾病, 與肢體感覺統合並無直接相關, 感覺統合療法對於實際改善ADHD核心症狀部分效果有限。國內感統的流行,也和龐大的商業利益有關。 不需要為了做感統,而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而截至目前為止, 世界上並無任何科學性證據或研究能證實感覺統合及中藥的療效

 

藥物治療在整體 ADHD 管理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環。藥物無法治癒這個疾病,只能治療症狀。藥物無法直接解決學業或社交問題,或教導病童新的行為,但是藥物可以藉由幫助孩子更能控制自己過動, 衝動和注意力不集中, 間接地讓孩子在學習上級人際互動上有更好的效果。由唯有當孩子的ADHD核心症狀能良好控制下來, 家長和教師所運用行為矯正及教室行為管理方法時才會有更好的效果。

 

總而言之,不間斷且一貫地和病童的家長, 老師及醫師溝通病童的表現及行為觀察是很重要的,一般建議教師和家長一起研究出理想的溝通計畫。必須報告的觀察類別為:服藥期間的行為變化 (例如稍早提過的衝動與過動行為),以及如健忘、作業不完整、易怒、侵略、哭泣及分裂等行為。經常討論,把正確的ADHD治療觀念帶給相關的人員, 大家有正確的觀念, 秉持正確積極的態度, 孩子的未來會因為你們共同的努力而更有希望.

 

結論:一個結構完整的治療計畫包含有藥物治療,行為治療,以及家長的教養管理和學小老師的教室管理。不要去相信誇大宣稱可以治癒或是沒有科學根據的治療。除了避免花冤大錢外,也避免讓孩子接受不正確的治療,而延誤病情。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導師教室管理

教室管理對於教師及有ADHD的學生來說是很重要的。下面有幾項教室管理策略和老師們一起分享。

 

1. 首先,教室的環境應該具有結構性與良好的組織性,而所有教室活動、作業以及測驗的指示都應該清楚且一致。這些容易且明顯的組織模式對 ADHD病童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他們的大腦無法去處理一個複雜沒有組織的環境,命令以及過於複雜的訊息,他們需要更明確,分類更細的指令。

2. 兒童需要在教室環境中感到安全及舒適。他們需要知道他們會受到莊嚴且尊敬的對待,而非在其他同學面前被故意批評、難堪或羞愧。

3. 維持一致性是很重要的,因此建立明確的例行程序對教學成功有很大的幫助。應以寫在黑板上的方式以及口述方式,和學生清楚地溝通教室行為規則及期望。因此必須組織時間,建立教室的例行程序,以及清楚公佈時程表以及作業。行為管理對 ADHD 管理是否成功具有重要影響。

4. 由於 ADHD 學生每天聽到的負面批評與斥責比一般學生多很多,因此教導、塑造、練習以及獎勵你希望學生表現的行為是管理是否成功的關鍵。建議使用讚美多過於斥責。建議在眾人面前讚美,而在私下斥責。試著訓練自己 去注意到他的好表現,如果將重點放在改善缺點,那麼很有可能增加老師以及兒童的挫折感。

5. ADHD 病童需要頻繁、快速且即時的回饋。他們需要強有力的增強物,因此推行小禮物系統經常是管理中不可缺的要素。明確執行與一致是治療成功的關鍵。

6. 學生應該儘量坐在靠近教師的地方,這樣才能藉由提供暗示、提示以及視線接觸 ,來提升兒童的注意力。此外,教室應該將分散注意力的物質減到最低,所以應該讓 ADHD 學生遠離高交通流量區域、窗戶以及門。

7. ADHD 學生經常有顯著的組織技巧障礙。教師需要提供協助及組織結構,簡單重複以及有順序的指令可以有效的幫助這些兒童。

8. ADHD 病童經常具有不同的學習風格,他們對時間不長且涉及多樣化工作的組織活動反應最好,而對授課的反應最差,他們需要能夠積極參與的活動。利用必須親手操作的活動非常有效,因為他們是動覺學習者 (kinesthetic learners),需要觸摸及操作實體。電動玩具提供這樣一個有效的回饋,他提供大量視覺,聲音以及觸覺的感官刺激,並且"立即回饋"。所以你可以發現這些小朋友都可以很專心的玩遊戲,似乎不會有分心的問題。

9. 透過提供學生移動的機會來調整過動行為。允許學生去喝水、到黑板上寫字或擦黑板以及去廁所等等。不要利用休息時間要求學生補齊工作,或不讓學生休息以作為處罰。

10. 清楚且簡單地提供指示及交代作業。將指示寫在黑板上並且以口述方式提醒。將指示分成較短的連續步驟,並且將工作分成迷你作業。

焦慮症?自律神經失調?

焦慮症?自律神經失調?

 

甚麼是焦慮症?

焦慮是一種模糊不定的不安、煩躁、擔心、甚至恐慌的感覺,不一定有明顯特殊的外在因素。在一般民間的說法會說是自律神經失調,指的是一個人睡不好,擔心害怕或是恐慌,以及伴隨很多身體症狀,例如胃痛,胸悶,頻尿,心悸,手腳發麻冰冷等等。

 

焦慮性疾病的導因?

個體有情境或發展性的危機,在個體調適不良的情況下即產生了焦慮。家族中有人有焦慮症,自己會發生的機率也會跟著增加。

 

患有焦慮症的人會有哪些症狀?

主要的病徵是心理上的不安、焦慮及隨著心理焦慮而來的身體症狀。例如: 呼吸困難, 心悸,失眠, 出汗忽冷忽熱,暈眩、頭暈或不穩的感覺,不真實的感覺,感覺異常 顫慄或發抖,胸痛或其他窘迫性感覺,噁心或腹部不適

 

焦慮症該如何治療?

1. 藥物治療:經醫師指導服用,服藥時避免飲酒。

2. 生理回饋治療:一種利用儀器,學習並找到讓自己身體放鬆的技巧。

3. 心理治療:和心理治療師討論自己的困擾、挫折及心理衝突,逐漸可以了解自己的各種情緒反應。

4. 行為治療:有些人的焦慮和情境有關,如怕坐電梯就可以行為治療來幫助。

5. 肌肉放鬆法:透過認知的訓練,教導認識身體各部位肌肉的放鬆程度以減輕壓力感或增強承受能力。

 

五、 預後:

焦慮症就像感冒一樣,每個人一生中都有發生的可能,情況有輕重,布一定每個人都需要求醫治療,但有足夠且正確的認識是必要的。臨床上約有半數的患者會痊癒,其餘的病人症狀起伏不定,時好時壞,約五分之一的患者會演變成慢性化。

 

當焦慮症狀發生時該怎麼辦?

當焦慮症發作時,你可能同時會有心悸、頭痛、頭暈、窒息感、冒冷汗等的生理狀況發生。當這些症狀發生時,可採取一些方法舒緩焦慮的情緒,如:

l 放鬆訓練:如果能規律作放鬆訓練就能減低焦慮,其放鬆訓練技巧為先想像一個寧靜的場景然後利用以下之技巧練習:

1. 先是緊縮一肌肉群(如雙眼用力緊閉)再放鬆,以分辨緊張與放鬆之間的差別。

2. 再依序依耳、口、鼻、肩膀、頸部、手臂、腹部、雙腳、各個手指頭、腳趾頭先用力緊縮再放鬆。

3. 像是在睡眠中緩和與規則的呼吸。

4. 最後,像是剛睡醒般的慢慢活動起來。

如此大約循環做五到十次。

l 過度換氣的治療:過度焦慮有時也會伴有過度換氣的情形,此時可以練習深呼吸,慢慢吐氣,跟自己對話說這是焦慮換氣過度,我不會怎樣,只要我放慢呼吸,等一下就會好了。

l 儘可能吸收有關焦慮疾病的知識,了解各種焦慮症的治療方式,及其他患者如何獲得康復的經驗。因此有些團體治療可以提供良好的回饋與病患互助。

l 與醫師聯繫,詢問有關焦慮症之治療計畫,無須害怕求醫會不好意思。

 

文章同步刊登於

松德診所身心科暨兒童青少年發展中心網站

抗憂鬱劑迷思

六月 9th, 2008 Posted in 憂鬱症 Tags: , , ,

抗憂鬱劑迷思

 

也許就在這個時候,你或是身邊的人正因為心情低落,正在服用抗憂鬱劑。根據聯合國衛生衛生組織,憂鬱症已經是21世紀造成人類失能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但是相同的,將它吞下去的同時,想必你也有許許多多的疑問。 幾年前一本美國小說”Prozac Nation”(我不知道是否有中文:暫翻譯成百憂解世代)一本書可以說是近代一本相當受到注意的小說。期內容大致上是描述一為邊緣性人格少女的遭遇心情變化。如果你看得懂英文話,那本書很生動的描述出一位為憂鬱症所苦的患者他徘徊在深淵,對於藥物的複雜情節。

 

相對於美國人對於藥物的觀感,表現出對於藥服用藥物所造成的自我無能感,台灣社會一般人對於服用抗憂鬱劑所表現出的疑惑就更加多了。不外乎是哪有可能?憂鬱症吃藥會好?那不是心理問題嗎?

 

問題一: 憂鬱症吃藥會不會好,它不是心理問題嗎?

 

憂鬱症根據大部人的觀感是因為心理問題所造成的,也就是說,對於一個整夜晚上因為離婚而哭泣不止的少婦,一通電話的關懷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是比吞下一顆百憂解加上一杯馬丁尼來的有效。我們從不否認這點,能夠去積極傾聽別人,同理一個人的感受,給予其是當的宣洩是基本的心理治療技巧,也通常最常使用,意思就是朋友親友的陪伴關懷是有用的。只是呢,憂鬱症的威力恐怕不是單單心理支持就可以解決。很多研究顯示,憂鬱症的人身上的血清素跟一般人不一樣,缺乏它,憂鬱以及焦慮是常見的症狀。

 

問題二: 抗憂鬱劑會不會成癮

 

這是醫師常在診間遇到的問題,醫師,我聽人家講說會越吃越重,隔壁那位簡小姐聽說不小心碰到後,現在越吃越多,我會不會這樣,你不要給我喔!我想靠我自己就好了。

 

我常常聽到這些話就很難過,一方面覺得病人很難受必須去經歷這些,一方面難過我們精神科的教育太少,一般人的觀念還是不清楚。

抗憂鬱劑簡單說,他是一種增加體內血清素的藥物。這種荷爾蒙在人體負責的是一個人的壓力處理,當血清素不足時會導致一個人緊張焦慮憂鬱。所以呢,這也就是為何憂鬱症,恐慌症,以及強迫症等等都是以抗憂鬱劑治療。他不是安眠藥或是助眠劑,不會有成癮的問題,不會依賴他,不會越吃越多,不會有抗藥性越吃越沒用,也幾乎有不會不吃後身體不舒服的問題。

 

問題三: 那你說難道一個人會憂鬱吃藥就好了

 

不不,我是十分重視心理治療的人,一個人要好有些人是非得心理治療不可,像是一些邊緣性人格,戲劇化人格因為其個性與人際關係所衍生出來的憂鬱症,藥物治療險的效果就很不好。反倒是一些人際關係處理,認知行為治療,以及長期的心理分析治療還在學理上以及實際上有更多幫忙。

 

董氏基金會聯合各精神、心理相關團體給新任教育部長的一封信

六月 5th, 2008 Posted in 憂鬱症

董氏基金會聯合各精神、心理相關團體給新任教育部長的一封信

全文如下

敬愛的瑞城教育部長
您好!適逢部長上任之際,肯定相當忙碌,但為了讓您知道校園中相當重要的一個議題,我們還是透過這封信給您一些諫言及傳達我們的想望。

520以來,不過一個星期,媒體上已有三則不得不看見的新聞:

《高二生自殺》陽光少年 有事悶心裡(聯合報 97.05.23)
在師生眼中常有燦爛笑容的劉冠助昨天自殺身亡,在部落格中訴說自己的夢想,還要同學「有夢就去追」,更盼望自己在「未來的世界」中真能展翅飛翔;這一切,似乎顯露他急於掙脫現實束縛的無奈…。

《不敵憂鬱症》 教師午夜跳溪亡(中國時報 97.05.24)
高雄縣某國中黃姓老師因飽受憂鬱症所苦,昨天凌晨留下遺書給妻子後,到東港大橋跳溪自殺..,死者在遺書中寫道「對不起心愛的老婆,怕你擔心,不敢講,我得憂鬱症快撐不下去了,很快就會病倒。」最後還交代自己要到東港橋結束生命,黃妻趕緊報警,但仍晚了一步…。

《段考差 家人罵 國2生上吊》(中國時報 97.05.29)
南投縣埔里鎮某國中二年級學生,疑因課業壓力重,段考成績不佳,廿八日下午放學後未返家,獨自潛至四樓廁所內,以電線綁在往陽台的不鏽鋼樓梯上,上吊自殺。經家長前往學校找尋,才在廁所發現,緊急送醫延至晚上七點不治,家長哀慟不已。

上述事件只是許多校園中因為憂鬱症造成的事件中的冰山一角。

根據董氏基金會這幾年來連續的現況調查結果發現:每五位青少年中便有一位有明顯憂鬱情緒、每四位大學生中便有一位有明顯憂鬱情緒,當然,這個數字是屬於有明顯憂鬱情緒,尚未到達憂鬱症的調查結果。但根據國內外統計指出,約有二%~三%的青少年罹患憂鬱症,若是以此推估國內罹患憂鬱症的青少年人數之後的數字,同樣是不容忽視的
憂鬱症不同於其他情緒困擾,因為憂鬱症和自我傷害會有很高的關連,根據衛生署的統計,2007年1至7月,15-24歲青少年就有2320件自殺案件通報,佔所有自殺案件通報的17.3%,自殺亦是台灣青少年死亡的第二大死因。

近年來陸續有心理衛生、精神相關團體的成立,並致力於憂鬱症與自殺防治。在進行校園憂鬱症防治的經驗當中,發現執行的方案必須有配套措施,需從教育宣導、諮商輔導、診斷治療處遇..等同時進行,目前校園中的專業輔導人員,相對上也是不足的。

我們共同籲請部長重視、加強校園情緒教育相關課程,對象除針對學生外,同時能關注教師及其他工作人員此問題。也為了幫助校園進行多元的憂鬱症防護作為,董氏基金會與各精神、心理相關團體在近期內將合作進行各縣市校園教職員的憂鬱情緒調查,請教育部能予以協助。更期待近日內,我們幾個單位能有面見部長進一步說明的機會

台灣精神醫學會 理事長 陳正宗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 理事長 賴德仁
台灣流行病學學會 理事長 邱弘毅
中華心理衛生協會 理事長 呂淑貞
中華民國臨床心理師公會全聯會 理事長 王守珍
中華民國生活調適愛心會 理事長 李麗華
臺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 理事長 黃政昌
高雄市諮商心理師公會
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 總幹事 榮 耀
忘憂草憂鬱防治協會 理事長 林耕新
懷恩慈善基金會
董氏基金會 終身義工 孫 越
董氏基金會

敬上

民國九十七年五月二十九日

失眠時你該提供給醫師的資訊

六月 2nd, 2008 Posted in 失眠, 自律神經失調 Tags: ,

失眠時你該提供給醫師的資訊

就診前或是在診間,你應該提供醫師

(平均以一個星期為基準)

1.   睡著所需時間

2.   晚上醒來次數,醒來睡得找嗎

3.   總計一個晚上睡多久

4.   就寢與起床時間

5.   起床感覺如何

6.   就寢前你會做哪些幫助睡眠的事(喝酒,喝牛奶)

會不會覺得太多呢,林醫師知道你不太容易記住,沒關係,一位受訓好的精神科醫師可以問更多細節,以幫助醫師更了解你失眠的原因,不過你要好好提供醫師上述資訊喔,千萬不要隨便到藥局拿安眠藥服用或是上網買來路不明的"食品"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