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德精神科診所 林耿立醫師的心情文章

台北精神科與身心科健保診所 心理諮商
Home » Blogs » Archive by category '恐慌症'

林耿立醫師~別用飲食來紓壓 恐越吃越不健康

《情緒化飲食症候群年增3成》別用飲食來紓壓 恐越吃越不健康

2016-05-31

記者謝佳君/台北報導

27歲從事廣告設計的一位女性,常加班到深夜十一點多,回到家打開電視常感空虛想吃洋芋片、蛋糕、鹽酥雞等高熱量食物,大吃一頓後才會感到幸福、好眠;但隔天醒來又有罪惡感,於是整日不吃,深夜回到家才又放縱吃垃圾食物,陷入惡性循環,長期下來導致冒青春痘、易怒、經期不正常、體重急遽起伏,就醫才發現是「情緒化飲食症候群」。

  • 高熱量食物能使血糖、血清素快速上升,帶來幸福快樂的感覺,因此當人們處在壓力大、情緒低落等情境,就可能大吃垃圾食物,成為「情緒化飲食」。圖為情境示意。(記者謝佳君攝)高熱量食物能使血糖、血清素快速上升,帶來幸福快樂的感覺,因此當人們處在壓力大、情緒低落等情境,就可能大吃垃圾食物,成為「情緒化飲食」。圖為情境示意。(記者謝佳君攝)

松德精神科診所醫師林耿立表示,現代人工作壓力大,伴隨高度不確定感,而且越來越多夜貓族,作息不正常,導致飲食障礙患者增加,包括暴食症、厭食症等,近年來「情緒化飲食症候群」更是激增,吃不再只是為了解決生理飢餓,更受情緒影響,門診患者幾乎年年成長3成。

醫師指出,情緒化飲食是飲食障礙的一種,由於高熱量食物能使血糖、血清素快速上升,帶來幸福快樂的感覺,還能幫助睡眠,因此當人們處在壓力大、分手吵架、過餐不食、經期前7天或天氣變化等「危險情境」,就可能大吃垃圾食物,因此幾乎人人都有情緒化飲食,可說是現代化疾病。

不過醫師表示,情緒化飲食雖還不算是正式疾病,卻已是趨勢,且科技業、輪值保全、高階主管、常須加班應酬、記者、廣告設計及銀行人員等都是高危險群,尤其女性代謝血清素的速度是男性的2至3倍,更易陷入情緒化飲食,因此常見下午茶吃到飽幾乎都是女性,也更愛吃甜點。

須注意嚴重的情緒化飲食陷入惡性循環,可能導致失眠、情緒低落、體重起伏大、隔天沒精神、易分心、記憶力下降、血糖不穩等,此時就已構成疾病,若未即時求醫,甚至可能引發憂鬱、焦慮、年老容易失智。治療則會給予血清素藥劑,穩定情緒,或者提醒患者何時是危險情境,事前防範。

醫師建議,民眾應理解何時可能處於陷入情緒化飲食的危險情境,此時三餐一定要正常,早、晚餐要吃,或至少回家前先吃高蛋白、富含纖維的食物,也可吃澱粉類搭配牛奶、沙拉或水果,穩定血糖,避免大吃垃圾食物;且應藉由運動或其他健康管道紓壓,避免以高熱量食物尋求短暫滿足。

文章引自: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995619

《林萃芬 心理師》如何陪同事走過傷痛?

五月 17th, 2016 Posted in Blogs, News, 失眠, 強迫症, 恐慌症, 憂鬱症

《林萃芬 心理師》如何陪同事走過傷痛?3大要點不可不知
前些日子發生街頭隨機殺害4歲女童一案震驚社會,引發各界不捨與撻伐的聲浪不絕於耳,女童媽媽面對媒體時冷靜沉著的態度也受到不少質疑及批評,然而事發當時的畫面歷歷在目,女童媽媽內心悲慟交織,家人們該如何承受喪女之痛?

站在企業的角度來看,當員工家中遭逢重大變故時,管理者與HR可以提供哪些協助方案,如何藉由員工心理諮商及轉介,調適心理壓力與安定情緒,陪伴員工走出傷痛?

Top1:關注悲傷反應的個別差異
中華人事主管協會員工心理諮商專業講師林萃芬表示,每個人對於悲傷的反應有著個別差異,女童媽媽親眼目睹孩子失去性命,悲痛的情緒最為強烈,容易出現「潛伏性的痛苦」,焦慮、流淚,甚至懊悔自責,痛心疾首到久久無法自已。林萃芬老師提到,現在台灣天災人禍等意外日趨頻繁,我們難以預知災禍的發生,企業及HR平時便應將員工關懷視為己任,一旦員工家中遭逢重大變故時,得以及時伸出援手,成為員工最佳的後盾!

Top2:建立員工協助方案,同理遭遇
林萃芬老師進一步說明,不僅是這起隨機殺童案所帶來的省思,她談到,今年農曆年前發生的大地震,台南災情慘重,倖存者的內心承受著難以言喻的心理壓力,除了對未來一片茫然無助,痛失親朋好友的悲傷亦是許久無法平息。
林萃芬老師強調,管理者及HR應具備同理心及敏銳的覺察力,一方面明白員工受到衝擊後可能會產生哪些負面反應,另一方面更應於企業內部建置完善的員工協助方案(EAP),透過「心理諮商」、「危機處理」、「健康醫療」等七大服務方案,盡其所能的給予較多的彈性及援助,而對於員工請假善後,能以同理心站在員工立場,諒解他所遭遇的一切。

Top3:正確評估狀況與持續觀察
中華人事主管協會執行長林由敏提到,在職業安全衛生法上路後,特別強化員工身心健康保護。當員工發生重大事件時,最常與該員工接觸的主管及HR必須先給予第一線的支持,率先對受創員工進行創傷壓力評估,若該員工的工作內容需要聚精會神,則應多加留心他的工作狀況,或經由晤談後,調整他的工作內容,避免因為注意力不集中而產生更多難以挽回的意外。
除了初步的關懷,林萃芬老師表示,由於個別差異使然,主管及HR更應持續關注員工的身心狀況,是否需要進行轉介專業心理諮商?觀察2至6個月後是否有其他轉折,才能及時給予適當的協助,直至員工生活重回正軌。
林由敏建議,天災人禍固然無法預知,但是企業若真的將員工視為珍寶,應為員工打造安心職場,透過全方位的員工協助方案及員工心理健康管理,幫助員工遭遇困境時得以調適心理壓力以及撫平悲痛情緒,陪伴員工及早走出傷痛!
轉貼文自 CHEERS 快樂工作人雜誌 http://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6265&page=1
- See more at: http://www.tblc.tw/node/147#sthash.5q73rFZD.dpuf

林萃芬心理師~不和諧的感情與婚姻 易引發憂鬱症與乳癌

松德精神科診所/林萃芬心理師

 

 

 

 

 

 

諮商心理師林萃芬表示,長期累積負向情緒而引發憂鬱症,壓力賀爾蒙上升,有些女性還會因此而罹患乳癌。(包克明攝)

【on.cc東網專訊】 乳癌在台灣目前是女性發生率第1位的癌症,根據統計,每10萬女性有66位罹患乳癌,台北市是所有縣市中最高者,每10萬女性高達77位,堪稱全亞洲城市第1名。諮商心理師林萃芬指出,不和諧、高壓力的感情與婚姻,不僅很容易因為長期累積負向情緒而引發憂鬱症,壓力賀爾蒙上升,有些女性還會因此而罹患乳癌。

婦女健康倡議(Women’s Health Initiative)臨床試驗追蹤分析指出,相較於體重正常的女性,停經後過重或肥胖的婦女,罹患侵入性乳癌的風險較高。執業多年的林萃芬表示,一般來說,女性的情緒來源多半是另一半忽略自己、暴躁易怒、不夠體貼的行為,會讓女性感到沮喪失落,缺乏被愛的感受;而男性的情緒來源則是另一半太過自我中心、頤指氣使,或讓男性覺得動輒得咎的感覺。

林萃芬說,另一個會導致婦女症狀的是另一半外遇劈腿,當事人會變得很警戒,一有風吹草動,就神經緊張,甚至開始出現偵查監視的強迫行為。常常會忍不住舊事重提,不斷詢問情人:為什麼當初會劈腿外遇。或是有深深的無力感,有些人的情緒會轉移到身體上,伴隨一些身體症狀,如失眠、頭痛等等。

林萃芬強調,失落絕望的情緒,不僅會讓壓力賀爾蒙上升,更會降低免疫力。從諮商經驗中發現,大部分當事人在確定診斷出乳癌前,都曾經遭遇過重大的人際關係破壞或面臨嚴重的感情困擾,同時在人格特質上也比較傾向委屈求全、妥協壓抑。

林萃芬說,建議遇到感情議題時,第一步,可以先找出情緒來源,像是透過HRV(Heart Rate Variability)情緒儀進行簡單的檢測,不僅可以清楚看到自己的情緒狀態,同時在心理師的引領下,更能學習如何掌握情緒脈動,有效放鬆壓力狀態。

第二步,可以嘗試去解決婚姻中的難題,譬如,練習聆聽並且表達自己的感受、儘量以回饋取代批判,與對方一起討論解決的方法,針對現在對方說的話做回應、避免翻舊帳,接受另一半與自己不同的想法和做法。透過壓力的釋放,可以降低壓力賀爾蒙,同時也有機會降低罹患乳癌的發生。
本文引自:
東網電視
http://tw.on.cc/tw/bkn/cnt/news/20150614/bkntw-20150614173211089-0614_04011_001.html

腸躁症,勿缺精神科

近日的醫學研討會又再次討論到抗憂鬱劑治療腸躁症效果最顯著,多數腸躁症患者大多會優先找腸胃科就診,腸躁症特徵是腹部的疼痛、絞痛、腸道漲氣、腹瀉和便秘,但腸躁症長期於腸胃科治療效果遲滯已非僅是生理緩解問題,有時會延伸造成病患心理層面困擾。

另外,像是二尖瓣脫垂症候群(胸痛、疲倦、心悸心臟多跳了一下 或停了一下、頭暈、呼吸不上來、焦慮緊張、頭痛)常伴隨精神科常見症狀。

建議病患如有相關精神科常見症狀(腸胃絞痛、呼吸/心跳急促..等),除了一般內科診察外,建議您能再至精神專科進一步診療,因精神科會備有精神專科醫師並有專業心理師能為您量身訂做療程。

歡迎催眠大師~伍淑蘭到本院服務

松德身心科診所為了滿足更多來診者,總是不斷的網羅優秀專業治療師。一次機緣下,幾位治療師皆推薦伍淑蘭心理師,因而開啟她與診所的合作。

伍心理師總是洋溢著活力、溫暖、親切與專業力,從事臨床實務工作20多年,擁有台灣諮商心理師證照、美國NGH催眠訓練機構催眠師證照,以及美國國際哲卡莫仁諾心理劇學院心理劇導演證照

伍淑蘭心理師

熱誠協助是她對個案的服務寫照,總是不放棄任何困難個案,以精益求精態度,統合運用催眠、心理劇、敘事、完形治療與靈性治療等,讓專業技能貼近個案內在需求、獲得信賴,對求助者而言,遇到伍心理師彷彿溺水後抓到一根堅實浮木,讓自己面對困境的信心大增。

伍心理師善於處理家人間親密關係,對於恐慌症憂鬱症、創傷後症候群、焦慮症..等,亦累積豐富臨床經驗。

伍心理師總會用溫暖帶點磁性的嗓音,帶領人進入潛意識,回溯早期生命經驗,從交錯的生命經驗裡抽絲剝繭,時而像心理劇一樣設定生命事件的劇碼,或時而遵從個案此時此刻浮現的影像、聲音做深入的催眠引導。催眠中會看見各式各樣的畫面,伍心理師都能依據個案提供的線索,循線回到生命或靈性最重要的源頭,貼近生命的苦難,陪著病人釋放情緒,獲得嶄新的詮釋。

催眠大師艾瑞克森曾說:「治療是一個重新學習的過程;治療師畢生的努力就是讓自己更完整」,人生就是一直學習很多自己不太熟悉的事情,您可跟著伍心理師一起重新學習愛的功課,從愛中獲得救贖,讓自己的生命經驗更美好吧!

能邀請到伍心理師遠從新竹來到台北診所服務,我真得覺得如獲至寶,她擁有多年催眠與諮商經驗,能協助病人處理痛楚,我也不時從病人口中得知他們對伍心理師的稱讚與獲取重生的力量的治療回饋。

誠摯希望伍心理師的催眠治療與心理諮商能給松德身心科診所病人多一份對生命的喜悅與希望。

林耿立醫師 松德身心科診所院長

催眠~啟動療癒、發掘真實的您

十二月 30th, 2014 Posted in Blogs, News, 失眠, 強迫症, 恐慌症, 憂鬱症, 焦慮症, 躁鬱症

催眠~啟動療癒、發掘真實的您 /松德身心科診所  (下載)

催眠簡介

催眠是一專業療程,需具國際證照且有相當專業程度之治療師來進行。
被催眠者並非事後就什麼都不記得、任憑人擺佈。
催眠它是一種生理現象,被催眠的人進入一種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的狀態(不一定需要閉上眼睛)。
過程中,被催眠者可更清楚的聽到治療師的話、思考自己所面臨的問題,甚至對於周遭環境的變化更為敏感。
被催眠者在治療師安全、溫柔的陪伴下,去重新經歷、修補內在於是產生了療癒,
被催眠者在治療中明瞭過去情緒、事件,如沒有經過妥善處理,其實僅是被壓抑到潛意識裡
它可能在偶然或一次重大壓力情境,回撲而影響著你,甚至逼著你非得去處理它。

催眠之特點
=受催眠者需願意敞開心胸者方能進入療效,因此有意催眠者需先進行催眠療程評估,適合者才進入催眠療程。
=催眠在專業的催眠治療師引導下,被催眠者可提取心中被壓抑至潛意識未處理之情緒、生命事件。

適用對象
=相信催眠可以提供幫助的個案。

費用
=催眠療程10小時,原價32,000元,優惠價28,000元
催眠評估療程:1小時
六次催眠療程:每次1.5小時
=特殊時間需求將治療師與您另外討論。

催眠治療師
=伍淑蘭心理師http://www.hwc.com.tw/service/index.php?parent_id=329

全方位整合治療

診所已經經過多年的經營面對這個多元化的世界與需求

我們知道只有藥物與心理諮商不在能符合大眾需求

因此我們引進與調整美歐最新的整合性全人醫療:包含
評估寫意以及機器和測驗卷檢測.以及藝術紓壓音樂紓壓
催眠治療,營養諮詢

對於憂鬱症,躁鬱症都有完整的醫療規劃討論
而對於新興的議題例如暴食症.自律神經失調 ,神經性疼痛,偏頭痛都有一連串標準SOP

常見的失眠醫師也儘量以開立非安眠藥物為主

而"邊緣性人格"也是診所治療的治療重點我們對厭食症以及老人失智症更有""轉介場所"

可以提供物理治療治療以及語言治療…..等等

重金屬檢測&排毒(熬合治療)專案

從近期爆發之食安問題

想想~~
不知覺中我們吃了多少問題食材?!
身體內到底已累績多少有害物質呢?!
重金屬會透過飲食、呼吸或直接接觸進入人體
尤其重金屬不能透過肝臟分解代謝,排出體外
它們很容易留在大腦、腎臟等器官,漸進式的損壞身體正常功能。

重金屬體內殘留
短期過量可能影響睡眠/引發頭痛/情緒不穩……等現象
長期過量可能導致肝腎病變、癌症、中樞神經壞損、失智症…等等疾病

因應此需求
林醫師特別與專業檢測所一同規劃重金屬檢測&排毒(熬合治療)專案
協助您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
檢測~~肝功能、腎功能、血球、尿液…..等檢測
重金屬檢測專案
原價8,500元,特價6,500元
詳情請洽 松德診所02-8789-4477

心理影響生理-談自律神經失調

九月 4th, 2014 Posted in Blogs, 失眠, 心理測驗, 恐慌症, 自律神經失調

心理影響生理-談自律神經失調     松德精神科診所/黃惠琪醫師
一位中年男性來到診間,說最近幾個月以來,常常覺得胸口很悶,呼吸不順,有時候甚至痛到像大石頭壓在胸口上,讓他無法好好上班,也不太敢運動。他看了很多家醫院,也排了高階檢查,舉凡抽血檢驗、胸部X光、運動心電圖、心臟超音波,甚至電腦斷層等,都跟他說心臟沒大礙,頂多是輕微瓣膜脫垂,定期追蹤就好。他只差沒要求做心導管手術來找出病因了。

他很害怕,因為他的父親幾年前就是突然發生心肌梗塞,一聲不響走掉了。父親過世之後,他不時想起父親,很難接受平時身體還好的父親,會發生這種事,他自責自己工作太忙,疏於關心他,如果多注意爸爸的狀況,或許可以避免。但最近這幾個月一直找不出為何會胸口疼痛、呼吸不順,卻讓他越來越害怕:身體是不是哪裡有嚴重的毛病?到底還有什麼檢查漏掉了?會不會像爸爸一樣,莫名就離開人世了?他開始頭暈、疲累、全身痠痛緊繃,晚上很累想睡卻睡不著,但白天又戰戰兢兢什麼事也做不了,沒有胃口吃東西,又常反胃脹氣,體重下滑不少。
太太則說看他最近時而放空、時而發脾氣,心情起伏不定,跑了醫院好多趟但沒讓他因此放心,家人十分擔心。

現代人越來越多出現類似上面的狀況!人體畢竟不是機器,不時會出現不舒服的狀況。我們早已習慣胸痛找心臟科、頭痛找神經科、腸胃不適找腸胃科…像這位先生已經做很多檢查,也吃了不少症狀緩和的藥物,但他覺得一直沒找出病因,幾個月過去了身體依然不對勁,心情也很焦躁。
事實上,我們越來越了解「心理會影響生理」這樣強大的功能,心裡有負擔、有壓力時,久了就會造成身體的毛病,自律神經系統的協調性變差,所以出現許多像頭暈頭痛、耳鳴、胸悶胸痛、呼吸不順、肌肉僵硬緊繃、手腳麻、忽冷忽熱、腸胃不適(腸躁、便秘、脹氣反胃、食慾不振等)、皮膚過敏發炎、掉頭髮、頻尿或排尿不順、性功能減退等身體各種問題,連帶還併有失眠、心情煩躁等狀況。
以上都是身體在發出警訊,提醒我們不要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要整合性地,從生理-心理-社會多個面向串聯起這些不舒服,才能個別化地設計必要的檢查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