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德精神科診所 林耿立醫師的心情文章

台北精神科與身心科健保診所 心理諮商
Home » Archive by category 'News' (網誌分頁 2)

林萃芬~感情諮商的陪伴歷程

四月 19th, 2015 Posted in Blogs, News

松德精神科診所/林萃芬心理師

第一次諮商,小咪(化名)的行為舉止幾乎符合憂鬱症的身心反應,一提到分手的情人馬上就紅了眼眶,淚水彷彿故障的水龍頭般怎麼控制也停不下來。

回顧失戀這段期間,小咪夜夜輾轉難眠,忍不住上網追蹤對方的近況,渴望看到自己在對方心裡仍有一個位子,非常在意對方重不重視自己的感受,情緒隨之高低起伏,心靈也擺盪於期望與失望之間。

剛失戀時,很多人都跟小咪一樣無法面對感情結束的事實與痛苦,尤其是被拋棄的一方,更會湧現大量悲傷與憤怒的情緒,有時連自己都被嚇到,不知道失戀居然會如此難過。

過了一個星期,小咪試圖藉著工作逃離悲傷的情緒,但是效果並不好,只要一空下來,小咪就會不斷思索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甚至會強迫性回顧交往過程中發生的大小事件,想要找出造成分手的原因。

透過諮商的引導,小咪才明白原來被迫分手的一方常會陷入自責的情緒中,總認為「一定是自己做了什麼讓對方討厭的事情,對方才會選擇離開。」這個想法使小咪產生大量的無力感,並且轉移到身體上,開始出現一些身體症狀,譬如失眠、頭痛等,常常覺得不舒服。

為了協助小咪轉換情緒,諮商時帶著小咪做呼吸練習,讓小咪隨時隨地都可以藉著吸氣與吐氣的過程,調節不舒服的感受。同時引領小咪探索親密互動的模式,雖然小咪理智上清楚要活出自己,偏偏無法控制自己的思緒,好像著魔般會不斷想要挽回這段感情,反覆詢問諮商師:怎麼表現情人才會知道自己跟以前不一樣?要怎麼做才能讓情人回心轉意?怎麼樣才能跟情人重修舊好?

這個階段,諮商師的聆聽很重要,讓小咪從訴說的過程中重新整理自己的感受,並且深入了解自己的內在的脆弱與渴望。

林萃芬~感情生變的警訊

四月 16th, 2015 Posted in Blogs, News

松德精神科診所/林萃芬心理師

每當週遭有人感情生變,就會聽到困惑的吶喊:「明明相處得好好的,為什麼會突然不適合?」或是堅定的認為:「她說的分手理由全部都是藉口,根本就是劈腿背叛!」

其實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感情生變多少有跡可循,很少是完全沒有預警的,關鍵是雙方能不能夠及早發現訊號,然後及時溝通克服問題,讓感情得以繼續發展。

通常當我們對關係感到不滿的時候,會有四種不同的反應,有的人會想辦法主動改善,有些人會被動等待關係逐漸變好,有的人會採取建設性的積極做法,有的人會尋求破壞性的激烈手段,來處理不滿意的情緒和感受。

*聲音轉變表示對方採取「主動有建設性」的反應

而這四種反應往往會具體表現在行為上,其中最明顯的就是聲音轉變,為了改善雙方的關係,有些戀人會大聲表達心中的不滿,希望能夠扭轉對方的言行舉止,以符合自己的期待。或是藉著大聲抱怨不滿的事情,讓對方重視自己的需要。所以,如果最近另一伴常常大聲發飆,就要特別關心對方是否有不滿的地方。

有些人很討厭情人大聲發飆,事實上,這表示對方採取「主動有建設性」的反應來表達不滿,有心改善彼此關係,不妨開心以對,因為習慣大聲的情人,多半不會莫名其妙的從人間蒸發,分手前會提出各種警告,直到最後實在受不了,才會狠下心來切斷感情。

給對方一些暗示的人,習慣採取「被動有建設性」的反應

還有的情人對關係不滿時,會先給對方一些暗示,譬如說會不斷強調:「我再給你一次機會,你要好好表現喔」,或是用教官的口吻說:「再觀察你一段時間,你要盡快改變」,或是像父母一樣教訓另一伴:「這次就原諒你,下次就沒那麼好說話了!」這類型的情人習慣採取「被動有建設性」的反應來面對不滿的情緒,他們大都不會主動改善關係,而是被動期待情人有所改進,所以,若想繼續經營這段感情,最好不要把他們的循循善誘當成耳邊風。

假裝沒事發生的人,常會採取「被動破壞性」的反應

另一種情人的反應是拒絕處理問題,當心中滋生不滿的情緒時,他們表面上假裝沒事發生,實際上卻任由問題惡化,常會採取「被動破壞性」的反應,例如,減少跟情人相處的時間,或是背後批評情人,到處跟親朋好友訴說情人的惡劣行徑,卻不會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和感受。

心生不滿便立刻想要退出的人,採取「主動破壞性」的反應

而最讓人無法接受的情人,則是採取「主動破壞性」的反應,一旦心生不滿便立刻想要退出,完全不給雙方改善關係的機會,常會一句話都沒有解釋就退出愛情。很多人對關係不滿時,都選擇「不說明」、「不解釋」的態度,總覺得「越說越麻煩」,或是認為「說了也沒用」,乾脆放棄算了,讓另一伴留下無限的遺憾與疑問。

林萃芬~降低婚姻衝突的傷害

四月 13th, 2015 Posted in Blogs, News

松德精神科診所/林萃芬心理師
有非常多婚姻觸礁的夫妻,都有共同的感受,不明白何以自己努力經營的婚姻會走到這步田地?既挫折又沮喪。
從事諮商工作多年,我發現大多數的夫妻都不是感情不好,而是「情緒不好」,所以處理婚姻議題最重要就是化解情緒,才能進一步建立溝通的平台。
而且,即使察覺雙方個性不合,不得不離婚,最好還是透過婚姻諮商的歷程和平理性的分開。
有太多的研究證明,父母離婚前倘若讓孩子曝曬在婚姻衝突之下,可能會讓孩子與兄弟姐妹或同儕朋友產生敵對、侵略的行為。此外,也會讓孩子出現調適問題,包括沮喪、焦慮、外顯的行為問題,同時降低孩子的行為成熟度,無形中更減損了父母親的接納性、敏感度,以及親子關係的品質。
當父母處在敵對和衝突的關係中,如果又分開居住兩地,會讓孩子有「夾在中間」的感覺,由於讓孩子處於高度壓力很容易導致孩子適應不良,並且造成心靈創傷。
想降低婚姻衝突的傷害,不妨透過心理諮商的引導,一步一步探索夫妻親密互動模式,找出衝突的導火線,建立理性的溝通模式。

林萃芬~夫妻之間相敬如「冰」?讓「走味」關係回溫的3帖處方箋

四月 10th, 2015 Posted in Blogs, News

松德精神科診所 /林萃芬心理師

夫妻之間相敬如「冰」?讓「走味」關係回溫的3帖處方箋
出處: 今週刊 撰文/陳佳佳
當王子為公主打敗惡龍、巫婆,走進「永遠幸福快樂」的結局,甜蜜的愛情難免因為加入「柴、米、油、鹽、醬、醋、茶」而走味。中年夫妻不僅激情不再,為錢、為孩子、為婆媳不和,都可能鬧得天翻地覆。若不想從佳偶變怨偶,步入中年後,夫妻關係也要好好經營。
曾幾何時親密關係再也不親密了
婚姻關係維持久了,平淡無味的生活,很容易讓兩人的親密關係不如以往,如果再相處不佳,對雙方而言絕對是最大的壓力來源。聯合心理諮商所心理諮商師林萃芬,在心理諮商門診中,觀察中年夫妻相敬如「冰」,最大的癥結就是出現「小三」或「小王」。
其次則是雙方溝通不良,因為生活裡的諸多小事累積大量情緒,彼此心結愈來愈多,以至於一方心生不滿、強烈指責,另一方卻又覺得無限委屈,或是氣得暴跳如雷,甚至讓一方出現憂鬱傾向。
另外,現代人晚婚、生育年齡晚,努力求子卻不可得,不孕也成為雙方關係緊張的導火線。
其實「結婚的壓力指數很高」,林萃芬說,有些人會覺得打造新生活,一切從頭開始,但是結婚、生子、工作轉換跑道等人生大事,如果統統擠在同一時期,很容易造成「危機超負荷」,讓自己的心情、負擔都出現「超載」。因為諸多壓力聚集,婚姻生活容易出現危機,自己也會出現專注力不集中、記憶力變差、暴躁易怒等徵兆。
隨著步入中年,或是結婚過了一陣子,激情自然會遞減。不過,林萃芬認為,廣義的激情包括想不想看到對方?另一半對自己有沒有令人心動的魅力?有些夫妻漸漸失去性生活的熱度,但林萃芬認為,性生活對於夫妻仍是重要的一部分,透過擁抱等親密接觸,也是一種夫妻的情感交流,特別是美滿的性生活還可以讓男性紓壓,也會提升對婚姻的滿意度。
心理學家史登柏格(Sternberg)曾提出「愛情三元論」,也就是親密、激情,與承諾。林萃芬說,剛結婚時的「蜜月期」,三元素都兼具,彼此濃情蜜意,相看兩不厭,但是等到有了小孩、打拼事業時,彼此關係可能會進入「倦怠期」,連話都懶得說,接著進入老夫老妻階段的「平靜期」。
只是如果能透過溝通、分享、支持、了解,維持親密感,也能讓感情回溫。「要去經營,就能回春。」否則若只剩下一紙結婚證書,勉強維繫著承諾與責任,這樣的婚姻關係很容易成為空頭支票。
尤其現代人每月有沉重的房貸、車貸,還有孩子的教養問題,職場的壓力等,甚至婆媳關係也會來攪局,現實生活確實不如童話故事般愜意,都可能讓夫妻關係愈來愈淡漠,甚至看對方愈來愈不順眼,從前欣賞的勤儉變成小氣、有個性變成自私,對方的缺點也愈來愈放大。
找到彼此共通點維持親密感
林萃芬認為,夫妻之間最重要的是溝通,在生活中遭遇的各項問題,還是要有允許對方表達意見的空間,任何事都可以討論、商量,這也是對對方的一種尊重。否則夫妻之間不能說出心裡話,或者是有一方緊閉心扉、失去交流,就很容易出問題。
有了彼此的溝通作基礎,林萃芬也提出另一項夫妻關係回溫的處方箋。工作常談減壓,面對生活中的瑣事與壓力,夫妻也要能「減壓」。林萃芬認為,夫妻間可以培養共同的嗜好,最好是每天可以做的,運動就是一個很理想的方式。例如一起跑步、騎腳踏車、練習瑜珈,暫時拋開煩惱,有一段夫妻相處的時光,享受兩人世界。
同時要維持雙方的親密感,要找到共通點。例如有共同認識的朋友,甚至是共有一隻寵物,都能讓彼此間有話題。也可以找一些夫妻能共同參與的事,包括一起看場電影、參觀展覽、聽音樂會、品嘗美食等,找到新鮮感,不會讓彼此間愈來愈疏離。不過,她比較不建議一起旅行,除非兩人很有共識,否則旅行時常因行程排太滿、舟車勞頓等,反而容易吵架。
即使漸漸變成「老夫老妻」,偶爾製造一點浪漫與驚喜,例如情人節、結婚週年紀念日等特別的日子,送上小禮物,總是會讓另一半開心。最怕夫妻常會有「為什麼是由我做?」的計較心理,不願意先放下身段、釋出多一些善意,非要等對方先示好不可。
「願意為對方做點事」重拾信任感
夫妻之間關係惡劣,到了真的需要破冰的階段,在國外,夫妻接受心理諮商行之有年,在台灣,普及度也慢慢打開。林萃芬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夫妻之間理不清的糾結,有時家人、朋友好意的關心、勸說,很容易夾雜了第3者的情緒,反而讓情況愈來愈複雜。
林萃芬說,偶像劇「犀利人妻」有一句經典台詞「回不去了」,但是就她觀察,夫妻關係若真的破裂,不見得真的「回不去」,只要雙方願意修補,即使是被背叛的傷痛也能修復,重新建立彼此的信任感。她也發現,要臆測兩人關係是否能長久,只要捫心自問幾個簡單的問題:「是否願意花時間跟對方相處」、「是否願意為對方改變自己」。
萬一真的回不去了,林萃芬也說,「即使走出婚姻也不要有遺憾!」就算走向分手,因為曾努力過,得以避免自己「卡」在上一段感情的傷害中,否則日後在面對新的感情時,對人的信賴感降低、懷著對舊愛大量的恨意,也會阻礙自己尋找新的幸福。

感情回溫的3帖處方
1 溝通
能容許對方說出心裡話,學會傾聽,並尊重對方持有不一樣想法的做法。
2 減壓
每天有一段夫妻單獨相處的兩人時光,即使變成老夫老妻,偶爾也要製造一點浪漫和驚喜,例如情人節、結婚週年紀念日等日子,給對方一些驚喜。
3 維持親密感
找出共同的興趣、話題,抓住「一起做一些事」的原則,例如一起看場電影、參觀展覽、聽音樂會、品嘗美食等。

林萃芬~親密與衝突

四月 7th, 2015 Posted in Blogs, News

松德精神科診所 林萃芬心理師
知道自己的「親密關係」好不好?很簡單,只要誠實回答下面這個問題,就可以得到答案:「每次想到親密愛人,第一個湧上心頭的感覺是什麼?」
還不簡單,當然是「甜甜蜜蜜」囉!可是,我聽到的肺腑之言似乎都不是這句!

「想到他就心煩!」
「想到他我就滿肚子氣!」

「想到他我就沒力氣!」

「想到他就想把他碎屍萬段!」

大家好像都在「比狠」的!而且關係越親密,怒氣越強烈
深入了解之後,我發現,很多人之所以會對親密愛人產生反感,原因其實是對另一半感到失望,覺得自己的一生都毀在對方手裡;結果越想越氣,就把一肚子的怨氣與失望,化成一支一支的尖銳的箭,毫不留情地射向對方的心!
真的很耐人尋味,不是嗎?為什麼滿腔的「愛意」會轉化為滿心的「恨意」呢?
聽多了衝突不斷的愛情故事後,我終於找到一個導火線:相愛雙方的個性越極端,就越容易引燃戰火,讓關係充滿煙硝味!

這些「極端」包括:
價值觀極端不同。
兩個價值觀不同的人湊在一起,絕對會衝突不斷,戰火連天!
我認識一對夫妻檔的朋友,丈夫的人生觀是「工作最快樂,忙碌才幸福」;偏偏太太的人生哲學是「休閒至上,玩樂第一」。可想而知,做丈夫的總是埋怨太太「一天到晚只曉得玩」,而太太也痛恨先生是一個「沒有人性的賺錢機器」!兩個人難得的相處時間,幾乎都浪費在吵架,感覺當然不愉快!

行為模式極端不同
通常兩個行為模式不同的人,很容易「互看對方不順眼」!
舉例來說吧!一個愛乾淨的潔癖,大都無法忍受隨手亂丟東西的邋遢鬼!此外,喜歡靜靜待在家裡的人,多半想不通怎麼有人可以成天在外面奔波鬼混;而熱愛戶外運動的人,亦不能體會有人寧願待在「無聊要死」的家裡,也不願到外面「呼吸新鮮空氣」!

心理上極端不相容
相愛的雙方,如果心理相容互補,較易產生安頓的感覺。例如,容易緊張的人碰到從容不迫的人,多少能稍減內心不安的情緒。
相反的,一個歇斯底里的人,倘若又遇到一個神經兮兮的人,互相點燃火爆的情緒,關係自然會充滿焦慮感!

相互比較與競爭
親密關係中隱含著許多看不到的比較與競爭:比誰的成就高?誰的薪水多?誰的份量重?誰的人緣好?誰的家世好?誰的智慧高?
無論任何關係,一但鳴槍競爭,就難免會產生衝突,造成壓力!

雙方期待不同
碰到關係跟自己不親的人,我們大都會尊重對方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會強迫別人必須聽從自己的想法。可是,當雙方關係越來越親密之後,就會認為對方的感覺和想法「應該」跟自己一樣,如此才能產生共鳴啊!
假使對方提出反對的意見,或和自己採取不同的做法,就會強迫性地想要糾正對方、改造對方!
所以,化解衝突的第一步,即是學習在爭吵中,認識對方的極限在哪裡?同時了解自己的忍耐度有多高?再協調出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平衡點!

要擁有和諧的親密關係,先學著接納彼此的不同,進而欣賞對方的「與眾不同」

林萃芬~戀愛前先學會喜歡自己

四月 4th, 2015 Posted in Blogs, News

松德精神科診所林萃芬心理師

有個朋友徘徊在丈夫與情人之間,難以抉擇!通常當一個人陷於兩難的情境中,內心往往會因塞滿了矛盾衝突的情緒,而無法理智地做出判斷。
看到朋友受到如此大的煎熬,終日煩惱到開始掉頭髮,我忍不住引導她回顧:「當初何以會在眾多的追求者中,選擇嫁給丈夫呢?」希望能勾起她的往日情懷。
朋友閃著聰慧靈活的雙眼,理所當然地回答:「因為他符合我期待中的所有條件--第一學府、長相斯文、職業高尚、書香門第…」提起丈夫的「優秀條件」,朋友臉上的痛苦表情瞬間消失,她斬釘截鐵地說:「像我這種資優生,一定要嫁個比別人優秀的丈夫!」
難道丈夫現在的條件變差了?亦是情人擁有更傲人的條件?講到情人,朋友的雙眼隨即染上一層憂鬱的色彩:「都不是,丈夫依然優秀,反倒是情人比較不知長進,讓我很擔心!」
為了協助朋友釐清想法與感受,我接著詢問:「這個情人哪裡吸引妳?」
個性原本活潑開朗的朋友,突然害羞起來:「因為他接納真實的我,不管我怎麼三八任性,都不會嘲笑我!」
可是,在優秀丈夫的面前,朋友就不敢這麼肆無忌憚;每次只要她表現出愛笑愛鬧的本性,丈夫就會嘲笑她:「妳又在胡言亂語了!」或是怒罵她:「真受不了妳,老是口無遮攔!」久而久之,朋友逐漸隱藏愛笑愛鬧的本性,她把真實的自己縮小,偷偷藏進心房裡。偶爾,躲在心房裡的小女孩忍不住冒出頭來嘻鬧一下,但都被丈夫無情地打回去!
只有在情人面前,躲在心房裡的小女孩才能無後顧之憂地盡情歡笑玩耍,不必害怕被責罵!
「何以不能呈現真實的自己?」試圖引導朋友接近真實的自己。
「我怕他會討厭我啊!」為了當個聰明可人、善體人意的「完美妻子」,朋友發揮了超強的忍耐力,寧可痛苦地掙扎於丈夫與情人之間,也不要以真實的本性和丈夫相處。
每個人的心房裡,都可能躲著一個不敢流露本性的小孩,從現在開始,不要再忽略自己的感受,試著接受自己原本的樣子,開始學著欣賞、喜歡自己。
在親密關係中,「喜歡自己」的人會自然散發「可愛」的光輝,吸引別人更愛他;「不喜歡自己」的人,由於害怕別人會討厭自己,會更努力討好對方。久而久之,形成「互動循環」,所以有人會認為「自己命中注定要對情人不斷付出,卻得不到任何回報」,其實不是「命中注定」,而是成長過程沒有累積「自我價值」。
一般來說,自我價值感高的人容易喜歡自己、欣賞自己、看重自己、激勵自己,對事物正向思考,勇於嘗試和改變。相反的,自我價值感較低的人,則會過分強調自己的能力或缺陷,覺得自己是一個受害者,太過注意事情的負向結果,自我價值常會建立在某種條件上,不自覺為別人過度承擔責任。
談戀愛想要得到「幸福感」,首先要「學會喜歡自己」當我們懂得欣賞自己的優點,才能展現出來讓別人看到,進而使別人愛上我們的特質。

腸躁症,勿缺精神科

近日的醫學研討會又再次討論到抗憂鬱劑治療腸躁症效果最顯著,多數腸躁症患者大多會優先找腸胃科就診,腸躁症特徵是腹部的疼痛、絞痛、腸道漲氣、腹瀉和便秘,但腸躁症長期於腸胃科治療效果遲滯已非僅是生理緩解問題,有時會延伸造成病患心理層面困擾。

另外,像是二尖瓣脫垂症候群(胸痛、疲倦、心悸心臟多跳了一下 或停了一下、頭暈、呼吸不上來、焦慮緊張、頭痛)常伴隨精神科常見症狀。

建議病患如有相關精神科常見症狀(腸胃絞痛、呼吸/心跳急促..等),除了一般內科診察外,建議您能再至精神專科進一步診療,因精神科會備有精神專科醫師並有專業心理師能為您量身訂做療程。

歡迎催眠大師~伍淑蘭到本院服務

松德身心科診所為了滿足更多來診者,總是不斷的網羅優秀專業治療師。一次機緣下,幾位治療師皆推薦伍淑蘭心理師,因而開啟她與診所的合作。

伍心理師總是洋溢著活力、溫暖、親切與專業力,從事臨床實務工作20多年,擁有台灣諮商心理師證照、美國NGH催眠訓練機構催眠師證照,以及美國國際哲卡莫仁諾心理劇學院心理劇導演證照

伍淑蘭心理師

熱誠協助是她對個案的服務寫照,總是不放棄任何困難個案,以精益求精態度,統合運用催眠、心理劇、敘事、完形治療與靈性治療等,讓專業技能貼近個案內在需求、獲得信賴,對求助者而言,遇到伍心理師彷彿溺水後抓到一根堅實浮木,讓自己面對困境的信心大增。

伍心理師善於處理家人間親密關係,對於恐慌症憂鬱症、創傷後症候群、焦慮症..等,亦累積豐富臨床經驗。

伍心理師總會用溫暖帶點磁性的嗓音,帶領人進入潛意識,回溯早期生命經驗,從交錯的生命經驗裡抽絲剝繭,時而像心理劇一樣設定生命事件的劇碼,或時而遵從個案此時此刻浮現的影像、聲音做深入的催眠引導。催眠中會看見各式各樣的畫面,伍心理師都能依據個案提供的線索,循線回到生命或靈性最重要的源頭,貼近生命的苦難,陪著病人釋放情緒,獲得嶄新的詮釋。

催眠大師艾瑞克森曾說:「治療是一個重新學習的過程;治療師畢生的努力就是讓自己更完整」,人生就是一直學習很多自己不太熟悉的事情,您可跟著伍心理師一起重新學習愛的功課,從愛中獲得救贖,讓自己的生命經驗更美好吧!

能邀請到伍心理師遠從新竹來到台北診所服務,我真得覺得如獲至寶,她擁有多年催眠與諮商經驗,能協助病人處理痛楚,我也不時從病人口中得知他們對伍心理師的稱讚與獲取重生的力量的治療回饋。

誠摯希望伍心理師的催眠治療與心理諮商能給松德身心科診所病人多一份對生命的喜悅與希望。

林耿立醫師 松德身心科診所院長

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她驚恐的發現…原來母愛不是天生的!

一月 6th, 2015 Posted in Blogs, News, 兒童心智, 失眠, 憂鬱症, 焦慮症

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她驚恐的發現…原來母愛不是天生的!
松德身心科診所/黃惠琪醫師

是當了媽媽之後,才開始學當媽媽的。

從知道懷孕的那一刻開始,她和大多數的準媽媽一樣,驚訝、雀躍、煩惱、胡思亂想,對未來充滿各種想像與疑惑:產檢的時候婦產科醫師會說些什麼?寶寶的狀況怎麼樣?他以後會是怎樣性格的小孩?最近覺得很疲勞,害喜、頭昏超級不舒服,工作怎麼辦?有小孩之後,和另一半的關係會不會不一樣?好像每天都有新的念頭冒出來。

到底有小孩後是怎樣的生活?她思索著。

她開始蒐集瀏覽各種與懷孕、孩子相關的資料,專業一點的像基因篩檢、懷孕不能吃的藥、營養知識、嬰幼兒動作語言發展、小兒常見疾病…除此之外,還有婆婆媽媽交代的各種習俗和禁忌、親朋好友提供的各種育兒與教養方法、叮嚀她要追蹤親子部落客才知道需採買什麼好物、聽熱心又帶點雞婆的同事們每天聊上幾段經驗談……這麼大量的資訊是要殺死多少孕婦的腦細胞?她懷孕後不太能集中思緒,但告訴自己要有信心:養育一個baby,應該不會太困難吧?

過去十個月來,她已卯足全力做好萬全準備,自己和先生的工作也安排妥當,還拜託娘家隨時支援,此外婆家也很開明不會有太多意見。這樣萬無一失,只要最痛的生產過去後,就可以順順利利的,她這麼想著。

在產房聽到第一聲哭聲時,她很懷疑自己耳朵所聽到的:這就是我的小孩?很驚訝怎麼沒有像人家說的那種很感動、喜極而泣的感覺?護理師把孩子抱來自己胸前趴著,她低頭一望:就是這個皺巴巴的小小孩?雖然她曾在腦海中,幻想過無數遍和孩子的第一次見面,但想像中的場景似乎都比此刻來得真實。她虛弱地躺在產台上,心裡卻慌張了起來:我的母愛在哪裡?
接下來的母嬰同室徹底讓她崩潰。
每當她望著好不容易睡著的孩子,總想:從現在開始,這個孩子就是我要顧著的了。她忍著傷口撕裂的痛楚,忍著胸部發脹發熱地難受,忍著全身燥熱出汗不已。明明體力不支,但思緒卻似空轉的引擎停不下來。她焦急地期待孩子能順利喝到母乳,但孩子含沒幾分鐘就昏昏睡去,一餐奶斷斷續續餵了好久,也不曉得究竟有沒吃飽?她累壞了,好希望能躺回床上沈沈睡去,但總在半夢半醒間,孩子的哭聲把她喚醒。她慌張,一看時間發現才半小時過去,不曉得這下哭是怎麼了?不是才剛餵過奶?是太冷還太熱嗎?但嬰兒太冷太熱要怎麼看?尿布要換嗎?環境太吵嗎?還是有哪裡不對勁嗎?不會是生病吧?…她覺得世界天旋地轉,精神急速委靡。

深夜,同樣疲累的先生早已伴著鼾聲入睡,而她躺在孩子旁邊,強打精神盯住他的鼻息,恐懼會不會一個打盹,孩子就突然在她眼前消失—她在書上讀過嬰兒猝死症,而她無從得知她會不會是下一個心痛的母親。
親戚好友們陸續來探訪,大家都稱讚她孩子長得可愛漂亮,關心的聊天聲此起彼落,寶寶體重多重啦?母乳餵得如何?寶寶長得是像爸爸還是她?她有一搭沒一搭地回應著,不想讓他們發現她的虛弱無力與焦躁不安。大家的臉上彷彿透出幸福光輝,她覺得每個人都比自己還興奮,而她心裡只擔憂著當親友離開後,她又要獨自應付孩子沒完沒了的哇哇哭聲、又要獨自撐過手忙腳亂不知該做什麼才對的時間。
她不知道今天幾月幾號了,星期幾也不重要,反正就是無止盡的餵奶、拍嗝、兵荒馬亂中處理吐奶過的衣物或是噴射爆炸的小屁股。緊抓孩子熟睡的那一小段時間,清洗永遠洗不完的奶瓶、擠奶器、被褥、衣物。婆婆和媽媽費心熬煮的食物她都食之無味,但為求能給孩子多一點點母乳,她強迫自己努力吃努力喝,即使每次都吃到再多塞一口就要嘔出來的地步。

 

她很沮喪,看著鏡中蓬亂的頭髮、鬆垮的肚皮上還綁著束腹帶、過度按摩與擠奶的胸脯變得粗糙垂軟、總是疲憊不堪的臉…這絕不是她,至少這不是她所認識的她。她有時怨懟孩子根本就是可怕的寄生蟲!為了長大而吸乾她、榨乾她身上的每分每寸。如果沒有這個孩子,我就可以從這一切解脫了—當她意識到自己竟然對自己的孩子出現這麼邪惡的念頭,她驚恐萬分,鞭責自己真是徹頭徹尾的壞媽媽!

天底下怎麼會有像自己這樣的母親呢?她深深懷疑自己,是不是無法給孩子像樣的母愛?是不是一個很失敗的母親?不然,之前自己做了這麼多規劃和準備,先生和家人朋友也都很體貼照顧,怎麼還會對應該要幸福美好的這一切,開心不起來?她越想越害怕,彷彿掉進很深很長的無底洞,一直往下墜落,無力呼救。
比起寶寶,她先生更擔心她的狀況。他知道她都努力做到最好,孩子出生後更是一刻不得鬆懈;他知道她精神緊繃,不容許一點點出錯。但他怕她終有透支之時,費了一番唇舌說服她暫時把小孩托給媽媽,讓他們一起出去透透氣。
當她踏出久未離開的家門,呼吸到外面的空氣時,她才發現日子彷彿已過了好幾個月。她頭一次離開小孩身邊,替自己安排個不一樣的行程。
先生在外頭等著。她一開始不能接受先生的提議,為什麼要去看心理醫生?難道說我有病嗎?可心中的確有不少疑問,許多心情鬱積在胸口,要很努力壓抑著不讓它們爆發。在這個安全隱秘的空間,她慢慢覺得平靜下來。漸漸的,她試著去述說、描繪、拼湊出這些日子以來,她的各種感受與想法。她說了很多,有些話不適合對先生講,有些話不想讓其他人知道,有些話連自己說出來都嚇了一跳。醫生很專注聆聽,也跟她討論、分析。她從她的眼神知道,她懂她的焦躁、她的擔憂、她所想與所做的一切。

她問她:醫生,我是不是很糟糕的媽媽?是不是沒有母愛?我一直懷疑我哪裡做得不好?

她告訴她:我們都希望能當一位完美的媽媽,給孩子源源不絕的滋養與愛。在愛孩子這項功課上,好像沒有盡頭,沒有最多、只有更多;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但追求完美,終有極限,當氣力耗盡時,也會帶來頹喪和挫敗難受的感覺。我倒覺得妳一定是很愛小孩,才會為他擔心這麼多、犧牲這麼多,以至於暫時找不到自己。讓我借用兒童心理大師溫尼考特的話:妳不必追求完美,妳已經是一位夠好的母親(good-enough mother)。

作者簡介_黃惠琪醫師

喜歡人,熱衷在家庭與工作,努力生活
目前於台北市松德身心科診所服務
畢業於台大醫學系,在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完成專科訓練,曾任台大醫院兼任主治醫師。
部落格:http://kramoi.wordpress.com
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kramoi
文章摘自於:良醫健康網http://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AArticle.aspx?ID=ARTL000018809&p=3

 

催眠~啟動療癒、發掘真實的您

十二月 30th, 2014 Posted in Blogs, News, 失眠, 強迫症, 恐慌症, 憂鬱症, 焦慮症, 躁鬱症

催眠~啟動療癒、發掘真實的您 /松德身心科診所  (下載)

催眠簡介

催眠是一專業療程,需具國際證照且有相當專業程度之治療師來進行。
被催眠者並非事後就什麼都不記得、任憑人擺佈。
催眠它是一種生理現象,被催眠的人進入一種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的狀態(不一定需要閉上眼睛)。
過程中,被催眠者可更清楚的聽到治療師的話、思考自己所面臨的問題,甚至對於周遭環境的變化更為敏感。
被催眠者在治療師安全、溫柔的陪伴下,去重新經歷、修補內在於是產生了療癒,
被催眠者在治療中明瞭過去情緒、事件,如沒有經過妥善處理,其實僅是被壓抑到潛意識裡
它可能在偶然或一次重大壓力情境,回撲而影響著你,甚至逼著你非得去處理它。

催眠之特點
=受催眠者需願意敞開心胸者方能進入療效,因此有意催眠者需先進行催眠療程評估,適合者才進入催眠療程。
=催眠在專業的催眠治療師引導下,被催眠者可提取心中被壓抑至潛意識未處理之情緒、生命事件。

適用對象
=相信催眠可以提供幫助的個案。

費用
=催眠療程10小時,原價32,000元,優惠價28,000元
催眠評估療程:1小時
六次催眠療程:每次1.5小時
=特殊時間需求將治療師與您另外討論。

催眠治療師
=伍淑蘭心理師http://www.hwc.com.tw/service/index.php?parent_id=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