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與基因
在與憂鬱症相關的基因表達調控區域存在一個常見的基因變異,即長型基因(L)或是短型基因(S),具有一個或兩個S基因型者的神經質指數較LL型者高。然而,S型者不會先天性地造成憂鬱症的產生,但是具有此基因型者對於負面情緒因子的反應較強烈,影響的時間也較久,因此在先天上的抗壓能力較差,所以在遇到壓力事件驟增時,造成憂鬱症機率就較LL者要高出許多。
臨床上憂鬱症的治療方式不外乎藥物治療及心理諮商治療,藉由身體狀況的調整以及紓壓減壓等自我情緒照顧能力的提升,來提升個人的生活品質並減少憂鬱症可能的影響。在了解了您先天上基因的特質後,以下事項是為協助維護您的健康可以做的:
1. 每天定時做30分鐘運動
2. 早餐進食適量的蛋白質:
花生,燕麥,香蕉,青豆,牛肉,羊肉,牛肉湯,瑞士乳酪,杏仁,牛奶,小牛肝,烤火雞,義大利乾酪,蛋黃,雞蛋面等食物之攝取有助於合成神經遞質血清素。
3. 如果你自覺是個較敏感的人,戒咖啡因(濃茶/咖啡)
4. 每天食3種不同的水果及至少2種蔬菜
5. 壓力大時每天更要多飲白開水
6. 晚餐進食適量的碳水化合物 (飯、麵、粥、粉等)
7. 每天定時做30分鐘進行自我放鬆與覺察的練習
8. 凡事盡力而為,量力而為
9. 與別人分享自己的感受
10. 每週抽空3小時做一樣滿足自己興趣的活動
11. 盡量保持正常的作息
12. 必要時尋求醫療的協助:心理諮商治療或藥物處方協助
林醫師的話:
基因型為SS型比起LL或是SL型基因更常見於憂鬱症的病人身上,但是不代表基因型一定會產生憂鬱症,臨床上還是以美國精神醫學會診斷標準DSM IV和精神科醫師門診診斷為主。基因型可以讓醫師去預測未來跟病患的治療與預後當個參考。
No Comments